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nchdb.boch.gov.tw/
解決問題才是設計的初衷!新竹火車站微改造2.0 美感與體驗再升級 - TDRI
改變臺鐵美學第一站!新竹火車站微改造 打開城市更新契機 - TDRI
新竹火車站不只是一個交通樞紐,更是一座具有豐富歷史與獨特建築風格的國定古蹟,其文化資產價值極高。
歷史沿革與古蹟指定
新竹火車站的歷史可追溯至清領時期劉銘傳籌建鐵路,當時設有簡陋的「新竹火車票房」。現今的站體則是在日治時期大正二年(西元1913年)落成,由日本建築師松崎萬長設計。
由於其重要的歷史意義與建築價值,新竹火車站於1998年被指定為省定古蹟,並在1999年7月1日升格為國定古蹟,是臺灣現存最古老且仍在使用的火車站房。
建築特色
新竹火車站的建築風格融合了後期文藝復興的巴洛克式樣,並帶有德國哥德式建築的元素,使其在當時的台灣建築中獨樹一幟。其主要特色包括:
馬薩式屋頂(Mansard roof):屋頂具有兩段、四片急斜式的複折式屋頂,覆蓋銅瓦(後曾改為綠瓦)。
盔甲式四面鐘塔:車站中央高聳的鐘塔,取自羅馬式穹頂,不僅是地標,也具有報時的實用功能。
仿石壁洗石子牆面:最初為紅磚壁體,後改採仿石壁洗石子牆面,並在2000年修復時恢復。
豐富的裝飾細節:柱體、牆壁轉角和開口部四周都加強了仿石造收邊,並有牛眼窗等裝飾,雖然繁複卻不失莊重。
多立克式柱頭(Doric order):在細短石柱收邊處可見多立克式柱頭,增添古典美感。
整體建築呈現出雄偉、嚴肅卻又不失親和的風格,與同期車站相比,裝飾更為簡潔。
文化意義
新竹火車站不僅是交通建設現代化的重要見證,其建築本身也反映了20世紀初期歐風建築在台灣的引進,尤其設計者松崎萬長將德國近代樣式建築風格帶入台灣,使其在台灣近代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此外,車站作為城市門戶,承載了無數旅客的記憶與故事,是新竹在地文化的重要場域。即便歷經多次增建與修復,新竹火車站的主體建築仍大體完整保留,並持續發揮其原有功能,使其稀少性與保存完整性更顯珍貴。
新竹火車站是了解台灣鐵道歷史與建築藝術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資產。
新竹大車站平台計畫
可行性研究已核定計畫 - C7新竹大車站平台計畫規劃 - 前瞻基礎軌道建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