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桃園市】歷史建築桃園警察局日式宿舍群〔桃園77藝文町〕

  

台北「樂埔」系列新餐廳 / 桃園77藝文町「樂埔堂」新開幕! 老屋新生,重現昭和洋食的時代風華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14 11:37:21)  桃園也有昭和風餐廳?位於桃園77藝文町的「樂埔堂」於16日正式開幕,作為時藝餐旅部「樂埔」系列的最新餐飲力作,「樂埔堂」承襲了「樂埔町」和「樂埔薈所」對食材與料理的高品質標準,為喧鬧的桃園市中心注入懷舊與新穎交融的餐飲體驗。這座位於前桃園警察局日式宿舍群的餐廳,以其精緻的昭和洋食特色,帶領饕客穿越時光,享受別具韻味的昭和洋食料理。

樂埔堂

重現昭和洋食的經典風味

昭和洋食,起源於20世紀初的日本,受西方文化影響而將西式料理與日本口味結合,成為日本家庭餐桌上的經典料理。「樂埔堂」以此為靈感,精心打造出昭和洋食料理,包含義大利麵、布丁與土鍋炊飯等道地菜品,讓客人在每一口中體驗濃厚的時代情懷。這裡的每一道料理皆經過細緻調配,不僅還原了昭和時代的味道,也融入了現代飲食的創新呈現。

城市裡的世外桃源

「樂埔堂」坐落於桃園77藝文町,該園區為桃園區首座活化的日式宿舍建築群,位於桃園火車站前商圈,經市府修復後登錄歷史建築,並活化為文資園區。園區擁有濃厚的歷史氛圍和豐富的自然景觀,吸引著市民和遊客在此徜徉於日式庭園,享受都市中的秘境花園。建築風格樸實簡約,融合日治時期日式宿舍的設計,以斜屋頂、木構架、木材雨淋板等傳統工法,忠實保留當時的歷史風貌。樓板特別架高以防潮,窗台設有氣窗散濕,讓建築既符合台灣亞熱帶氣候,又充滿巧妙的日式細節。如今,這些日式木構建築與現代多元空間的巧妙融合,使桃園77藝文町成為桃園最受歡迎的拍照打卡地之一。「樂埔堂」的開幕,將懷舊的日式風味注入這座藝文驛站,讓來訪者在綠意盎然的庭園中,體驗獨特的用餐享受。

聯名品牌與多元空間,引領新都市生活風潮

自2024年由時藝集園接手營運後,桃園77藝文町引入多元聯名空間,提供豐富的閱讀、展覽、選物和餐飲選擇,讓市民和遊客能在此隨心漫遊,探索生活美學。而「樂埔堂」的加入,更為園區增添昭和洋食的獨特風味,讓人們在悠閒的午後或週末,盡情享受和風慢活之旅。

4道必點招牌料理

拿坡里義大利麵
這道義大利麵滿溢昭和時期的經典風情,以酸甜平衡的番茄醬為基底,融入香氣四溢的橄欖油與蒜末,搭配肉質飽滿的究好豬德式香腸。每一口都是懷舊風味的回憶,濃郁又不失清爽,讓人一嚐難忘。

拿坡里義大利麵

樂埔土鍋炊飯
「樂埔土鍋炊飯」嚴選林龍星冠軍米,搭配當季新鮮食材,以土鍋慢火細心烹煮,讓米粒均勻受熱、香氣四溢。每一口都吸收了食材的鮮美精華,外層微微焦香、內裡軟糯Q彈,層次豐富而不失細膩,帶來滿滿的驚喜與滋味。

樂埔土鍋炊飯

鐵鍋冰淇淋可頌布丁
「樂埔堂」的鐵鍋冰淇淋可頌布丁
選用真材實料的可頌麵包吸滿濃郁鮮奶與蛋液後現烤至內層綿密濕潤、外層酥香鬆脆再搭配日本超人氣明治香草冰淇淋。熱騰騰的可頌布丁與冰涼香草的極致融合冰火交融、口感層層豐富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香氣與溫度的碰撞帶來無法抗拒的甜蜜享受!

