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花蓮縣】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館

 

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    https://ab.hl.gov.tw/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館    https://ab.hl.gov.tw/zh-tw/Explore/CulturalCenter 

花蓮縣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館 | Facebook  



花蓮縣台灣原住民族文化館 (Hualien County Indigenous Museum) 座落於花蓮市郊,緊鄰七星潭、48高地曼波園區、花蓮觀光酒廠及花蓮觀光漁市場等著名風景區。機場、火車站車程在10分鐘內即可到達,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相當便捷。為呈現台灣原住民族獨特及豐富多樣性的文化特色,外觀主要採雙斜屋頂蓋灰色平板瓦,以原住民的石板斜頂建築之意象設計。館內設立足以容納518人之大型演藝廳,提供各類藝術團隊展演,亦可開放供大型學術研討會議之場所。館內一樓規劃為原住民族工藝作品及文化藝術之展示空間,以求動態且具深度之藝術文化饗宴。






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花蓮縣】縣定古蹟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標租 挹注民間創意為縣定古蹟加值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028 14:54:24)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歷經2年多規劃設計及施工,耗資1千400萬餘元,完成縣定古蹟「花蓮港山林事業所」整建修復,自即日起開放標租。凡設籍本國且經政府登記核可之公司行號、法人組織、團體或其他法令得經營允許營運項目的廠商均可參加,歡迎有意願廠商11月20日前踴躍投標。

縣定古蹟花蓮港山林事業所,為日治時期(西元1919年)臺灣總督府營林所東部出張所、遷移至花蓮港街後興建的建築,見證日治時期花蓮地區的林業開發,為使用日治時期洋風木構桁架及日治中期常用的洗石子、槢木天花、簷口Y字形柱列等,與文化瓦諸種歷史性構造用材之建築類型,極具技術史價值,是一棟和洋混合風格的美麗建築。花蓮分署依原貌修復並興建必要的公共設施,為林業保育與古蹟活化再利用的結合開啟新頁。

花蓮分署表示,花蓮港山林事業所標租案標租範圍面積共368.02平方公尺,租期5年(3加2),開放民間業者承租,未來允許營運項目以國產材為主要生產原料之工藝、設計或生活創意等相關產業為主要對象,以布、天然染及其他天然材料為主要生產原料之工藝、設計或生活創意等相關產業為次要對象,透過民間創意營運思維,為縣定古蹟花蓮港山林事業所加值,詳細內容公告於花蓮分署官方網站。

縣定古蹟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縣定古蹟花蓮港山林事業所開放標租

縣定古蹟-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2023-07-10山林事業所修復完成 古蹟活化再利用公開標租

座落花蓮市區菁華街美崙溪畔的縣定古蹟花蓮港山林事業所,見證日治時期花蓮地區的林業開發史,花蓮林區管理處為古蹟活化再利用、維護林業文化資產並與在地社區產業結合辦理公開標租,截止投標日期至8月7日下午5時止,竭誠歡迎符合資格廠商踴躍參與。

林管處長黃群策表示,山林事業所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營林所東部出張所遷移至花蓮港街後興建的建築,和洋混合風格的建築,結合西洋古典式樣拱弧與日治時期庭園特色。為再現歷史風華,109年起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及古蹟修復與再利用辦法,投入經費逾新台幣1,400萬元辦理修復再利用,提升國有公用不動產活化運用效益,推廣文化資產、林業相關產品。

為讓民眾有進一步親近使用山林事業所的機會,享受日式建築浪漫情懷,林管處現正依據「國有公用不動產收益原則」公開標租中,詳細投標資訊請參閱林管處官網訊息(http://hualien.forest.gov.tw/業務公告),歡迎業界廠商踴躍投標,以郵戳為憑或專人送達林管處收發。




 

森川里海概念展開幕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古蹟活化再現風華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427 15:01:51)  花蓮縣定古蹟-花蓮港山林事業所歷經三年多修復再利用,終於再度重現大眾眼前。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原訂3日辦理、因地震延期於今(27)日舉辦「森川里海」概念展開幕茶會,吸引眾多民眾湧入爭睹古典與和洋混合風格的歷史建物及日式庭園,欣賞森川里海國土綠網攝影及國產材設計作品,開啟古蹟活化與分享林業保育惠益序幕,也為大地震後飽受驚嚇的花蓮人,提供一處雅致且靜謐的心靈停憩空間。

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表示,花蓮港山林事業所見證日治時期花蓮地區重要林業發展歷程,花蓮分署依建物原貌修復及新建必要的公共措施,再加以活化利用。森川里海概念延伸自里山倡議,指淺山地區鄉村居民與周圍自然環境因長期生活、農作等使用,演替出自然棲地與人類生活鑲嵌的生產式地景。

開幕展為古蹟建築修復再利用、林業文化歷史與自然保育成果,以藝術美學方式呈現,吸引許多老員工聞訊「回娘家」,分享過去辦公記憶點滴;園區周遭有不少花蓮人珍貴的老記憶,前花蓮縣文化局長江躍辰笑著分享青年時期站在菁華橋燈下餵蚊子閱讀的舊時記憶,掀起一波感人回憶。

展出的30幅攝影作品皆出自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退休處長游登良之手,公暇之餘將森林、河川、社區及海洋的多樣美景以相機窗格凍結、永久保存。游登良表示,透過多元展現自然生態與部落、社區、居民的互動,例如珍稀保育類台灣狐蝠,棲息在美麗的菁華橋旁邊,在大眾生活周遭,能用鏡頭將自然保育跟社區生活連結記錄下來,和更多人分享。

花蓮分署指出,展場同步展出國產材產品設計師張景程、李冠緹及王嘉納,以巧思結合國產林木,設計出創新又生活化且實用傢具。透過古蹟活化再利用,展現國土綠網政策和國產材利用成果,期待觀展同時能喚起社會更重視林業保育和關心周遭生態環境。展期至5月28日為止,花蓮港山林事業所承載著花蓮港市區的城市發展紋理脈絡,期待與國人共同重溫歷史記憶及藝術設計的林業美學饗宴。

展覽詳情如下:
開幕時間:113年4月27日 (六),上午10時-12時
展覽日期:113年4月27日(六)至5月28日(二)
展覽地點:花蓮縣縣定古蹟花蓮港山林事業所(花蓮市菁華街6號)
開放時間:周二至週日10:00-16:00,每周一休館,國定假日照常開放
入場費用:免費
森川里海概念展合影

