【維基百科】 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 維冠金龍大樓倒塌事故
【ETtoday東森新聞雲】南台大地震事件簿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南台灣地震
【端傳媒】南台大地震
【報導者】0206地震專輯
【中央社】
查維冠建造過程 檢方尋人任務難(2016/02/17)
土壤液化引擔憂 關鍵QA讓你一次搞懂(2016/02/17)
【聯合新聞網】
正視我們落伍的防救災系統(2016-02-17)
二○六台南震殤,在地方勇於承擔、中央全力支援的合作下,交出難得的救災成績。儘管這起震災救難成效斐然,卻也震出防救災體制的缺失,中央、地方超越藍綠的合作雖克服了制度孱弱,若不能深刻檢討,下一次遇到複合式災害,必將付出慘重代價。
嚴格而論,這起震央在高雄美濃、芮氏規模六點四的地震僅跨越成災門檻,且是單一而非複合式災害,竟然會造成幾十棟房舍倒塌、一一六人喪生的嚴重災損,暴露出常態防災的不足。包括建管、避災、防災資訊都呈現空窗狀態,讓單一地震付出慘痛代價。
我國應對災害的救難設計,源頭是九二一地震重創後的《災害防救法》,法中明訂災防的執行單位是內政部消防署調整體制後的「災害防救署」。遺憾的是,因應複合式災難的前瞻立法設計,卻因為立委鄉愿認為「災害防救署」的名稱太長,而同意維持原有「消防署」之名號。維持機關原銜的後果,則是災防的怠惰,及災難意外的因應無法提升。
從台南震災的因應看,救災部分因人溺己溺的同胞情懷掩蓋了制度的扞格,使結局看起來尚可;但其間無謂的資源耗損,包括物資過度湧至、多支救難隊伍無緣上陣即遭「請回」等,都顯現防救災的指揮、後勤系統紊亂。尤其,負責防災體系建置的中央防救災執行單位缺席,讓整體防救災調度處於有勇無謀的局面。
防救災之根本無非「預測、預警、預防」,很遺憾的是,災防法空有前瞻思維,但執行單位卻固守「打火救災」的老店面,一味著力於固守地盤、設備更新,對「防災」的前端努力幾乎呈現無感,尤其防災教育、防災資訊部分更是未見著墨。
防災資訊部分,台南震災觸及土壤液化問題,引領民眾關注自宅是否坐落在土壤液化區,進而輿論充斥關於土壤液化的討論。這樣的關切實屬自然,但追溯源頭,問題在防災資訊的透明化不足。政府對土壤液化的基礎調查做得不少,卻遲遲不公布;原因竟是各方政治力量干預要求「不要影響房價」。土壤液化資訊之外,依《地質法》應公布的敏感地質區塊,也如盲斷層般不能曝光,難道要等災難發生,民眾才能後知後覺嗎?
事實上,台灣防災研究的進度和水準在國際上早有口碑。日本福島核災後,成大、中山大學的水工及海洋學界即以馬尼拉海溝若地震引發海嘯,南台灣哪些區塊可能遭到淹沒進行模型演練。但如此珍貴的研究結果,卻在計畫結束後存檔,完全辜負了防災本旨,豈不可嘆?
同樣的,馬國鳳教授領導的「台灣地震科學中心」成績斐然,預測、預警資訊軟體外銷地震好發國家,獲致相當好評;但在台灣,卻不為人知。問題竟同樣緣於「不要製造恐慌」的鄉愿意識。這樣空白的防災思維,多年來竟一仍舊貫的延續下來;可見,台灣正確的防災思維從未萌芽。
防災教育空白,更是不忍卒睹。人們入住新厝,歡天喜地討論裝潢、燈飾、風水,卻不知檢視逃生動線、安全避難區位;萬一發生地震,恐怕只能聽天由命。網路最近瘋傳的「地震逃生守則」,錯誤連篇,民眾若信以為真,恐將危險加身。即使如此,仍未見官方災防執行單位提出任何導正,放任偽知識以訛傳訛。
三一一福島海嘯引發核災的複合式災難,為全球帶來防救災的警醒與檢討。台灣是天災好發地區,但國內相關的反省、防範、因應卻遲遲未見啟動。天災的防救,不能光靠臨時性的社會動員,必須靠政府和民間有系統的防災準備。台南震災不合比例的傷損,是對我們冥頑不靈的防救災體制沉重的提醒。
必須提醒的是,今年以來,早春旱季變雨季、寒潮侵襲、台南震災……,迄今似乎只是災難序幕,切勿掉以輕心!
