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4日 星期六

【臺中市】國定古蹟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BUILDINGFOCUS【臺中市】東海大學校園歷史建築文化資產保存


國定古蹟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獲美國KIM計畫大力支持 成亞洲區首例 經典現代建築保存研究再邁進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223 17:30:24) 全台最具規模的Taiwan Convening 2024國際建築工作營登場! 東海大學獲美國蓋提基金會支持,攜手來自八國之建築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文化資產保存議題,解構雪梨歌劇院、代代木體育館等全球經典現代建築。


2023-03-20東海大學「打開路思義」展覽 揭開經典現代建築的歷史面紗

東海大學活化校園文化資產,今在市定古蹟「原藝術中心」舉辦「Disclosing Luce Chapel 打開路思義」展覽開幕式,由建築系師生策劃,展示路思義教堂從零開始的設計發展歷程,也向大眾呈現「路思義教堂」背後深厚的歷史脈絡與建築淵源。 

東海大學今(20)日舉辦「Disclosing Luce Chapel 打開路思義」開幕式,於「原藝術中心」向大眾展現緊鄰於隔壁的路思義教堂,背後的歷史脈絡與建築淵源。開幕式由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陳其寬師母及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共同主持。東海建築系教授郭奇正指出,此次「打開路思義」展覽,是與多位碩士班城鄉規劃組碩士生合作完成佈展。東海路思義教堂有其獨特的結構概念與形式嘗試,搭配當時獨特的營造技術與有限的設備技術,路思義教堂的完工是的近乎完美的奇蹟,這使得路思義成為在亞洲地區第一批雀屏中選的經典現代建築。

位於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由知名建築師貝聿銘、陳其寬等人合作設計,曾獲選為美國蓋提基金會「維持其現代」獎助計畫中亞洲地區第一批的經典現代建築,2019年更升格第一棟被指定為國定古蹟的現代主義建築。而作為本次展場的地點「原藝術中心」同樣也出自知名建築師陳其寬之手,目前是屬於「市定古蹟」;路思義教堂則是台灣文化資產最高等級的「國定古蹟」。2022年在多位立委的協助下,東海獲文資局撥款,在2022年十一月動工,讓歷史悠久的路思義教堂迎來第一次大規模的修繕。

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表示,「打開路思義」展覽,對東海師生校友、乃至於想認識路義教堂的普羅大眾,是難得可以一探路思義教堂多元面向的機會:並進一步理解為何在1950年代已經在紐約與波士頓發展,並接受現代主義建築教育洗禮的第一代華裔建築師會被聚集在「遠東」的一個小島。郭奇正教授說,雖然路思義教堂正值整修期間,但大眾仍可透過本次展覽,來到東海瞭解不同於以往的教堂風貌,感受蘊藏於東海大學的人文藝術底蘊,一探這座現代主義建築的神秘面紗。


2022-11-01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60首度閉館一年大整修*東海大學新聞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自1963年落成奉獻至今,已有60年歷史,在長期使用下,出現漏水、鋼窗鏽蝕、外牆破損、機電設備老舊等問題。2022年由校方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出「歷史與文化資產維護發展計畫」補助案申請,順利獲得核定3400萬元的修復補助經費,並於今(1)日下午舉辦開工典禮,展開為期一年的閉館修復工程。

今日修復工程開工典禮記者會,包括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立法委員張廖萬堅、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校友總會理事長李基正、副校長詹家昌、總務長柯耀宗,以及東海建築系教授郭奇正、建築師林志成等人皆出席參與。

 

2019-04-26貝聿銘102歲生日 東海路思義教堂獲頒國定古蹟證書*東海大學新聞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正式成為國定古蹟,4月26日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施國隆頒發國定古蹟證書,由東海大學校長王茂駿代表授證,此日正值教堂設計者之一貝聿銘先生的102歲生日,師生共同見證歷史,意義非凡。

文化部於2019年1月25日召開「第7屆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審議會第8次會議」,會中決議「路思義教堂」為國定古蹟。路思義教堂於1963年完工,由貝聿銘、陳其寬共同建造。迄今僅56年即獲登錄為國定古蹟,是臺灣二次大戰後,第一棟被指定國定古蹟的現代主義建築;貝聿銘先生也視路思義教堂為一生中最重要的經典作品之一,也是其目前建築執業生涯中,唯一一棟以文化資產的身份被國家認可保護的國家級古蹟。


2019-04-25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臺中州廳 升格為國定古蹟 - 文化部

文化部今(25)日公告,臺中市「路思義教堂」及「臺中州廳」從直轄市定古蹟升格為國定古蹟,我國國定古蹟總數增加至105處。文化部長鄭麗君感謝東海大學、臺中市政府長期以來投入文化教育及維護古蹟的付出。

美國路思義家族捐款興建路思義教堂(Luce Memorial Chapel),「路思義教堂」1963年落成,其與基督教會透過創校興學、宣揚宗教思想的時代背景相關,也見證了臺灣歷經的美援時期以及二戰後冷戰對抗的歷程,對臺灣的宗教史、政治史、教育史均具有重要意義。教堂設計者之一的貝聿銘(I. M. Pei)是第一位獲得普立茲克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1983年)殊榮的美籍華裔建築師,路思義教堂為貝聿銘在亞洲的第一個作品。實際執行的陳其寬建築師及前期的參與者張肇康,對古典形制的活用、對新興結構的探索、以及對傳統精神的表現達到最高境界;結構工程師鳳後三精確的結構計算與大膽的技術實驗,更是支撐路思義教堂設計實踐的重要功臣。

路思義教堂當年大膽的建築造型與結構設計,將宗教精神賦予形象化卻落實到實體現實中,是一座極具原創性與開創性的建築作品。路思義教堂的設計,在結構、穩定性、內部使用和外觀等因素的多重考量下,確立為四片分離、亦牆亦屋頂的鋼筋混凝土雙曲線結構,每片曲面在與地面及頂端相接部份則為直線,外表形成圓錐雙曲面(Conoid hyperboloid)內面支撐以菱形格子梁系統,結構合理堪稱現代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之典範,使之成為臺灣現代建築先驅。

「路思義教堂」從興建至今雖有歷次維修,但仍維持其原始形貌與空間形式,具高度真實性。路思義教堂作為東海大學校園核心、精神象徵與集結場所的新思維,打破傳統書院格局之推展與紀念性建築型塑之威權意象,對當時臺灣的建築專業實踐及教育場所產生極大的影響。路思義教堂在空間體驗、結構系統、材質美感上皆已臻化境,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建築美學與設計思維。

路思義教堂設計曾刊登於19573月號的《Architecture Forum》(建築論壇)及同年8月號的《Architectural Record》,為臺灣建築設計界之罕見。19743月郵政總局曾將路思義教堂印製為臺灣風景區郵票發行,亦足見其代表性。2014年,路思義教堂獲選為蓋提基金會(Gatty Foundation)「Keeping It Modern」全球十大卓越的現代建築作品之一。路思義教堂之獨特價值與其在設計中之定位,具備現代建築之典範性與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