森川里海概念展合影縣定古蹟-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縣定古蹟-花蓮港山林事業所森川里海攝影展,4月27日開幕,展至5月28日止。
森川里海攝影展,4月27日開幕,展至5月28日止。攝影藝術家游登良解說創作概念
攝影藝術家游登良解說創作概念森川里海攝影展,4月27日開幕,展至5月28日止。
森川里海攝影展,4月27日開幕,展至5月28日止。




【臺北市】紀念建築「林語堂故居」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林語堂故居 The Lin Yutang House


林語堂故居 The Lin Yutang House | Facebook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028 15:47:32)  由東吳大學指導,林語堂故居管理處策劃之「墨跡與方寸之間—名人字裡行間的那些事」展覽,已於「金格点一杯咖啡」中華店三樓(臺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二段41號)展出中。

本次展覽特別與金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及財團法人台北市九如禪林基金會合作,此兩單位在未來推廣林語堂的事跡及成就上亦為重要夥伴。林語堂故居因配合建物修繕,已於2024年6月休館,並藉此走出林語堂故居之框架,將人文精神推廣至城市各個角落,滋養現代人忙碌的心靈,呈現一場融合書法、印章與機械設計的文化盛宴。

展覽內容以著名文學家林語堂先生之12方珍貴印章及其發明的明快中文打字機為主軸,將其一生文化精隨展現在世人面前,傳唱民國初年知識份子精彩生命印記,細說「文字」的故事。來訪觀眾可透過展示一覽這位文化巨擘的思想和創新精神。

【展覽資訊】
「墨跡與方寸之間—名人字裡行間的那些事」
地點:金格点一杯咖啡中華店3樓(臺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二段41號)
展期:2024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
官網:https://www.linyutang.org.tw/big5/reviewabout1.asp?idno=666
電話:02-28613003

「墨跡與方寸之間」展區一隅,展示林語堂印章與篆刻家故事,營造文化氛圍。

展示林語堂書房場景,重現其創作環境與打字機發明歷程。

「墨跡與方寸之間」展覽導覽中,解說林語堂的印章與書法藝術,吸引觀眾專注聆聽。

「墨跡與方寸之間—名人字裡行間的那些事展覽」之主視覺。

紀念建築「林語堂故居」修復及再利用計畫說明會

時間:111年1月25日(二)下午2時30分。   
地點:臺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141號(林語堂故居1樓閱讀研討室)。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

【澎湖縣】篤行十村眷村文化保存園區

 

「開箱老相片-澎湖眷村影像歲月展」 台灣光復節開展 - 澎湖縣 - 自由時報電子報

澎湖眷村影像歲月展 篤行十村眷村文化園區展出 | 文化 | 中央社 CNA


篤行十村 -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篤行十村眷村文化保存園區    https://dxsv.phhcc.gov.tw/

篤行十村位於澎湖馬公本島西南側,小地名金龜頭,占地達1.8672公頃,前身為日據時期澎湖島要塞司令部和馬公重砲兵大隊軍官宿舍。二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改為澎湖防衛司令部軍官有眷宿舍,並命名為「篤行十村」。

篤行十村可說是全臺澎最早形成的眷村,結合了歷史文化與人文地景的特色,澎湖縣政府為保存篤行十村之完整性及確保眷村文化得以永續傳承,於民國96年﹙2007﹚11月21日公告為澎湖縣歷史建築,規劃都市計畫「眷村風貌特定專用區」,使珍貴的眷村文化能在妥善規劃下,達到保存目的同時規劃再利用方向;為使歷史建築保存與地方發展相得益彰,除了推動長期而完善的修復計畫外,再利用的方向也以永續經營之思維建構,期使眷村文化園區朝向更多元發展,同時也創造文化資產保存與地方發展雙贏的局面。

    目前澎湖只剩該處日式宿舍群,保存完整,其價值除建築物,聚落紋理外,周圍環境約1公里範圍內文化資產氣息豐富,西有「馬公金龜頭砲台」,北有「媽宮古城」、「馬公觀音亭」、「第一賓館」、「西瀛勝境牌樓」、「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澎湖出張所」、「澎湖公賣局北側防空壕」、「馬公市第三水源地一千噸局配水塔」;東有「澎湖天后宮」、「澎湖廳憲兵隊」、「澎湖郵便局」、「馬公水上警察派出所」等古蹟或歷史建築;南臨馬公商港。

館室介紹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臺鐵如何精進服務品質、落實轉型治理、加速資產活化、強化文資保存及提升鐵道美學與功能」專題報告

 

113 年 10 月 23 日 立法院第 11 屆第 2 會期交通委員會第 7 次全體委員會議

「臺鐵如何精進服務品質、落實轉型治理、加速資產活化、強化文資保存及提升鐵道美學與功能」專題報告

交通部

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3/1131023/601.pdf

目錄

壹、臺鐵如何精進服務品質

貳、落實轉型治理

參、加速資產活化

肆、強化文資保存

伍、提升鐵道美學與功能

陸、結語



主席、各位委員、各位女士、先生:

今天應邀至貴委員會就「臺鐵如何精進服務品質、落實轉型治理、加速資產活化、強化文資保存及提升鐵道美學與功能」進行專題報告,敬請各位委員指教。

臺鐵公司在今(113)年 1 月至 9 月期間累計客運人數達 1.76 億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 1,700 萬人次,客運收入達 129.85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7.36 億元。儘管面臨震災和風災影響,臺鐵公司充分展現全體員工努力及展開新氣象的企圖心,提升運量和運能。

壹、臺鐵如何精進服務品質

一、客運實績

截至 113 年 9 月,每日平均客運人數達 64.2 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 10.15%;每日平均客運收入達 4,739 萬元,增加 5.62%。1 月至 9 月累計客運人數達 1.76 億人次,增幅 1,700 萬人次,客運收入達 129.85 億元,增加 7.36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0.55%及 6.01%。此外,亦積極推動行政院通勤月票及社福卡計畫,提升民眾使用大眾運輸的意願。

二、新車投入

EMU900 型 52 列(520 輛)電聯車已全數交車, 提升區間車服務運能 35%;EMU3000 型 50 列(600 輛)電聯車於 113 年 8 月交車,預計今年底全數投入城際服務,運能提升 40%;R200 型柴電機車將取代老舊機車,年底交車 24 輛,並執行貨運、軍運及救援任務;E500 型電力機車將汰換 PP 客車機車頭,年底交車 15 輛。

三、場站服務

自今年 3 月 15 日起,臺鐵全線 432 臺自動售票機支援行動支付,提升付款便利性;7 月 1 日開通悠遊付 APP 的「嗶乘車」服務,節省購票時間並可線上加值。8 月 1 日推行電子票證常客回饋,提供最高 8 折優惠,並同時推出 30 日及 60 日電子定期票,增強便利性與優惠。9 月啟用 QR Code 驗證剪收票,提升乘車便利;各車站766 座公廁評鑑中99.9%達特優, 並在區間車廁所增加衛生紙備品,提升旅客服務。