土壤液化難了 需要集體保險(2016-02-17)
老校舍逢震必災…建築師:非補強能改善 應拆掉重建(2016-02-17)
台南震災造成481所學校2.73億災損,大多是中小學。921後投入抗震建築研究建造的建築師謝英俊指出,台灣的中小學受限於之前的省教育廳(1999年前)建造政策,很多校舍都是逐年逐層骨牌般搭建,才會每震必災,「補強無法解決問題,應拆掉重建。」
謝英俊說,921後政府雖做過學校普查,但大多只是補強,且很多校舍還沒補強完;這些補強後的校舍,有些在這次台南震災時依然受損,可見問題非補強能改善。
謝英俊指出,這次台南震災是極大預警,有如再次警告台灣在921後沒解決的中小學校舍問題,曾深入川震災區重建,他強調台灣學校脆弱性不亞於四川,「這些學校在省教育廳統一政策下蓋出,是全台結構性問題。」
教育部至今不公布尚待補強學校數字,謝英俊認為不負責任,「台灣校舍先天不良,又集中大量學生,問題比其他公共建築更嚴重百倍,應特別注重。」他說,教育部應徹查各校耐震係數是否符合921後耐震規範,並公布目前進度及處理措施,必須面對問題而非遮掩。
教育部表示,921地震後興建校舍,耐震係數(CDR值)都符合大於1.0標準,921之前的老舊校舍全面檢測,已補強3256棟、拆除重建357棟,年底前會再補強229棟、重建41棟;還有多少棟學校建築待補強,「不能發布」。
國教署組長許麗娟說,98年至今,政府已投入548億元做校舍耐震補強,預計到今年底可完成「高震損」校舍補強。
長期投入校園建設的建築師呂欽文指出,教育部不公布未完成耐震補強校舍資訊,可能是怕引發家長恐慌和社會不安,但資訊公開透明才能加快補強速度;結構技師陳伯炤說,中南部有不少「老背少」(在舊校舍上增建新樓層)校舍,補強花費更高、效果也不好,最好拆掉重建。
謝英俊說,台灣忽略混凝土品質問題,這可能是比房屋結構、鋼筋處理更嚴,但因災後混凝土都已碎掉,很難檢查出來;若供應商、營造廠為壓低成本,減少水泥或施工時加水,混凝土強度可能不夠,這是台灣未來應要關注的議題。
【自由時報】
維冠大樓 疑遭不當變更設計(2016-02-17)
談維冠大樓 專家:建築界最負面教材(2016-02-17)
土壤液化潛勢圖太粗略 張善政要求「能看到路名街景」(2016-02-17)
台南前工務處長蘇金安:公部門行政審查 建築師簽證負責(2016-02-17)
維冠查弊 建築業者︰關鍵不在低於50公尺(2016-02-17)
公務員釀維冠災難?賴清德:若有不法一定揪出(2016-02-17)
台南東區一大樓震損主樑內 竟然有水泥袋(2016-02-17)
0206強震通報危險建築 關廟區「貼紅單」最多(2016-02-17)
偵辦維冠大樓倒塌案 南檢:有蓋章都會傳(2016-02-17)
台南23處古蹟震損 祀典武廟「撐枴杖」(2016-02-17)
【蘋果日報】
建管不能只有三分鐘熱度(2016年02月17日)
作者:蔡榮根(中華民國結構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蔡志揚(執業律師)
南台強震造成維冠大樓倒塌、上百人罹難的慘劇,中央主管建築機關內政部終於痛定思痛,於15日邀集建築師、土木、結構、大地技師及不動產開發商業公會開會研議,決定借鑑日本「中間檢查制度」修正建築法,希望藉由第三公正單位協助辦理施工現場查驗機制,以確保建築物施工品質。
其實,早在921地震後的隔年年底,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就曾完成「強化建築施工勘驗制度之探討」研究報告(編號:MOIS 882018),研究結論直指建築物結構安全尚無法完全由民間自發性之監督達到確保,建議公權力不應退卻,宜仿效日本「中間檢查制度」修正建築法,由民間第三公正單位協助辦理施工現場勘驗。然而921才過沒多久,因為新聞熱度不再,政府就開始怠惰,且由於建管措施嚴格化會增加建築開發時間及成本,在政策研議及立法階段受到建築開發利益團體杯葛,以致相關的改革議論竟石沈大海,只聞樓梯聲響。
反觀同樣是經歷大地震慘劇之後的日本,他們是從睡夢中驚醒,即使日人性格文化一向以行事嚴謹著稱,卻仍認知到建築物的安全絕對不能交由民間業者自己把關品質,而積極導入「中間檢查制度」,要求政府所委託的第三公正單位檢查員必須到施工現場,依據法令規定的時間點及檢查內容確實作現場的查核。落實第三方「中間檢查」查核工程品質的結果,使日本在阪神地震後興建的建築物,幾乎全數都通過了331大震的嚴峻考驗。
我國最高法院曾在東星大樓案的國家賠償判決中,明文揭示建築法規體系存有「三道防線」的「三級品管」制度,也就是「承造人及專任工程人員之自主檢查制度」、「監造人之監造制度」以及「主管建築機關之施工勘驗制度」,並強調「此三道防線各有其應有之功能,且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惟長久以來,建管實務並未真正落實「主管建築機關之施工勘驗」,最高法院所謂的最後一道防線,其實根本不存在。
這次,內政部終於決定要參考日本「中間檢查制度」,於建築法增訂一定規模以上建築物應經主管機關或其指定之專業機構勘驗合格後方得繼續施工,以達落實「三級品管」的目的。筆者一方面欣慰值此慘案終使政府痛定思痛決心改革,但另方面也很擔心過一陣子事過境遷,人們很快又忘記這次的教訓,反對的利益團體勢力則再度興起。如此的話,這麼多條人命犧牲,卻未能喚回政府、立法者及社會大眾對於建築安全的重視,真的是太不值了!
