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南檢分案調查 追究建商責任(2016-02-08)
〔記者黃佳琳、洪瑞琴、黃文鍠/綜合報導〕追究建商責任,台南地檢署已經分他字案,由檢肅黑金專組主任江孟芝率領三名資深檢察官組成專案小組,進行蒐證與調查。台南市長賴清德稍晚在臉書PO文表示,南市府已與司法單位合作進行蒐證調查,也委託三家技師公會鑑定保全證據,「市府一定會和市民站在一起,捍衛民眾權益!」
建商改名3次 公司電話空號(2016-02-08)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台南市永康區維冠金龍大樓被震垮,傷亡慘重,施工品質遭質疑,建商林明輝被起底,在業界爭議事件頗多,改了三次名字,目前還從事營造工程,記者撥打他企業總部在網站上的電話,竟然是空號。
成大團隊製作3D模型(2016-02-08)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台南永康維冠金龍大樓倒塌,造成嚴重傷亡,迄今仍在搶救;國立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數碼城市實驗室,利用網路上的影片及照片,製成3D立體模型,協助災防單位掌握現場狀況救災,也保留現場,可供日後結構破壞情形研究。
【蘋果日報】
賤 建商3度改名 找人頭開業(2016年02月08日)
【黃敬涵╱台北報導】「維冠金龍」大樓倒塌造成嚴重災情,但建商卻已倒閉,災民恐求償無門。《蘋果》調查,該大樓於1994年完工,5年後維冠建設即申請停業,負責人林明輝陸續成立多家建設公司,期間不斷改名,明顯規避企業責任。更有離職員工爆料,直指林明輝欠薪不給,還以司機當作人頭!
「維冠」老闆公司電話曝光 撥打後僅一句話回應(2016年02月08日)
維冠建商改名後 這2人與他關係密切(2016年02月08日)
維冠大樓倒塌原因 燦坤這麼說…(2016年02月08日)
南台灣強震,震垮維冠大樓,該大樓1至3樓是燦坤賣場,有媒體昨報導疑是大樓一樓隔間牆被打掉,導致大樓不耐震,燦坤今發表聲明表示,維冠大樓1至3樓是燦坤自2004年11月承租的門市,當時完全承接房東所提供的店面,並無做任何樑柱結構的整修或異動。
該聲明並表示,燦坤與維冠金龍大樓內之居民同為本次台南強震引發災情之受害者,在真正倒塌原因還未調查完全前,懇請各家媒體平衡報導。(戴安瑋/台北報導)
以下是燦坤聲明內容:
燦坤針對台南強震造成維冠金龍大樓倒塌乙事澄清聲明
【2016/2/8聲明稿】
針對2/5凌晨台南強震造成維冠金龍大樓倒塌,燦坤謹發表澄清聲明兩點如下:
一、位於台南市永康區永大路二段139號的維冠金龍大樓,根據燦坤內部了解,一至三樓乃燦坤永康店自2004年11月承租之門市,當時完全承接房東所提供的店面,並無做任何樑柱結構的整修或異動。
二、燦坤與維冠金龍大樓內之居民同為本次台南強震引發災情之受害者,在真正倒塌原因還未調查完全前,懇請各家媒體平衡報導。
【中時電子報】
台南強震「究責惡商」-起底「林明輝」 疑改名「林玄道」網友驚爆 維冠老闆還在蓋房(2016年02月08日)
台南強震「究責惡商」-同樣都是維冠蓋的大樓 龍殿住戶有人怕怕 有的喊安啦(2016年02月08日)
【成大新聞中心】
成功大學危機處理小組在地震之後不久就已啟動,校長蘇慧貞更在第一時間坐鎮指揮,而校安中心隨即巡查校園建築及各宿舍大樓,確認住宿學生安全無虞,師生平安之後,校長蘇慧貞更帶領她的團隊,積極與台南市政府取得聯繫,主動提供成功大學的相關資源,結合工程、醫療體系人員與設備全員投入救災工作,期待為社會盡棉薄之力。
成大醫院也在第一時間進入災區現場設置緊急救護站,快速建立系統,包含指揮、物資後送,尤其派出資深的醫生站在搶救的第一線,一群年輕醫療人員也放棄休假主動加入救助行列,包括外傷科、骨科、 整形外科、心血管外科、腎臟科等數十名醫護人員,並備妥各式各樣醫療器材,不畏風寒,一起走到第一線。
長期與國家地震中心合作的規劃設計學院副院長姚昭智,也在2月6日天亮之後時就帶領10幾組結構安全團隊,分別到幾處倒塌建築的現場會勘直到傍晚,立刻返校開會討論當天勘災的第一手資訊,以協助檢視經歷地震的大台南地區建築結構補強問題,以及未來的風險評估,並研究在台南鬆軟的地質與斷層密集的地帶,建築結構該如何改善,更為耐震。
成大校長蘇慧貞表示,為了方便照顧受傷病患的家屬,成功大學騰出學生宿舍(敬二舍)共48間5-6坪的房間,購置熱水器、清潔環境,提供就醫的災民能暫時住宿;方便家屬就近安置與照顧病患。
16層樓高的維冠大樓,整面坍塌倒地後,災難現場變得複雜,救災不易,成功大學測量與空間資訊學系數碼城市實驗室,將倒塌的維冠大樓災區現場製作成3D立體圖像,大樓狀況可以透過360度旋轉、放大,讓搜救隊員更有空間概念,快速精準的確定災民位置,跟災民溝通時也更清楚空間概念,希望趕在黃金救援時間裡,幫助救災更有效率。
成大校長蘇慧貞,更在2月8日前進災區,協助運送醫療物資並慰問緊急救護站的醫療人員,為辛苦的救災的英雄打氣。蘇慧貞校長表示,從過去登革熱的經驗到這次進入救難現場,更讓她看見需要培育跨領域的人才,救災的時候,要從第一線的建築結構、區域規劃,科技利用及系統建置,到醫護、公衛,各領域應該整合成一整個體系,能夠規劃急難救助,醫護與健康的全方位人才,使得達到有效的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