四、鐵道觀光

截至 9 月底,臺鐵開行的環島之星、郵輪式列車、鳴日號、藍皮解憂號及兩鐵旅遊列車等觀光列車共計開行 1,167 團/趟次,搭乘人數達 13 萬 6,257 人次。10 月團體票及包車需求顯著增加,預計 11 月可恢復震災前的包車運量,並加開 10 班次觀光列車至花東。10 月和 11 月辦理「跟著總統去花東」專案, 推出 16 趟次總統花車,並對鳴日號及兩鐵旅遊列車推出半價優惠,鼓勵秋冬旅遊。此外,與旅行社合作規劃的花東「蒸汽火車」遊程及即將推出的山嵐號與海風號觀光列車,將進一步推廣在地觀光。

五、車勤及便當服務

為展現公司化後的新氣象,臺鐵公司於 9 月 30 日全面更新列車座椅枕巾(EMU3000 型除外),並透過異業合作和便當節活動推廣在地特色便當,截至 9 月已推出 30 款便當(創造 3,400 餘萬元業績)併長銷便當合計總銷量 692 萬個,較去年增加 40 萬個,成長 6.26%;便當營收為 5.92 億元,較去(112)年增加6,800 萬元,成長 14.83%。113 年第 9 屆鐵路便當節亦都創下參觀人數和營收新紀錄。

六、準點率

今(113)年度列車準點率目標為 97.0%,截至 9 月止列車準點率未達預期目標,主要原因係受上半年度花東地區震災、風災致路線中斷等影響,致整體列車準點率表現不如預期。惟扣除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後,列車準點率為 97.13%,仍需繼續努力。

七、未來工作重點及目標

(一) 持續檢討精進,努力提升第四季列車準點率, 訂定 114 年準點率為 97.5%。

(二) 購置全功能自動驗票閘門,建置站由現行 69 個車站應加到 121 個車站,通道數由 391 道增加為 700 道,優化全線 863 座電子票證驗票機。

(三) 更新全線列車暨站務資訊顯示系統 TIDS(219站),方便旅客獲得列車即時資訊。

(四) 更新車長掌上型補票機,因應多元支付購物趨勢,增加補票使用信用卡及行動支付付款功能, 提升旅客便利性。

(五) 車站列管公廁特優比例達到 100%,訂定車站公廁整體優化計畫,提升旅客滿意度。

(六) 推出「臺鐵假期」,以鐵道旅遊產品為導向整合與升級,以吸引不同客群,拓展搭乘客源,擴增公司收益。

(七) 臺鐵便當 114 年營收目標為 7.8 億元,商品營收目標為 6,000 萬元。

(八) 持續優化設備,精進教育訓練,提升人員服務效能,建立臺鐵優質的品牌形象。

預估 114 年旅運目標,客運人數為 2.45 億人、每日平均 67 萬人、客運收入 189.72 億元、貨運收入 6.46 億元。

貳、落實轉型治理

一、公司治理

臺鐵於 1 月 1 日成立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董事會設置及多項營運計畫,並設立安全管理及資產開發委員會以增強監督功能,截至 113 年 9 月底,現有員額 1 萬 5,799 人,其中轉調(留任)人員計 1 萬 5,009 人,占臺鐵公司人員比例約 95%,從業人員計 790 人,占臺鐵公司人員比例約 5%,計劃持續提升從業人員比例。

二、目標管理

依據公司營運方針,於 6 月 14 日頒定「年度營運業務計畫目標管理機制」,由總經理擔任召集人, 按組織屬性分類建立 6 大責任中心,訂定各部門、各層級之具體績效指標(KPI),針對業務目標,按規劃、執行、查核與行動(PDCA)運作,以確保目標達成,促使公司營運品質持續提升。

三、人力進用

以往進用人力以鐵路特考為主,每年辦理一次, 無法及時遴補人力,改制公司後,得隨時辦理從業人員甄試,及時填補所需人力。藉由分區招考實現在地化用人,提升員工留任率,並依據業務實際需求訂定考試類科,確保遴用之人才符合實際業務需要。今年辦理第二批從業人員招募,預計今年年底招募正取722 人(含司機員 100 人),備取 972 人。

四、教育訓練

臺鐵積極推動訓練標準化、教材數位化、教學分區化與師資專業化,已完成 185 冊標準化教材, 確保訓練內容一致且有效,並建立了行車人員電子履歷及電子教科書系統,分別於北、中、南、東四區設立訓練所以增強實務技能,提升訓練效益;同時建立師資證照制度,確保員工訓練政策的執行,每年可辦理 300 班次,訓練能力達 1 萬人次,以滿足不同場域的人力需求。

五、未來工作重點及目標

持續增加董事會及經理部門治理效能,強化內稽及內控功能,達成年度稽核及專案稽核目標;研議第二階段組織調整,預計 115 年實施;導入數位化管理系統,包括
智慧鐵道雲平台及資產管理系統,預計 115 年第一階段上線;成立鐵道學院,114 年優先與國內大專院校合作,改善教學及軟硬體設施,富岡基地新建教學大樓及實習場域同時開工;推動公司ESG,114 年完成旅客服務碳足跡標籤及 32 站組織溫室氣體盤查,115 年提出公司 ESG 永續報告書。

參、加速資產活化

一、增裕創收

自 113 年公司成立以來,截至目前之營業資產租金收入約 23.6 億元,較去年同期營業資產租金 21.68 億(扣除移撥償債基金土地之收益及去年一次性處分收益)尚成長 8.86%,積極透過新增推動停車場、充電樁、自動販賣機、房地及土地等案件增益營收,並持續配合行政院及經濟部推動太陽光電政策, 截至目前簽約總發電量達 38.8MW 為全國軌道業者之最。

二、加速開發

除鐵路運輸本業及附業經營等持續提供旅客優質服務外,公司資產開發除都市更新和促參外,新增土地開發辦理方式,如合建開發、設定地上權、參與危老重建或捷運開發等,目前已有陸續推出或參與地方政府主辦之招商案件,如:岡山車站前土地參與高雄市政府主辦捷運開發案,業提董事會審議通過並經交通部核定,目前市政府刻正辦理公告招商作業;另位處臺北市精華區之安東街土地開發案,俟提董事會審議通過後將提交通部核定,預計今年辦理公告招商作業。

三、多元活化

為靈活運用環島鐵路優勢,臺鐵將透過促參和標租活化土地,並在中長期目標上發展多元生活服務,結合都市更新和「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TOD)」規劃,以提升車站周邊土地價值並打造便利的鐵道生活圈。