鐵鍋冰淇淋可頌布丁

昭和布丁
「昭和布丁」以懷舊風格呈現,濃郁的奶香與滑順的口感完美結合,帶來彷彿回到昭和時代的溫暖滋味。輕輕挖下一匙,濃郁的布丁滑入舌尖,帶來醇厚又不膩的甜蜜餘韻,搭配微微焦香的焦糖層,甜度恰到好處,滿足味蕾的同時也喚起了那段純樸時光的記憶。

昭和布丁


樂埔堂|桃園77藝文町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中正路77巷5號
電話:(03)332-1168
營業時間:10:00-22:00
訂位專線:(03)332-1168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67563031828
時藝官網: https://www.mediasphere.com.tw/


「桃園 77 藝文町」6 月 24 日正式開園 公私合力活化文化資產園區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624 17:38:45)

桃園77藝文町盛大開園

桃園 77 藝文町於今(24)日正式開園,特別安排說書人講警察宿舍老故事,以及小小警察熱鬧舞蹈開場,讓現場市民朋友感受活力與歷史結合的文化氛圍。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於 113 年 3 月起委託時藝行銷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管理,希冀藉由民間機構的資源與創意,公私合力活化文化資產園區,提供市民朋友多元的藝文活動,共同深耕桃園在地文化。

說書人開場講警察宿舍老故事

「桃園 77 藝文町」位於桃園舊城區,前身為桃園警察局日式宿舍群,於 101 年公告登錄為本市歷史建築,是桃園少數保留完整的日式木構建築宿舍群,見證桃園老城區的發展脈絡。市府修復活化後採促參 OT 模式委外營運,於 107 年正式開幕,活化後的 「桃園 77 藝文町」結合日治時期建築和中正路 77 巷的意涵,由市民票選命名而成。 因疫情緣故原營運團隊於 112 年 9 月提前終止契約,文化局重啟促參 OT 招商營運,於 113 年 3 月與時藝行銷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簽約,促參營運期間為 10 年。

桃園77藝文町開園啟動儀式

透過營運團隊整體規劃,帶來多元展覽活動、閱讀選物空間、品牌聯名餐飲及假日 市集。園區引進臺北「波麗路餐廳」,共同推出和風洋食與特色甜點,另有「成真咖啡」 提供特色舒芙蕾與創意咖啡、「首頁讀書館」策劃主題性互動閱讀環境,不定期舉辦藝 文特展與主題講座,結合桃園舊城歷史發展與人文風情。園區開幕首檔展覽為「茶語繾綣-台日工藝陶瓷與茶器展」,展期至 7 月 31 日止,邀請臺灣及日本兩地工藝家,展示臺日傳統工藝品的精湛工藝。

文化局長邱正生及時藝總經理林宜標,體驗和紙茶屋

桃園舊城區從日治時代到戰後,兼具商業、文化及行政中心特質,周邊文化資產豐富,鄰近桃園大廟景福宮、桃園文昌宮、文德祠等;歷史建築大廟口派出所活化為「桃仔園舊城導覽中心」;舊桃園警分局經活化修復後成為「新住民文化會館」;桃園區公民 會館重新改造,轉型為動漫文創交流基地「淘動漫」;鐵道舊倉庫改造而成的「桃園軌道願景館」。未來桃園鐵路地下化及桃園捷運綠線的經過,將復甦舊城區空間發展為核心區域。

文化局長邱正生(左)、時藝董事長黃文德(中)、桃園市長張善政(右)合影

「桃園 77 藝文町」後續也將配合都發局辦理「民權路 X 成功路『藝文生活通學步 道』計畫」,打開圍牆形成都市新開放綠地空間,結合舊城深厚的文化底蘊,打造人本 走讀城區,升級藝文遊逛場館。文化局並將持續秉持促參案公共服務精神,透過民間的 資金、創意活力及營運管理,建立市府與營運團隊良好合作夥伴關係,提升公共建設服務品質,締造公部門、民間機構與民眾「三贏」局面,保存活絡文化資產場域,轉化及再利用其珍貴文化價值,展現城市新紋理風貌。


桃園77藝文町 | 桃園觀光導覽網

https://travel.tycg.gov.tw/zh-tw/travel/attraction/1424

 

桃園77藝文町    https://www.77artzone.com/

 

桃園77藝文町 | Facebook 


桃園77藝文町七桃創藝市集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njoyBazaars

 

桃園77藝文町手作教室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77HandDoingClassroom/

 

獨》不堪虧損 桃園77藝文町廠商退出營運 - 工商時報

https://ctee.com.tw/news/industry/822026.html

桃園市歷史建築桃園警察局日式宿舍群整修後改名為「桃園77藝文町」,2018年起與委外廠商簽訂10年OT合約(政府出資興建、民間機構營運),時常舉辦藝文、手作活動等,深受民眾喜愛,不過受疫情重創虧損達上千萬元,廠商坦言實在撐不下去,考量財務成本決定退出營運;對此文化局證實,廠商已提出申請,將於9月18日結束營運。 


撐不住!桃園77藝文町廠商9月停業 - 地方新聞 - 中國時報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30310000552-260107?chdtv

 

難敵疫情3年摧殘!桃園77藝文町慘虧上千萬 廠商不玩退出營運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30309/2455622.htm

 

