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6日 星期日

【臺北市】市定古蹟臺北清真寺

 

2022-11-10出席臺北清真寺第一期修繕工程竣工 柯文哲:明年二期工程結束後 在臺穆斯林朋友將擁有品質更好的宗教場所

臺北市長柯文哲今(10)日出席臺北清真寺第一期修繕工程竣工感謝茶會,他在致詞時表示,為提供穆斯林兄弟姊妹更好的心靈安靜與歸屬感的宗教場所,臺北市政府特別協助修繕工程,他並笑稱自己順便來「監工」,看看第一期工程品質如何,希望在明(112)年5月二期工程結束後,穆斯林朋友能擁有更好的心靈歸屬的地方。

柯文哲表示,在新生南路上的臺北清真寺已經有 60 年的歷史,是臺北市最具有特色的宗教建築,也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伊斯蘭文化建築。這幾年來,臺灣的穆斯林兄弟姊妹增加很多,不管是移工、看護及留華學生,還有因為商務來此上班的人,臺北清真寺就是給這些穆斯林兄弟姊妹找到歸屬感與心靈安靜的地方,特別是臺北清真寺還舉辦許多活動,如每個星期五的禮拜(Juma)、每年的齋戒月(Ramadan)及忠孝節等重要節日,很多穆斯林朋友都會到清真寺做禮拜和行善功,相互幫助,展現彼此深厚的兄弟姊妹的情誼。

柯文哲表示,臺北市是一個多元共融的城市,全世界非回教國家,只有臺北有開齋節。最早是在臺鐵臺北車站大廳內舉辦,後來考量空間太小,移至臺北車站外面,舉辦一次後發現因為沒有遮避的地方,一天下來對參舉者來說天氣太熱不舒服,後來有一陣子在清真寺門外舉辦,但是也會影響到新生南路上的人車通行,所以後來就一直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大安森林公園是個不錯的開齋節舉辦場所,有綠蔭可供野餐,空間也相當開闊。

柯文哲表示,COVID-19新冠疫情後,臺北市這三年沒有辦理開齋節,但他表示,日後臺北市政府在回教重要節日,仍會給大家最大的幫忙,因臺北清真寺已經被指定為古蹟,市府一定會負起修復責任。他在致詞時也感謝文化部文資局,出資協助臺北清真寺的修繕工作。


2022-11-10文化局補助臺北清真寺第一期修繕工程竣工 打造多元友善信仰環境 促進城市文化共融

直轄市定古蹟「臺北清真寺」耗資約2,100萬元,由文化局補助其中約1,120萬元經費,進行第一期修復工程,並於今日舉辦工程竣工感恩茶會,除各界穆斯林團體與教友們踴躍出席外,柯文哲市長、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約旦、汶萊、阿曼及奈及利亞等多國駐臺代表也共襄盛舉,一同欣賞臺北清真寺修復後的高雅風采;文化局並提供約400萬元經費,補助臺北清真寺接續進行第二期修復工程,讓這座有超過60年歷史的信仰重鎮能夠再現昔日風華,也使臺北成為更加多元友善的共融城市。

柯文哲市長表示,臺北清真寺是臺北市最具特色的宗教建築物,近年來臺灣增加了包含移工看護、留學生和商務人士在內的許多穆斯林朋友。臺北市作為多元共融的城市,雖然並非回教國家,但仍持續辦理臺北開齋節,活動地點由一開始的臺北車站,後來改到大安森林公園,規模也漸漸變大,近三年來雖然因為疫情影響,開齋節暫停舉辦,但市府未來仍會持續辦理開齋節,同時給予臺北清真寺文資修復上的協助,希望給穆斯林兄弟姊妹們一個能找到歸屬感和心靈安寧的所在。

臺北清真寺始建於民國47年,並於88年被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為近代臺灣最早的回教建築,建築出自楊卓成建築師之設計,採用伊斯蘭建築風格,主殿為圓頂,正面設拱圈迴廊,兩側有一對高聳壯觀的邦克樓(喚拜塔)。回教建築不使用動物圖案,而多運用植物或幾何紋樣作為裝飾,使建築呈現高雅清靜之感,臺北清真寺外觀莊嚴,是臺北市的信仰重鎮之一,許多回教國家國王、總統與各界領袖來臺訪問時,常蒞臨這座清真寺,約旦國王胡笙、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費瑟及馬來西亞國父東姑·阿布都拉曼皆曾蒞臨造訪。可以說臺北市清真寺展現了臺北對全世界穆斯林國家的友善與友好。

臺北清真寺經過60多年的風霜洗禮,古蹟外觀及內裝漸顯老化與不敷使用,文化局自107年起陸續協助清真寺完成調查研究及緊急加固工程,今年再協助完成第1期修復工程,包括屋頂防水、大殿穹頂、前後衛塔修復、外牆花格磚新作開模、大殿地坪修復、排水蟲蟻防治,至室外車道修復等項目,文化局補助經費約1,120萬元,占總經費2,100萬元中53%,臺北清真寺後續將進行第2期修復工程包括門窗、室內天花牆面、夜間照明等項目,預估總經費將達約1,000萬元,本局補助40%經費,以維護本市文化資產。



本府為落實多元文化共融的城市願景,近年來積極推動穆斯林文化友善政策,除辦理穆斯林友善旅館認證、穆斯林友善環境認證外,每年皆舉辦臺北開齋節慶祝活動,以促進多元文化交流;同時為維護臺北穆斯林信仰重鎮臺北清真寺,文化局也提供最大額度的修復工程補助經費,並提供文化資產相關行政協助,期待藉由保存修復文化資產,豐富臺北市的多元文化內涵,更多臺北市文化資產相關資訊可上文化局臉書專頁查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