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

【新北市】國定古蹟鄞山寺(汀州會館)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nchdb.boch.gov.tw/ 

BUILDINGFOCUS【新北市】文化資產

BUILDINGFOCUS【新北市】國定古蹟|直轄市定古蹟



鄞山寺(汀州會館)

位於新北市淡水區,是一座具有深厚歷史與文化意義的國定古蹟。它不僅是福建汀州客籍人士的信仰中心,主祀定光古佛,同時也兼具同鄉會館的功能,承載著早期汀州移民在臺灣開拓的歷史軌跡。

歷史背景與功能

鄞山寺建於清道光2年(1822年),並於道光4年(1824年)落成。其創建與福建汀州永定縣的移民有關,由張鳴綱等人募款籌建,羅可斌兄弟捐獻土地,反映了當時汀州客家人來臺開墾的艱辛與團結。

除了作為定光古佛的信仰場所,鄞山寺最獨特的之處在於其「汀州會館」的功能。早期汀州移民來臺,鄞山寺是他們落腳、歇息、商議大事的據點,甚至具有旅館的功能,為同鄉提供協助與交流的場所。這使得鄞山寺不僅是宗教建築,更是汀州客家人在臺灣社會發展的重要縮影。

建築特色

鄞山寺的建築格局與風格,展現了閩西永定地區的特色,與臺灣常見的閩南式建築有所不同,使其在臺灣古建築中獨樹一幟。

整體格局:鄞山寺座東朝西,背倚大屯山,面朝淡水河,寺前有半月池,寺後則有化胎與兩口水井,形成獨特的「蛤蟆穴」風水格局,象徵安穩與圓滿。整體建築為二殿兩廊兩護室的四合院形式,中央的三川殿與正殿是主要祭祀空間,而左右護室則為生活與社交場所。

材料與結構:寺廟主要採用傳統的木結構與斗砌磚牆。內牆多為土埆磚與斗子砌,外牆則結合斗子砌與卵石。石材多使用觀音山石,如石壁堵、石柱等。其木棟架為典型的疊斗式,比例和諧穩定,呈現道光年間的風格。正殿在進入大殿前設有捲棚過渡空間,且後排樓面使用方斗,都為粵籍匠師的特色。

用柱系統:鄞山寺在柱子的使用上有等級之分,圓柱最為尊貴,用於正殿,其次為八角柱,兩廊則使用方柱。正殿龍柱下方的八角柱珠雕刻精美,有花草及暗八仙浮雕,頂面如意紋,下方磉石凸起覆蓮,作法少見。

裝飾藝術:寺內的裝飾豐富,包括泥塑剪黏、石雕、木雕棟架及彩繪。木構棟架的雕刻細膩,鏤雕表現彎栱、束隨、束首、托木等,題材多為琴棋書畫、花鳥走獸。正殿前單龍蟠柱石刻為道光時期的風格。三川殿內的牆上,除了常見的龍虎祥獸彩繪,還有以定光和尚除蛟、伏虎故事為主題的泥塑,極具特色。

重要意義

鄞山寺不僅是淡水地區重要的歷史建築,更在臺灣的移民史、宗教信仰及建築藝術上佔有重要地位。它是全臺完整僅存的定光佛寺之一,見證了汀州客家人在臺灣的落地生根,並作為同鄉會館,維繫了客家社群的情誼與互助。

其保存至今的清代原貌,對於研究臺灣早期建築風格、客家文化及移民社會都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鄞山寺 - 維基百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