四、未來工作重點及目標

臺鐵公司預計於 113 年至 114 年優先推動 10 處車站及周邊地區的開發案件(如:高雄車站、鳳山車站、七堵車站、臺中車站、屏東車站、員林車站、三塊厝車站、花蓮民權路、臺北安東街及麗水街),透過土地開發活絡當地商機,以提升品牌力和穩定附屬事業收益,達成提升服務、永續經營及幸福企業的營運目標。

肆、強化文資保存

一、專責推動

為保存鐵路文化資產及鐵路文物,依據文化部「文化資產保存法」正式成立企劃處文資科,頒行「鐵路文化保存及活用管理作業要點」,成立「鐵路文化保存及活用小組」,定期召開審查會議,目的在審查具有歷史保存值價之鐵路文化資產及文物,並作保存登錄、管理維護、活化利用等相關工作。

二、盤點保存

截至 113 年 10 月,臺鐵擁有 99 處文化資產,其中經政府機關認養計 8 處、代管 5 處、無償提供使用計 3 處、有租約者計 22 處、公務使用計 61 處。並針對 2,523 項鐵路文物召開 11 次審查會議,進行系統化管理,以促進保存與活用。

三、活化利用

臺鐵透過出租或合作經營方式,與政府機關、博物館及民間機構運用使用效益的文化資產,如與臺灣歷史博館合作經營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園區及國家鐵道博物館的鐵路文物展示,並舉辦相關文化講座與導覽活動,以加強文化資產的活化。

四、未來工作重點目標

臺鐵委託專業團隊調查文化資產,計畫於 114 年完成各項管理維護計畫及定期巡查,並於 115 年推動「鐵路文化保存及活用發展計畫」,涵蓋整體規劃及影像建置,提升鐵路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

伍、提升鐵道美學與功能

一、專家諮詢審議

臺鐵成立「美學設計諮詢審議小組」,由 9 位專家學者組成,針對車站建築、車輛美學、網路行銷及企業形象等四個領域進行專業評估與指導,已建立嚴謹的審議流程,確保美學理念能有效落實。

二、建立美學品牌

臺鐵完成新竹、嘉義、鶯歌等車站的微改造工程, 提升服務品質。另 EMU3000 和鳴日號列車獲得國際設計大獎;EMU900 則被譽為「臺灣最美的區間車」, 同時在「臺鐵夢工場」及花蓮、南港站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展現傳統與現代美學的完美結合。

三、未來工作重點

臺鐵將於 115 年持續推動支線觀光列車以增強品牌形象,並預計 114 年底完成瑞芳車站及無障礙設施改善工程之第一階段美學改造,提升營運空間與景觀,同時在 117 年完成集集支線基礎設施改善計畫,促進地方觀光與創生。

陸、結語

臺鐵公司以確保安全和提升服務作為首要任務,推動「五年安全提升計畫」,降低人員失誤率、提升設備妥善率及完善組織安全體系,據以落實安全工作,並持續推動安全管理系統(SMS),建立臺鐵安全文化,確保行車運轉安全與服務品質改革,以實現永續經營與幸福企業的目標。臺鐵公司將持續改革,致力提供更好的乘車品質與服務體驗,並推動 ESG 永續經營,邁向黃金十年。


「臺鐵如何精進服務品質、落實轉型治理、加速資產活化、強化文資保存及提升鐵道美學與功能」專題報告

文化部

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3/1131023/602.pdf

目錄

壹、前言

貳、本部協助臺鐵公司辦理文化資產保存情形

參、本部協助臺鐵開發案辦理施工前之考古遺址調查,並提出預防保護措施

肆、結語


壹、前言


主席、各位委員、各位女士、先生:

今天應邀到貴委員會就「臺鐵如何精進服務品質、落實轉型治理、加速資產活化、強化文資保存及提升鐵道美學與功能」進行報告並備詢,甚感榮幸。

文化資產展現土地與人民的歷史記憶,不僅是建構國家文化主體性的重要環節,透過傳承無形傳統文化核心價值,亦彰顯臺灣文化的多元性及獨特性。茲就本專題報告涉及本部業務部分,謹報告說明如後,敬請各位委員指教。

貳、本部協助臺鐵公司辦理文化資產保存情形

據本部統計,截至 113 年 9 月底止,列管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臺鐵公司所有資產,經中央或地方政府文化主管機關,指定或登錄為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建築群或文化景觀之文化資產共計 99 件,其相關說明如下:

(一) 有關 99 件鐵道文化資產中,國定古蹟 6 件(含「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博館代管個案), 直轄市、(縣)市定古蹟 23 件,歷史建築 66 件,聚落建築群 1 件,文化景觀 3 件;本部文化資產局近 5 年為鼓勵臺鐵公司積極維護文化資產及活化再利用,補助該公司所有資產之鐵道文化資產共計新臺幣 1 億 6,079 萬 2,750 元,其中國定古蹟 9 案,直轄市、(縣)市定古蹟 3 案,歷史建築 8 案、聚落建築群 1 案,文化景觀 4 案,相關補助案持續督導執行。

(二) 有關國定古蹟
主管機關為本部之文化資產維護保存情形說明如下:

1. 國定古蹟新竹火車站:

由臺鐵公司負責管理,車站仍持續鐵路運輸營運。

2. 國定古蹟臺中火車站:

臺鐵公司前於 107 年辦理「臺中車站鐵道文化園區興建營運移轉案」,已將臺中火車站委託「經典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經營及管理維護,現作為靜態展覽空間。

3. 國定古蹟臺南火車站:

經 113 年 5 月 27 日「臺南火車站修復損壞評估專案小組現勘會議」及 113 年 7 月 12 日「臺南火車站修復推動會議」,本部積極協調臺鐵公司與臺南文資處辦理「國定古蹟臺南火車站補充修復再利用計畫」,俟計畫完成後,提供臺鐵公司賡續推動臺南火車站修復工程。目前由臺鐵公司負責管理,車站仍持續鐵路運輸營運。

4. 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廳舍、八角亭、戰時指揮中心、工務室、電源室、食堂):

95 年起以「鐵道部博物館園區」為基礎概念,建置現代性展示主題之複合使用園區,現已再利用為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辦理鐵道文化常設展。

5. 國定古蹟彰化扇形車庫:

目前由臺鐵公司管理維護,現仍為臺鐵中部地區動力車運轉、檢修、調度重要作業基地,另亦提供民眾入內參觀及簡易導覽。

6. 國定古蹟下淡水溪鐵橋:

現分為三段「行水區」、「高雄端」及「屏東端」分別進行管理維護。「行水區」由臺鐵公司自行管理,「高雄端」委由高雄市政府代為管理維護,「屏東端」委由屏東縣政府代為管理維護。兩端之部分鐵橋,已開放民眾自由參觀,且鐵橋周邊均已整理為公園綠地,提供社會大眾觀光休憩使用。

7. 國定古蹟臺北機廠
交通部鐵道局資產

(1) 本部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前於 107 年完成「國定古蹟臺北機廠修復及再利用計畫」;109 年完成「國定古蹟臺北機廠修復及再利用計畫(第一次增補版)」;111 年完成「國定古蹟臺北機廠再利用計畫(增補二版)」。

(2) 刻正依據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分期分區辦理修復工程中,後續將整合博物館、圖書資訊及藝文等專門領域,建構以鐵道為核心價值之博物館。

參、本部協助臺鐵開發案辦理施工前之考古遺址調查,並提出預防保護措施

本部文化資產局發現近年國內鐵路地下化發現疑似考古遺址情形,大多是事前調查不夠全面及完整所造成,為協助各政府機關在策定重大營建工程計畫前能夠完備及落實考古遺址調查,已於 113 年 1 月 18 日函發〈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五十八條第二項執行作業原則〉,規範各機關應先提出考古調查計畫後再進行施工範圍有無考古遺址等調查工作,期能在開發前了解基地之潛在考古遺址分布狀況;若經評估無法改變施工範圍或路線,仍能預先提出文化資產保護措施,俾強化考古遺址之保存。

肆、結語

臺鐵公司管有之鐵道文化資產呈現之歷史脈絡及地理連結,印證臺灣人文與經濟發展,值得維護保存及活用推廣,故本部將持續積極協助臺鐵公司加強鐵道文化資產之保存及維護再利用,以利鐵道文化永續發展。以上報告,祈請各位委員指正賜教,並繼續給予支持。


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

【嘉義市】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

 

法務部全球資訊網

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    https://prisonmuseum.moj.gov.tw/

 

111-02-19「開放政府協作」創新猷,公私協力展極致,嘉義舊監獄百年古蹟活化再利用

本部蔡部長清祥上任以來,戮力革新矯正業務,具體保障矯正人權及防止再犯,此外,也很重視矯正歷史之保存及教化經驗之傳承,積極推動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之活化及再利用,除了先前邀請文化部李部長永得連袂至嘉義舊監現地場勘,期與文化部攜手,讓該舊監具備古蹟及矯正歷史保存、法治教育推廣、文化觀光價值創新、特色空間活用等功能,此次更以參加「開放政府協作會議」模式,讓公私協力再展極致。

「開放政府協作會議」長期以來提供政府各部會公私協力平臺,結合政府和民間的力量,大家一起進行腦力激盪、集思廣益、提供創意,為議題找到更多可能解方及建議。經本部主動提出「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園區未來營運方向」之議題,在行政院指導下,今(19)日在嘉義舊監舉辦協作會議,邀集關心此議題之各界先進,廣納多元聲音,包括政府公部門和民間團體代表、中央及地方民意代表、專家、學者、文史工作者、觀光旅遊達人、年輕學子、在地民眾等約70人,大家齊聚一堂,使用「願景工作坊」形式,提出對於嘉義舊監之未來願景,蔡部長非常重視,亦親自與會,聆聽各界建言,並參與討論,活動過程並全程開放線上網路直播,落實開放政府「透明、參與、課責、涵容」四大精神,蒐集各界意見,提升政策全面性及可行性。

為讓參與民眾更加有感,促進討論內容更加具體豐富,協作會議今日上午特別安排導覽活動,由志工導覽人員實地介紹嘉義舊監之歷史與建築,參與民眾親身體驗歷史場景,紛紛留下深刻印象;下午則由本部矯正署同仁進行簡報、與會人員分組跨領域深入討論、成果發表及分享等,經過約4小時共同腦力激盪,與會人員在會議中形塑出嘉義舊監的未來願景,也提出許多具有創意與兼具專業的各項建議,帶給了嘉義舊監獄園區未來營運方向全方位之視野及考量。

蔡部長致詞時特別感謝本次與會的各領域代表、學者、專家及熱心投入參與協作之民眾,提供本部寶貴的經驗與建議,未來仍須社會各界持續關注嘉義舊監獄園區未來發展,挹注多元文化活力,也藉此機會讓更多民眾能夠接觸嘉義舊監,認識司法人權及矯正文化之演變及其彰顯之歷史價值。蔡部長並表示,嘉義舊監已有百年歷史,也是臺灣僅存日據時期規模最完整之監獄建築群,深具歷史脈絡、日式建築風貌與木造紋理特色,是一個適合向後代子孫述說風霜故事、並富含法治及人權教育之歷史現場,是相當寶貴的文化資產,更深具歷史傳承意義。此外,嘉義舊監也完整保存了賓州制放射型監獄建築特色,目前全世界僅剩2座,另外一座則是日本北海道的「網走監獄」,有鑑於日本網走監獄的觀光盛況,相信嘉義舊監更有足夠條件,足以成為熱門觀光景點及緬懷歷史的場域。例如:近期本部即協助嘉義市政府舉辦2021臺灣設計展,經由巧手設計,讓嘉義舊監搖身一變成為時尚青年旅舍,成功吸引民眾目光,更有合計高達5萬餘人到場參與,顯見嘉義舊監的觀光潛能及對民眾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值得擴大活化再利用。

 本次協作會議指導單位行政院唐政務委員鳳以視訊方式出席,嘉義市黃市長敏惠、王立法委員美惠亦共襄盛舉親自參加,聆聽各組協作成果,本部矯正署黃俊棠署長、嘉義監獄黃銘強典獄長等亦到場與大家交換意見,現場與會來賓、民眾除對此次活動均表達支持與肯定外,復認同透過公私協力合作,可以讓嘉義舊監的未來,更貼合民眾需要及社會期許,並結合地方創生,本部也期待本次協作會議能成為一個好的開端,接續公私合作,共同打造一座符合當代文資保存趨勢、永續經營及國際化、多元化之古蹟園區,也為開放政府協作會議再創成功事蹟! 