桃園77藝文町 - 維基百科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實力建築 2024


實力建築 2024        持續登錄實力文教機構新訊

最新消息 – 實力文教機構      https://shiliarchi.com/blog/


【最新活動】113年11月30日建築師 ( 考後 ) 解題說明會

【最新活動】術科公益聯合評圖      


【最新消息】113年備考、衝刺跟特訓班報名開始


【最新消息】新科建築師上榜分享會

由112年上榜的建築師們分享準備經驗,與實力老師講解112年大小設計考題解法,歡迎學員與非學員來參加~

現場參加登記連結:https://forms.gle/75XtVEc7VW3vBsxV7



實力『建築師、土木、結構技師、都市計畫技師及建築及都市計畫及土木高普考慶功晚宴』台南場

於2024年3月28日晚上在中華東路一段366號4樓(南紡購物中心)漢來海港餐廳舉辦:
共有16位新科人員參加:
包括 5位建築師、1位都計技師及3位公務人員建築高考特考新科人員參加:包括陳晁隆、李泊諭、李品緯、陳嘉惠、吳宛霖、林科宏、嚴婷、周昀柔、李沛蓁。及1位結構技師、3位土木技師、3位公務人員土木高普考特考新科人員參加楊詠翔、鄭琪穎、林旻翰、陳亮元、蔡至瑋、葉逸中、吳明泰

池老師祝福大家鵬程萬里,邁向人生新里程碑!



池體演 | Facebook 

實力『建築師、土木、結構技師、都市計畫技師及建築及都市高普考慶功晚宴』台中場

實力『建築師、土木、結構技師、都市計畫技師及建築及都市計畫及土木高普考慶功晚宴』台中場於2024年3月21日晚上在台灣大道二段459號16樓漢來海港餐廳舉辦,共有50位新科人員參加:包括 21位建築師及4位公務人員建築高考新科。 包括張家銘、許大維、黃宸博、林怡苹、王思文、陳湘 容、徐凱威、王莉婷、黃智加、林雅穗、林宜珊、楊學展、黃湘穎、陳姳伃、陳鋼、王邦阜、吳昭穎、謝孟璇、劉立偉、尤珮綺、王欣玫、吳居政、江佳俞、江怡靚、鄭巧萱、郭昀涵、張雅婷及
11位土木技師陳建翰、余沛涵、邱至昱、楊承桓、李立愷、林建霖、李芃叡劉東昇、廖思萍、張啟峰、宋隆洧;2位結構技師周瑜宸、蕭堃安;1位大地工程技師葉品毅。6位土木高普特考新科謝旻霖、廖家成、吳基財、吳維信、顏瑞宏、陳暐翰共襄盛舉!

池老師深深祝福所有的新科上榜學員鵬程萬里!邁向美好的人生新里程碑!

池體演 | Facebook

實力『建築師、都市計畫技師及建築及都市高普考慶功晚宴』台北場 於2024年3月15日晚上在新光信義新天地A11棟舉辦,共有96位新科人員參加:包括 丁于婷、吳俊彤、吳祐青、吳瑄瑩、吳鈺嫻、李岳鍾、李承翰、林明義、林瑞旗、林靖騰、郭秉樺、陳代翔、陳芳揚、陳俊豪、陳冠穎、陳則豪、陳奕安、陳凱琪、陳鼎文、陳蔚文、游日富、黃莉芳、劉信宏、蔡瑞麒、鄭帷格、鄭硯馨、鄭筑云、賴文忠、薛名翔、顏于雅、顏嘉慶 、魏聖祐、羅國碩等33位新科建築師及公務人員高普特考新科人員 卓巧雯、卓沅皜、林冠宇、林禹馨、莊詠晴、許項湧、陳彥寧、曾奕霖、黃穎姍、楊竣宇、楊鎮羽(未到)  劉惠琪、林昱熹、陳潔榆、曾意潔、賀昭恩、楊舒晴、楊雨倩、許嘉哲、楊鑫、沈雨萱、余庭儀、廖珮珊、黃立茹共襄盛舉!

池老師祝福各位新科人員鵬程萬里!開始邁入人生新的里程碑!深深祝福


【最新消息】室內設計線上課開始~ – 實力文教機構


【優惠活動】新春紅包抽抽樂 – 實力文教機構



實力文教機構    https://shiliarchi.com/

2024課程表

【113年度建築師/建築公務高考月曆課程表】

【113年度都市計畫技師 (含都計公務高考) 及景觀公務高考月曆課程表】

粉絲專頁

實力建築及都市計畫-台北班 | Facebook


方便連結



國家考試。考選消息。國營事業考試

專技高考。公務高考。地方特考

應試科目。命題大綱。試題解答

輔考資源。參考書單

經驗分享。資訊索引

技術士技能檢定

將整合為單一入口    建築國考證照 資訊導覽


系列網誌

TWARCHINDEX:【實力建築】傑出榜單




【臺中市】國定古蹟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BUILDINGFOCUS【臺中市】東海大學校園歷史建築文化資產保存