【壹週刊】
【週三最勁爆】每層偷幾公分規避審查 維冠大樓爆6致命缺失(2016年02月17日)
十六層樓高的台南維冠金龍大樓不敵強震應聲倒地,一整排樑柱不但連根拔起,連鋼筋水泥都被撕裂,整棟大樓就像積木倒塌堆疊,令人慘不忍睹。
台南地檢署在震災後立即會同土木技師進行採樣蒐證,發現維冠大樓倒塌,肇因建商林明輝等人犯下六大致命缺失。最關鍵的是,由於法令規定五十公尺以上高樓建物需實際審查結構報告,林明輝等人因此刻意將樓高降低到四十九公尺多,以規避審查,導致結構設計出問題卻沒人把關;加上施工時偷工減料,箍筋數量嚴重不足,終釀大禍。檢方除了聲押林明輝等三人外,目前也朝是否有公務員廢弛職務釀災方向偵辦。
二月六日清晨一場強震,造成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倒塌,台南地檢署第一時間動員大批檢察官及檢察事務官,會同台南市土木技師公會進入災區採樣蒐證,發現建築結構設計錯誤百出及箍筋數量嚴重不足等重大缺失,緊急拘提建商林明輝及建築師張魁寶與鄭進貴。檢方發現在大樓倒塌死傷慘重下,張、鄭兩人竟還透過通訊軟體聯繫,企圖串證卸責,依業務過失致死罪,連同林明輝三人聲押禁見獲准。
台南市土木技師公會是針對維冠金龍大樓鋼筋數量、箍筋方式、接筋綁法、混擬土比例與建築結構等協助檢方進行蒐證,同時比對建築圖,分析大樓結構、耐震度及強度等,供檢方參考。雖然鑑定報告一個月後才會出爐,但維冠大樓品質爛到離譜,專案人員初判大樓週遭並無土壤液化現象,光用肉眼就能發現問題一籮筐,才會導致悲劇發生。
專案人員初步歸納出六大缺失,包括降低高度規避實質審查,導致安全無人把關;一到四樓無隔間牆,大樓樑柱不足,形成軟弱樓層;建築的ㄇ字型結構差,抗震能力不足;偷工減料,綁筋施工不實;接續鋼筋未交錯,連接頭都斷裂;以及十六層樓建築居然只有一層地下室,地基深度不足,造成頭重腳輕。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大樓的建築結構,竟然一開始就出錯卻沒有人把關,連參與勘驗的土木技師都邊看邊搖頭。
依照《建築技術規則》規定,五十公尺以上的建物屬高層建築,結構計算書須單獨送驗。建商申請這類型的建照,除了需將建築圖、容積率、消防安全等基本公共設施配置圖送驗外,還需將鋼筋數量等結構安全係數仔細計算後送驗,由相關單位進行實質審查,手續較為繁雜,請照時間也較長,但樓高只要低於五十公尺就流於形式,只有書面審核。
檢方追查發現,一般大樓每層的樓高約為三.二公尺,十六層樓的建築物高度應為五十一.二公尺,明顯屬於建築技術規則規範的高層建築。不過,林明輝可能為了賺黑心錢,竟刻意將每層樓的高度降低幾公分,使整幢大樓的高度低於五十公尺,僅達四十九公尺左右,以規避建築結構的實質審查。
【中時電子報】
維冠變更設計 5戶打通變1戶(2016年02月17日)
旺林飯店因強震倒塌 擬拆除後原地重建(2016年02月17日)
砍老屋健檢 張金鶚:無法理解 專家促盡速訂定專法制度化(2016年02月17日)
新北老屋免費健檢 朱立倫:加速防災都更 1坪換1坪(2016年02月17日)
柯文哲下令2周擬定防災對策 納入老屋健檢、土壤液化等議題(2016年02月17日)
老屋健檢今天不做 明天後悔 議員:應動支二備金補助54萬戶(2016年02月17日)
社論-地震 我們可能都是受害人(2016年02月17日)
短評-騙人、嚇人、救人(2016年02月17日)
普查軟腳大樓 更要緊(2016年02月17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