協作會議資訊網址:https://cm.pdis.nat.gov.tw/102/


監獄開放,古蹟重生-開放政府第102案協作會議「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園區未來營運方向」


日治時期成立的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在褪去了關押犯人的實質功能後,仍是珍貴的世界級古蹟。這座全球唯二僅存的賓夕維尼亞式監獄,座落於嘉義市,也在2021年台灣設計展中大放異彩。它的生命力如何轉換與重現,將仰賴在地居民以及所有關心舊監園區未來發展方向的人們,共同思索、合力推動。讓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延續歷史底蘊,涵容在地生活,開放政府協作會議,邀請大家一起關注貢獻。



台北啤酒工場(原建國啤酒廠)都市計畫案

 

內政部都委會審議「建國啤酒廠」都計案 附帶決議通過 共同促成文資保存及永續發展 |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

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今(22)日召開第1065次會議審議建國啤酒廠都計變更案,國土管理署表示,本案文化資產保存為各界共同目標,因前次107年通過後無法落實執行,本次檢討變更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承接文資修復及活化責任,經委員會討論認同較現況更具改善效益,以及為避免文化資產未能依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完成改善,持續處於閒置及損壞的風險,因此,經都市計畫委員會通盤考量,就提送的計畫內容決議修正後附帶條件通過,後續應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分年提報文資修復利用情形,由各主管機關予以協調督管,如未能落實執行者,即納入下次臺北市政府辦理通盤檢討時予以調整變更,藉由北科大整合文化資產保存、充裕高等教育資源及活化國有土地等政策目標,促成建國啤酒廠園區之永續經營。

國土管理署表示,本次委員會就歷次會議及監察院所提之各項意見逐一審視,包括如何落實文化資產活化與保存之具體方式、臺酒公司與北科大可行性之合作機制、公民或團體意見處理情形及本案檢討後對於鄰里開放空間之實質效益等。經委員充分討論並交換意見,落實「無減損、無增建」及逐年編列預算投入修復之承諾,委員會原則支持本案對於文資修復之落實及公有土地改善地區開放空間等效益。另為確保北科大確實有配合廠區活化保存、設施防減災因應之執行能力,以及未來園區合作營運之整體效益,本案附帶決議請北科大應分年函報內政部、教育部及臺北市政府說明分期、分區、分年編列預算投入之執行情形,由各主管機關予以協調督管,如未能依原訂期程及相關法令辦理者,即納入下次臺北市政府辦理通盤檢討時予以調整變更。


支持建啤公地公用 北科大盼與各界共創多贏新局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BUILDINGFOCUS【監察院】台北啤酒工場(原建國啤酒廠)都市計畫個案變更案(113內正9)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新北市】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

 

林本源園邸園區修復轉換 百年古蹟風華再現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018 09:33:24)  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為加強古蹟維護管理,自111年3月起分二階段推動修復工程,原第一階段施工的香玉簃、來青閣、觀稼樓等古蹟建築於今(113)年9月開放供民眾參觀,展現林家花園典雅風貌。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張䕒育局長表示,林家花園於1893年興建完成,迄今已歷經130年的歲月,期間多次修繕整飭,將園林建築完好保留下來。由於氣候變遷、地震、溫溼度變化等影響,為維護古蹟自111年展開第二期修復工程,並兼顧施工期間的遊客參觀需求,分二階段施工,第一階段以香玉簃、觀稼樓、來青閣及側門為施工範圍,於113年9月完工開放,展現新的風貌;第二階段轉換施工區域,封閉門口、榕蔭大池、汲古書屋及公廁等區域,工程預計114年底完成。

來青閣堪稱全花園最華美的建物,為以往林家招待貴賓與貴賓入住之處。


香玉簃主要作為貴賓們賞花時休息的地方,目前為林園文創商品店。

修復完工開放的來青閣、香玉簃和觀稼樓三棟建物,各有不同特色,來青閣為以往林家招待貴賓與貴賓入住之處,堪稱全花園最華美的建物,因登樓可將青山綠野盡入眼底而命名,天花板的四隻蝙蝠裝飾,擁有賜福之意,吉祥喜氣;香玉簃主要作為貴賓們賞花時休息的地方,目前為林園文創商品店,展售傳統藝術與當代設計商品;觀稼樓則以登樓巡望板橋林家的農地田園而得名,門前牆面上的水果漏窗,以柚子、南瓜、仙桃、石榴為造型,象徵「福、祿、壽、喜」。民眾參訪林園時,除可慢遊欣賞山水之美外,更可觀察庭園設計的細膩之處。

觀稼樓牆上水果形漏窗,取柚子、南瓜、仙桃、石榴為圖案,象徵福祿壽喜。


來青閣天花板的蝙蝠裝飾,擁有賜福之意,吉祥喜氣。

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在施工期間,仍辦理諸多推廣活動,除持續與板橋中山國小合作培力「種子導覽員」,也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合作「文資開箱趣」等活動,近期邀請新北市藝術教育深耕協會吳望如校長將師生畫作與實作,展示於定靜堂廣場,讓民眾更了解林園古蹟之美,歡迎民眾入園欣賞。

板橋中山國小林家花園種子導覽員,帶領民眾了解林家花園古蹟之美。


林本源園邸 https://www.linfamily.ntpc.gov.tw/

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 - 板橋林家花園 | Facebook


板橋林家花園(林本源園邸)是目前臺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也是一座認識臺灣歷史與傳統建築的寶庫,現為國定古蹟。


林園簡介

2024年10月16日 星期三

〔建築管理〕桃園市建築管理業務

 

BUILDINGFOCUS:【桃園市】建築管理


桃園市政府建築管理處    https://www.tycg.gov.tw/building/index.jsp




主題分項

BUILDINGFOCUS:〔建築管理〕桃園市建築管理業務

BUILDINGFOCUS〔建築管理〕桃園市公寓大廈管理

BUILDINGFOCUS:〔建築管理〕桃園市建築物公共安全

BUILDINGFOCUS:〔建築管理〕桃園市招牌廣告物管理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臺中市】歷史建築臺中市役所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文化網>文化資產


臺中市役所      http://www.uyes.com.tw/


幸せ製造工廠-臺中市役所   君品Collection 宴會平台 | 雲朗觀光集團

2023-02-10百年歷史建築再現風華 台中市役所開幕迎賓

台中著名地標及歷史象徵「歷史建築台中市役所」,歷經兩年的重新招商、室內裝修與設備更新,今(10)日舉行開幕式,副市長黃國榮今代表市長盧秀燕出席表示,台中市役所重新營運,可結合台中州廳、大屯郡役所、台中刑務所演武場等官舍群及台中文學館,加上市府近年舉辦多場藝文活動,將有區域活化的加乘效果,對於復興中、西區充滿期待。

黃副市長今日在營運團隊好役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歐陽穎華的帶領介紹下,仔細巡看台中市役所的內部整體狀況。黃副市長表示,他個人認為台中市役所是所有歷史古蹟中最漂亮的建物,該所建於1911年,民國初年與日治時期作為辦公廳舍,到民國91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當作市府文化局的文化展場,後委外古典玫瑰園營運五年多。