重現經典!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修復特展 解密60年古蹟重生 | 中央社訊息平台


國定古蹟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獲美國KIM計畫大力支持 成亞洲區首例 經典現代建築保存研究再邁進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223 17:30:24) 全台最具規模的Taiwan Convening 2024國際建築工作營登場! 東海大學獲美國蓋提基金會支持,攜手來自八國之建築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文化資產保存議題,解構雪梨歌劇院、代代木體育館等全球經典現代建築。


2023-03-20東海大學「打開路思義」展覽 揭開經典現代建築的歷史面紗

東海大學活化校園文化資產,今在市定古蹟「原藝術中心」舉辦「Disclosing Luce Chapel 打開路思義」展覽開幕式,由建築系師生策劃,展示路思義教堂從零開始的設計發展歷程,也向大眾呈現「路思義教堂」背後深厚的歷史脈絡與建築淵源。 

東海大學今(20)日舉辦「Disclosing Luce Chapel 打開路思義」開幕式,於「原藝術中心」向大眾展現緊鄰於隔壁的路思義教堂,背後的歷史脈絡與建築淵源。開幕式由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陳其寬師母及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共同主持。東海建築系教授郭奇正指出,此次「打開路思義」展覽,是與多位碩士班城鄉規劃組碩士生合作完成佈展。東海路思義教堂有其獨特的結構概念與形式嘗試,搭配當時獨特的營造技術與有限的設備技術,路思義教堂的完工是的近乎完美的奇蹟,這使得路思義成為在亞洲地區第一批雀屏中選的經典現代建築。

位於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由知名建築師貝聿銘、陳其寬等人合作設計,曾獲選為美國蓋提基金會「維持其現代」獎助計畫中亞洲地區第一批的經典現代建築,2019年更升格第一棟被指定為國定古蹟的現代主義建築。而作為本次展場的地點「原藝術中心」同樣也出自知名建築師陳其寬之手,目前是屬於「市定古蹟」;路思義教堂則是台灣文化資產最高等級的「國定古蹟」。2022年在多位立委的協助下,東海獲文資局撥款,在2022年十一月動工,讓歷史悠久的路思義教堂迎來第一次大規模的修繕。

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表示,「打開路思義」展覽,對東海師生校友、乃至於想認識路義教堂的普羅大眾,是難得可以一探路思義教堂多元面向的機會:並進一步理解為何在1950年代已經在紐約與波士頓發展,並接受現代主義建築教育洗禮的第一代華裔建築師會被聚集在「遠東」的一個小島。郭奇正教授說,雖然路思義教堂正值整修期間,但大眾仍可透過本次展覽,來到東海瞭解不同於以往的教堂風貌,感受蘊藏於東海大學的人文藝術底蘊,一探這座現代主義建築的神秘面紗。


2022-11-01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60首度閉館一年大整修*東海大學新聞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自1963年落成奉獻至今,已有60年歷史,在長期使用下,出現漏水、鋼窗鏽蝕、外牆破損、機電設備老舊等問題。2022年由校方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出「歷史與文化資產維護發展計畫」補助案申請,順利獲得核定3400萬元的修復補助經費,並於今(1)日下午舉辦開工典禮,展開為期一年的閉館修復工程。

今日修復工程開工典禮記者會,包括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立法委員張廖萬堅、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校友總會理事長李基正、副校長詹家昌、總務長柯耀宗,以及東海建築系教授郭奇正、建築師林志成等人皆出席參與。

 

2019-04-26貝聿銘102歲生日 東海路思義教堂獲頒國定古蹟證書*東海大學新聞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正式成為國定古蹟,4月26日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施國隆頒發國定古蹟證書,由東海大學校長王茂駿代表授證,此日正值教堂設計者之一貝聿銘先生的102歲生日,師生共同見證歷史,意義非凡。

文化部於2019年1月25日召開「第7屆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審議會第8次會議」,會中決議「路思義教堂」為國定古蹟。路思義教堂於1963年完工,由貝聿銘、陳其寬共同建造。迄今僅56年即獲登錄為國定古蹟,是臺灣二次大戰後,第一棟被指定國定古蹟的現代主義建築;貝聿銘先生也視路思義教堂為一生中最重要的經典作品之一,也是其目前建築執業生涯中,唯一一棟以文化資產的身份被國家認可保護的國家級古蹟。


2019-04-25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臺中州廳 升格為國定古蹟 - 文化部

文化部今(25)日公告,臺中市「路思義教堂」及「臺中州廳」從直轄市定古蹟升格為國定古蹟,我國國定古蹟總數增加至105處。文化部長鄭麗君感謝東海大學、臺中市政府長期以來投入文化教育及維護古蹟的付出。

美國路思義家族捐款興建路思義教堂(Luce Memorial Chapel),「路思義教堂」1963年落成,其與基督教會透過創校興學、宣揚宗教思想的時代背景相關,也見證了臺灣歷經的美援時期以及二戰後冷戰對抗的歷程,對臺灣的宗教史、政治史、教育史均具有重要意義。教堂設計者之一的貝聿銘(I. M. Pei)是第一位獲得普立茲克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1983年)殊榮的美籍華裔建築師,路思義教堂為貝聿銘在亞洲的第一個作品。實際執行的陳其寬建築師及前期的參與者張肇康,對古典形制的活用、對新興結構的探索、以及對傳統精神的表現達到最高境界;結構工程師鳳後三精確的結構計算與大膽的技術實驗,更是支撐路思義教堂設計實踐的重要功臣。

路思義教堂當年大膽的建築造型與結構設計,將宗教精神賦予形象化卻落實到實體現實中,是一座極具原創性與開創性的建築作品。路思義教堂的設計,在結構、穩定性、內部使用和外觀等因素的多重考量下,確立為四片分離、亦牆亦屋頂的鋼筋混凝土雙曲線結構,每片曲面在與地面及頂端相接部份則為直線,外表形成圓錐雙曲面(Conoid hyperboloid)內面支撐以菱形格子梁系統,結構合理堪稱現代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之典範,使之成為臺灣現代建築先驅。

「路思義教堂」從興建至今雖有歷次維修,但仍維持其原始形貌與空間形式,具高度真實性。路思義教堂作為東海大學校園核心、精神象徵與集結場所的新思維,打破傳統書院格局之推展與紀念性建築型塑之威權意象,對當時臺灣的建築專業實踐及教育場所產生極大的影響。路思義教堂在空間體驗、結構系統、材質美感上皆已臻化境,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建築美學與設計思維。

路思義教堂設計曾刊登於19573月號的《Architecture Forum》(建築論壇)及同年8月號的《Architectural Record》,為臺灣建築設計界之罕見。19743月郵政總局曾將路思義教堂印製為臺灣風景區郵票發行,亦足見其代表性。2014年,路思義教堂獲選為蓋提基金會(Gatty Foundation)「Keeping It Modern」全球十大卓越的現代建築作品之一。路思義教堂之獨特價值與其在設計中之定位,具備現代建築之典範性與價值。




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部會報告【立法院】文化部業務概況報告(第11屆第2會期)



立法院
第11屆第2會期 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文化部業務概況報告

文化部>  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3/1131023/501.pdf



中華民國 113 年 10 月 23 日

立法院第 11 屆第 2 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文化部業務概況報告

報告人:部長 李遠


目錄

壹、 前言

貳、推動沃土計畫,打造共創、共享、共榮的文化臺灣

一、 向下扎根

二、 文化基地

三、 影視產業

四、 流行音樂

五、 出版產業

六、 表演藝術

七、 視覺藝術

八、 文創與文化科技

九、 動畫與漫畫

十、 文化輸出與文化交流.

十一、 重建臺灣藝術史

十二、 文化資產—永保安康

參、奠基文化施政成果,豐富沃土相輔相成

一、推波臺流文化黑潮

二、完備專業文化場館

三、體認多元文化與維護多樣性



四、促進國家語言發展

五、文化傳播與文化外交

肆、 結語


壹、前言

主席、各位委員、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文化是傳承,也是累積,更需要開創。

近期本部盤點了這些年在大家努力下所收穫的豐碩成果,期待用更精準的方式,把有限的資源放在最有效的地方。

臺灣的文化軟實力,隨著臺灣的政治、經濟發展,更加被世界看見,期待在委員們的支持下,協助本部共創一個百花齊放的,值得臺灣人民驕傲的文化盛世。

以下謹就本部十二項沃土計畫,請委員們指教。

貳、推動沃土計畫,打造共創、共享、共榮的文化臺灣

一、向下扎根

根據調查,臺灣自製兒少節目占不到 10%,影響臺灣兒少影音內容收看習慣甚鉅;3C 產品的盛行,使得兒少漸漸失去閱讀的習慣,也不再喜歡和大自然為伍。在教改 30 年的此刻,我們希望培養下一代更具有創造力、人文關懷、文化素養及自我認同。

所以我們目前最首要的文化政策,就是加速向下札根。透過各項措施,找回兒少藝術文化教育的最後一塊拼圖。

(一)文化幣擴大向下(13-15 歲)試辦

本部規劃自 2025 年 1 月發放 16~22 歲文化幣時,同步推動 13~15 歲試辦計畫,預計受益人數約59 萬人,以「文化體驗.開拓視野」為主軸,鼓勵親子共遊、青少年結伴參與,推出共享套票及相關加碼優惠,擴大藝文消費人口。