黃副市長強調,近年再重新整修,現委由好役思公司經營,隨文化保存觀念提升,建築利用方式也越來越進步,一樓是藝文空間,不定期舉辦藝文活動、二樓是義大利餐廳,由米其林級主廚料理,歡迎大家來台中市役所參觀體驗。感謝市議員、民間團體單位等支持,一同努力恢復往日光華。

文化局長陳佳君表示,「好役思股份有限公司」將以藝文展演、歷史傳承為經營理念,融入飲食文化、生活美學等元素,打造別具特色的藝文交流平台。未來也將串聯台中州廳、刑務所官舍群等周邊文化資產場域力量,打造老時光、新潮流的文化聚落,形塑獨特新舊共榮的聚落氛圍,再現台中歷史風華,重現屬於舊城區的集體記憶。

營運團隊好役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歐陽穎華指出,未來將以「有役思、說故事」為主題,一樓「有役思藝文空間」規劃主題常設展覽,並集結文化與生活選書、特色風格選物等;二樓義式餐廳「Narratore」,取自義大利文「說故事的人」、「作家」,邀請曾任職於義大利米其林一星餐廳Trattoria Zappatori的台灣主廚林耀輝(Lance),結合人生旅程與各地文化,融合為有故事性的料理,以故事入菜,為顧客端上一道道美味故事料理;三樓保留開放空間,供民眾參觀,可見陽光從古典巴洛克式建築圓頂投射而下,照映刻滿歷史印記的牆面。

文化局說明,台中市役所創建於明治44年(西元1911年),為台中首見鐵筋混凝土建築,也是舊城區指標建物,更是日治時期全台最華麗的市役所。最初作為「台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事務所」,後曾作為台中市行政官署、台中市政資料館、新聞室、交通局辦公室等空間使用。市府積極推動文化資產的保存和活化,重新開幕後的台中市役所保留歷史建築原始外觀,內部打造經典歐式風格的藝文場域及餐飲空間,為這棟百年建築注入全新生命,歡迎大家來台中市役所感受時光歲月流動的軌跡。

今日活動主題為「役起復古」,包含副市長黃國榮、市議員劉士州、江肇國、黃守達、陳雅惠、文化局長陳佳君、台中市文化資產處長李智富、台中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總幹事黃于珊、中區區長林忠訓、西區區長王瑞嘉等人皆出席,台中市議員張彥彤、林霈涵、鄭功進服務處代表也到場致意,一同慶祝舊城區經典老建物的重生。




2021-06-18點亮百年市役所 中市文資處線上徵求經營團隊

擁有古典風格圓頂的「台中市役所」是舊城區中極具指標性的歷史建築,為促進文資活化與永續經營,台中市文化資產處自即日起至7月30日上網公告「歷史建築台中市役所營運移轉案」,公開徵求優質民間團隊進駐,提出兼具創意和發揮文資價值的營運方式,讓台中市役所風華再現。

台中市文化資產處表示,台中市役所位於西區民權路與市府路口,周邊除有台中州廳、刑務所官舍群,還有多棟歷史建築和古蹟,該建築興建於日治時期明治44年(西元1911年),融合西洋古典主義和仿巴洛克風格,古典式圓頂特別引人注目,是台中第一棟鐵筋混凝土建築,也是當時的行政官署;後方的「公設質舖倉庫」則興建於1922年,是目前國內極少數日治時期的公營當舖,這兩棟歷史建築文資處曾委託民間單位營運至今年1月。

文資處表示,此次公告盼營運團隊提出多元使用方案,既可保有歷史建築的特色與氛圍,引進展演或體驗式活動、也可開發特色餐飲和文創商品,也期待營運團隊未來能串聯周邊的台中州廳、大屯郡役所、刑務所官舍群和在地產業資源,以文化帶動整個街廓商機和發展。同時,市府也已投入超過10億元經費推動台中文化城中城歷史空間再造計畫,藉由歷史空間活化再生,打造具國際知名度的歷史文化園區。

文資處補充,此次委託營運範圍包含台中市役所、公設質舖和戶外小庭園,總樓地板面積1,356平方公尺(約410坪),內部設有裝卸貨的臨停空間,也增建可使用明火的廚房,臨市府路側則有升降梯,方便民眾和工作人員使用。

文資處指出,近年市府陸續完成7處文資修復及委外活化營運,包含歷史建築「台中刑務所演武場」結合傳統武藝與茶藝傳承,市定古蹟「台灣府儒考棚」推出創意策展空間搭配咖啡茶飲,還有清水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原梧棲警察官吏派出所及宿舍群、摘星山莊、台中放送局和頂街派出所,均吸引許多外縣市民眾到場參訪,親身體驗古蹟與歷史文化的生活氛圍。

更多歷史建築台中市役所營運移轉案資訊,請上財政部推動促參司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資訊網站(https://ppp.mof.gov.tw/WWW/inv_ann.aspx)及台中市文化資產處網站(https://www.tchac.taichung.gov.tw/informationlist?uid=3)查詢,或電洽台中市文化資產處林小姐(04-2229-0280分機610)。



 
 
   
佇立於台中舊城區心臟地帶的台中市役所已走過百年歲月,經歷兩年多的整建修復後,今(27)重新對外開放。台中市長林佳龍表示,台中市役所具有多項歷史、建築的特殊意義,經過重新整修後開放,百年建築風華再現,將成為中區再生閃亮的珍珠,期待與週邊景點串成項鏈,成為推動舊城新一波榮景的動力。
 
今天台中市役所開幕活動在九天民俗技藝團的憾動鼓聲中展開,國家交響樂團也帶來美妙的樂曲演出。市長林佳龍、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立法委員黃國書、張廖萬堅、市議員陳世凱、張玉嬿、王立任、蔡雅玲、邱素貞、何敏誠、李中、黃馨慧、劉士州、江肇國、鄭功進、文化局長王志誠、文化資產處長湯國榮、中區區長黃至民及古典玫瑰園集團董事長黃騰輝等人共同剪綵,象徵眾所期盼的市役所已風華再現。
 
林市長表示,城市的空間設計決定這個城市美學,但是空間需要有人在其中生活,如果沒有了人,就沒有文化與傳承,而且台中市役所具有特殊的意義,台中市首任日籍市長金子惠教即在此宣誓就任,經過重新整修後開放,可以見證百年建築風華再現,成為中區再生閃亮的珍珠,搭配文學步道、iBike等,可以慢活享受舊城時光建築之美。
 