(二)藝術場館增加兒少體驗區及服務能量

透過補助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辦理「地方文化特色及藝文人口培育計畫」之「藝文場館營運升級」, 提供兒少友善服務。

(三)國家兒童未來館願景館

在國家兒童未來館設計及興建期間,於預定地利用現有空間及戶外場域,先行設置願景館為探索基地,與相關政府機構、NGO 組織等合辦主題展出、兒童工作坊等,讓孩子與建築共同成長。戶外場域已陸續辦理工作坊,現有空間整修預計 2025 年上半年完成。

(四)小公視的誕生

公視兒少頻道「小公視/PTS XS」已於 2024 年8 月 20 日正式開播。由公視提供兒少影音內容產製及製播經驗,辦理各類型兒少節目對外徵案、兒少節目及戲劇孵育計畫,帶領或攜手臺灣影視製作公司投入兒童節目的製作;結合公私力量,開發出臺灣原創 IP,打造臺灣兒少品牌輸出國際;讓從事兒少內容產製的影視業者透過市場機制營利,讓有創意的年輕人願意加入,打造健全的兒少影視環境。同時達成小公視開播後,首年自委製節目時數成長 2.85 倍,整體新製首播時數成長 2 倍之目標。

(五)獎勵繪本及圖文書創作新秀

透過「出版產業振興方案 114-119 年中程計畫」,培育 30 位繪本及圖文書新秀創作者。

(六)推辦臺灣國際兒少書展

每年邀請一縣市擔任主題城市,並邀請 30 餘家出版社參展及補助 300 名偏鄉學生參觀書展。

二、文化基地

臺灣的土地面積不大,加上交通方便,臺灣人可以隨時體驗變化極大而且獨特的生態和文化。

在社區營造 30 年後,以本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所支持的再造歷史現場及地方藝文館所為基礎,整合政府和民間累積的成果,打造全民共創、共享,可發展成創新的、韌性的、智慧的,具有經濟、觀光潛力的 100 個文化基地。

(一)打造臺灣文化見學遊程

扶持深耕地方藝文據點,發展為多功能且具共創性的文化基地,串接為文化見學遊程,提供親子或多元族群共創體驗遊程或活動,亦可做為社區記憶、在地知識、社區產品與技藝傳承體驗的節點,透過自主參與及互助共好,深化對社區及在地文化的認同。

(二)成立文化基地區域性資源平台

加強博物館與文化館之館際合作策略聯盟,成立文化基地區域性資源平台,進行地方文化區域治理, 推動縣市博物館事業發展運籌機制,促進多元文化發展。

(三)鏈結臺灣文化路徑

結合臺灣文化路徑推動場域,將工業遺址、多元族群、產業場域等文化資產點,聚焦主題故事串聯, 創造文化資產深度共感及體驗,進而認識多元豐饒之臺灣文化內涵。

(四)結合文化幣打造文化觀光遊程

鏈結百大文化基地以及文化路徑,打造文化觀光遊程,帶領都會青少年走入在地風土文化,也讓偏鄉青少年走進文化場所,落實文化平權。

三、影視產業

臺灣的影視產業,曾經從上個世紀的繁榮發展,登上國際舞台的新電影潮流,到了 21 世紀初,因為內外大環境及貿易談判的結果而一度落後,韓流就在這個時機快速成長,遙遙領先臺灣。

2008 年前後,靠著政府的輔導金和民間電影工作者的打拼,使臺灣影視產業重生,重新站上臺灣全年總電影票房的 10%。

2020 年起長達三年的新冠疫情,推升串流平台的普及化和影響力,再度衝擊臺灣影視產業。臺灣電影市場總票房從新臺幣(下同)100 億元規模不斷下修,國片票房也跟著大幅衰退。

為了使電影總票房重返 100 億元市場,國片市占率突破 10%,建立本土串流平台的量能,找回在國際舞台發光發亮失落的 20 年,我們從加強投資、輔導影視製作跨國合作的力道、健全影視生態、加速培養年輕新秀、強化輔導國片參與國際影展及擴大國際布局等政策,和生命力旺盛的民間影視工作者,共創臺流經濟的龍頭產業。

(一)題材百花齊放、故事內容倍增

鼓勵影視業者運用我國原創作品(如文學、漫畫、遊戲)改編等 IP 轉譯,發展臺灣 IP 品牌;擴大將出版事業納入劇本開發補助申請;運用團隊創作模式,深化劇本內涵,並透過調研切中市場與目標觀眾;藉由辦理劇集劇本創作獎獎勵改善措施,使編劇人才得以取得基本支持、優化寫作條件。

(二)培植潛力新秀及產業關鍵人才

全面強化培育新導演機制,透過短片輔導金及短片工作坊等措施,養成邁向電影長片的創作者;辦理新導演長片工作坊,提供新導演法律、財務、心理及顧問諮詢等課程;培育各類影視人才,引入國際師資及資源;邀請知名影展選片人來臺選片,增加國片於國際曝光機會。

(三)豐沛內容產製能量

辦理戲劇、節目、紀錄片等各類型內容製作補助, 開發新穎故事題材及多元節目類型,從故事開發到製作等產業鏈面向,帶動影視人才、技術及規模全面升級;透過整合本部影視局、文化內容策進院資源,推動「投補合作」、「政府與民間合流」策略,捲動更多資金投入產製。

(四)提升國片產製規模及量能

辦理長片輔導金及下一部製作補助,輔導拍攝多元類型電影長片,提高長片輔導金補助金額上限;規劃於長片輔導金增設旗艦組,鼓勵製作旗艦型電影(含原創或 IP 改編),重點培植具潛力之電影製作與技術公司;透過支持保存電影場景,完善影視基地, 健全電影產業生態系。

(五)活化產業創新及技術力

為因應國際影視產製趨勢,協助國內業界銜接新興高階技術,透過獎補助機制,鼓勵業者及影視創作者運用 LED 虛擬攝影棚技術,突破傳統拍攝方式侷限性,開發及產製多元創意影像內容。

(六)強化參與國際影展及國際布局

辦理「電影事業及電影從業人員參加國際影展獎勵輔導」措施;鼓勵業者參與影視市場展,藉由臺灣之夜、國際媒合會等雙軌活動,建立國際專業人士網絡;支持國片主創團隊及主要演員,赴海外戲院商業映演國家,出席行銷造勢活動,提升臺灣電影國際視野與聲量。

(七)加強中央地方合作,強化「全國影視協拍網絡」整合中央各部會及各縣市政府之影視協拍窗口,

建立「全國影視協拍網絡」,充實「臺灣電影網」之影視協拍資訊,並協力輔導跨縣市、跨部會之影視協拍製作,打造臺灣友善拍片環境。

(八)完善影視基地建置,提供劇組搭景、拍攝製作服務本部與臺南市政府合作推動岸內影視基地發展

計畫,建置臺灣故事題材之時代場景、整理素地供搭景使用、整理既有建物提供劇組作業空間,並推動劇組搭景補助措施,以減少劇組時間、人力及經費成本, 加速影視作品攝製產出。

(九)鼓勵 OTT 平台投入百億資金壯大內容國際化

透過政府、法人及民間合作,以黑潮計畫強化內容製作能量,以投資抵減引導民間注入資金,同時支持電信三雄等與國際簽訂 MOU,投入百億資金創投, 共同壯大臺灣內容及 OTT 平台國際行銷出海。

四、流行音樂

2022 年臺灣流行音樂產總營收達 240 億元,較 2021 年成長 36.12%。最近十年全球華語流行音樂平均成長44%,所以華語流行音樂在國內、國際市場均還有大幅成長潛力。

由 Spotify 數據顯示,聽眾偏好持續追求新的曲風、求新求變的藝人和作品,市場極度分眾化的趨勢全球皆然。臺灣有各類型的音樂創作者及許多創作力豐沛的獨立樂團,在亞洲仍然有優勢。所以如何繼續深化亞洲、甚至全球聽眾對臺灣多元語言之流行音樂忠誠度,正是目前流行音樂產業的核心政策。

2025 年即將舉辦曾經風光一時的校園民歌 50 週年演唱會,此時此刻正是我們迎接另一個「唱自己的歌,聽自己的歌」的關鍵時刻,期待能夠完成一個在亞洲最大原創音樂基地的夢想。

(一)流行音樂向下扎根

辦理經典金曲在地推廣,鼓勵地方政府將在地音樂活動,結合 1930 至 2000 年代我國流行音樂經典作品元素進行策劃,增進流行音樂經典金曲傳唱;透過北高流行音樂指標據點辦理主題活動,落實流行音樂史扎根累積與創新推廣。

(二)產業基礎人才及新銳培育

鼓勵大學校院運用自身特色資源,引入產業師資,建構符合業界需求之人才培育課程;協助業者辦理專業人才工作坊,引進國際師資,提升專業技能並與國際接軌;支持產業投資具市場潛力之流行音樂新秀,培養能代表臺灣的聲音、新一代的明星。

(三)音樂內容多元發展及跨界創新

基於臺灣文化主體性,挖掘在地優秀的創作人才和作品,鼓勵音樂人以本土語言創作,輔助提升錄音技術、音樂製作品質,催生具實驗創新性作品;幫助音樂產業與影視、遊戲、出版等跨產業合作,擴大不同社群間對話,創新營運模式與建立商業合作機會。

(四)流行音樂產業鏈創新提升

鼓勵打造以國際市場為目標、具國際規格的流行音樂及大型音樂節目,提升音樂製作、人才養成、企劃、演出製作、新媒體行銷等關鍵環節技術,培植具國際市場能量的音樂人或潛力新人,帶動流行音樂產業升級。