雖然台中之前有許多委外經營並不成功,但是民間的活力與創意源源不絕,造就出宮原眼科、第四信用合作社、紅點文旅等,李方艾美酒店也即將開幕。「中區已經從谷底往上爬,而且速度越來越快」,林市長認為,古典玫瑰園集團董事長黃騰輝與市役所的結合,可說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能夠把歷史空間活化再生,而且以人為本,花了一兩年的時間、斥資上千萬,相信一定可「歡喜回收」。
 
立法院蔡副院長表示,歷史空間的保存對城市及市民記憶十分重要,但保存後如何活化才是關鍵;林市長對於中區再生有總體的規劃,加上古典玫瑰園在高雄「打狗領事館園區」、「台中國美館」等成功經驗,顯示台灣的文創產業是有機會的。
 
由於台中市役所與旁邊台中州廳同樣都是日治時期建築,而且建成時間還比州廳還早,文化局王局長說,如再加上台中文學館,文化城中城再生的「鐵三角」已然成形;立委黃國書也認為,歷史建築的活化與再造,一定可以推動中區新一波的榮景。
 
「因為沒有一座城市能永遠閃耀,所以城市因再生而永恒!」玫瑰園集團黃董事長回想,之前投標時雖然有一些企業也針對台中市役所進行評估,但後來都打退堂鼓,得標後花了近1年半時間,先邀請對文創、古蹟有研究的專家學者一起進行規劃及整修,他會帶領工作團隊繼續加油,希望有更多人可以進來市役所,欣賞這棟百年的歷史建築。
 
位於民權路、市府路口的台中市役所,建於1911年(明治44年),是日治時期的「辰野式」仿巴洛克建築之一,也是當時台中首棟鐵筋混凝土建築,最初為「台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事務所」,1920年日治時期台灣行政制成立台中州,成為台中市行政官署,曾為日治時期全台最華麗的市役所,戰後經歷台中市政資料館、新聞室及交通局辦公空間等轉變。
 
1999921大地震導致市役所建築物部分損毀,一度被鑑定為危險建築,由於市役所具有歷史及建築史上的意義,文化局於2002年將其正式登錄為本市歷史建築,並積極展開調查研究及修復再利用規劃,接續進行第一期修復工程,2005年第一期工程修復完成後,市役所重新定位為「台中故事館」,作為台中在地人文故事藝廊,成為台中市藝文展演重要場館之一。
 
2013年展開第二期修復工程,延續前次未修復範圍,修復包括市役所外牆、門窗及裝飾藝術外,更將範圍擴大至「原台中市選舉委員會」辦公廳舍,以利整體活化保存再利用,同時徵選出委外廠商古典玫瑰園旗下的現代審美文創團隊進駐市役所,結合餐飲服務及文創概念,內部規劃一樓為咖啡廳,二樓為藝術中心;後方的兩層樓高磚造建築,在日據時代為台中公營當鋪則改為沙龍,提供創意冰品。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新聞
 
歷史建築臺中市役所創建於1911年,是臺中首見的鐵筋混凝土建築,也是舊城區中最耀眼的指標建物,更是日治時期全臺最華麗之市役所,隨著第二期修復工程的竣工,期盼已久的市役所將於105227()下午150分,由九天民俗技藝團為重新啟用揭開精采序幕,並由臺中市長林佳龍偕同古典玫瑰園旗下的現代審美文創團隊及現場貴賓,藉由開門儀式,開啟期盼已久的市役所重現風華,進而邀請市民在NSO國家交響樂團帶來的音樂饗宴中,共同參與市役所的文化新生。
 
百年歲月裡,佇立於臺中舊城區心臟地帶的市役所,最初原為「臺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事務所」,後成為臺中市的行政官署,戰後作為臺中市政資料館、新聞室及交通局辦公空間。期間因921地震導致建築物部分損毀,一度被鑑定為危險建築,鑑於其歷史及建築史上之意義,文化局遂於2002年正式登錄其為本市歷史建築,同年緊急展開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規劃,接續進行第一期修復工程,使珍貴的文化資產得以保存下來。重拾風采後的市役所於2005年定位為「臺中故事館」,作為臺中在地人文故事藝廊,成為本市藝文展演重要場館之一。2013年展開第二期修復工程,延續前次未修復範圍,包含外牆、門窗及裝飾藝術外,同時為基於整體活化保存再利用,更將修復範圍擴大至「原臺中市選舉委員會」辦公廳舍。
 
『為落實文化資產的活化再利用,文化局徵選出國內具豐富文創經營經驗的古典玫瑰園旗下的現代審美文創團隊進駐』,未來在文化局與古典玫瑰園團隊的合作下,重新開幕的市役所將以「生活、文化、傳承」為經營理念,並結合餐飲服務及文創概念,期盼透過市役所為起點,推動文創經驗與文化教育,打造別具特色之文化基地,引領市民進入深刻的文化歷史回憶,用傳承與創意重新賦予時代意義,為這棟百年建築物,灌注全新的生命。
 

【維基百科】臺中市役所
 
 
0 

2024年10月10日 星期四

〔建築管理〕臺中市建築管理業務

 

BUILDINGFOCUS:【臺中市】建築管理



主題分項

BUILDINGFOCUS〔建築管理〕臺建築管理業務

BUILDINGFOCUS〔建築管理〕臺公寓大廈管理

BUILDINGFOCUS〔建築管理〕臺市招牌廣告物管理

BUILDINGFOCUS〔建築管理〕臺物公共安全

延伸分項將陸續增列



〔建築管理〕臺中市公寓大廈管理

 

BUILDINGFOCUS公寓大廈管理條例

BUILDINGFOCUS:【臺中市】建築管理


臺中市住宅發展工程處    https://thd.taichung.gov.tw/

公寓大廈管理科

業務內容簡介:公寓大廈陳情案件受理、公寓大廈輔導專案、台中樂居金獎專案、公寓大廈志工諮詢服務、公寓大廈爭議事件調處、成立管理委員會補助專案、共用部分維護修繕費用補助專案、原有住宅無障礙設施改善補助專案等。

業務項目 - 公寓大廈

公寓大廈相關法令及重要宣導

台中樂居金獎

2023-06-02台中樂居金獎培力課程6/12起報名 優選社區獲1.5萬元獎勵

2023-05-31中市成立管理委員會補助 6/16起開放申請




新增《建築焦點活頁式網誌可隨時增修。再延伸連結

主題分項

BUILDINGFOCUS〔建築管理〕臺建築管理業務

BUILDINGFOCUS〔建築管理〕臺公寓大廈管理

BUILDINGFOCUS〔建築管理〕臺市招牌廣告物管理

BUILDINGFOCUS〔建築管理〕臺物公共安全

延伸分項將陸續增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