(五)穩固內需市場及支持產業前進海外

優先支持具國際產業合作、海外商演媒合、提供新人演出,或有助在地與社區共好價值的音樂節;鼓勵赴海外參與國際活動或海外演出,利用社群與串流平台進行在地市場推廣,有效連結國際音樂產業。

(六)持續精進三大音樂獎項推升影響力

持續革新金曲獎,擴大金曲獎海外影響力及知名度;推動金音創作獎為亞洲重要音樂創作獎項,精進國際數位行銷策略,提高本獎項國際號召力;擴大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推廣效應,發掘及鼓勵各類音樂人才投入原創母語音樂創作。

(七)完善流行音樂產業環境

偕同地方政府執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 10 條之 1,建立藝文表演票券黃牛防制,維護流行音樂產業票券市場公平性;鼓勵國內演唱會主辦單位及售票平台實施實名制。建置身心障礙者藝文活動購票身分認證平台,補助售票業者提供線上即時認證身分及購票服務。

五、出版產業

做為所有文創產業,尤其是有故事性內容作品的源頭,出版業的蓬勃及作家們的創作能力,絕對是一個國家在文化盛衰的關鍵指標。

近年來因應數位化時代來臨,民眾閱聽習慣、消費購書的模式大幅改變,加上少子化、高齡化、三年疫情的衝擊,出版社和書店的營運亟待協助。

我們透過文化幣的發放,使年輕人享受文化體驗外, 有 40%以上的文化幣流入出版業,從根本上大力支持臺灣原創作品的產製、跨域 IP 的創造及強化國際市場,給予創作者更好的環境。另外,透過健全出版生態及書店轉型、藉由各種書展及提升優良作品的能見度,帶動閱讀風氣。

(一)支持臺灣原創作品產製

每年獎勵青年創作人才 40 案,並積極媒合出版。每年支持 15 位創作者國外駐村,並辦理駐村分享座談會。

(二)健全出版生態系,支持數位轉型

優化圖書採購,保障出版社實得圖書定價 7 折以上,並擴大推動電子書計次借閱每年 400 萬人次。補助製作發行數位出版品,每年 1,500 種。每年 25 萬筆圖書,獲認可出版免徵營業稅,增加出版利基。公共出借權擴大至六都圖書館試辦。

(三)書店轉型及發展

每年獎勵「創新書市 庄頭書展」20 案。每年補助實體書店 30 家,輔導實體書店發展。

(四)舉辦書展及閱讀活動,帶動閱讀風氣每年舉辦台北國際書展及世界閱讀日,推廣閱讀活動。

(五)提升優良作品能見度

每年評選出超過 600 種以上入選讀物,並辦理推廣活動。每年舉辦金鼎獎、金漫獎、金典獎及推廣活動。鼓勵實體或數位閱讀平台維運計畫,每年串聯200 萬人次。

(六)強化國際輸出

每年精選翻譯製作文學、非文學、繪本、童書、漫畫書介及英譯本共 220 本。每年獎勵外國出版社翻譯出版臺灣圖書 60 案。

六、表演藝術

在後疫情時代,臺灣大大小小的表演團體求新求變, 除了原有各種類型的戲劇表演之外,還有各式舞蹈、馬戲、特技、音樂及綜合性演出,以及從臺灣傳統民俗中尋找獨特的內容走向國際。民間團體和政府這方面的努力,已經在 2024 年巴黎文化奧運,以及歐洲各國以臺灣為主題的表演中看到。

我們盤點現有資源,加碼扶植 100 個中壯世代中、小型團隊,增加品牌國家隊,也投入更多資源在 100 個傑出地方團隊;另外,也積極培養 10 個各種類型的兒童劇團。

(一)扶植中小型團隊

透過國藝會於年度「演藝團隊年度獎助專案」,增設評選獎勵機制,扶植中小型團隊 100 個,提供獲選團隊獎金或實質扶植措施,培養更多未來具潛力成為臺灣品牌團隊者。

(二)扶植地方傑出團隊

透過補助地方政府辦理傑出演藝團隊獎勵計畫, 徵選各地傑出團隊 100 個,以發展地方特色、穩定團隊營運;另將輔導地方政府評估傑出團隊連續獲選機制,期能培植更多具潛力表團,整合在地資源,協助開發表演藝術觀眾。

(三)推動品牌團隊計畫

持續協助如紙風車劇團等具有展演規模能量及專業發展之演藝團隊永續經營,發揮藝文扎根之文化影響力並回饋社會,促進國際交流合作,打造臺灣藝文品牌。

(四)扶植青年表演藝術創作者萌芽成長

針對 18~40 歲之我國青年,給予 20 位以上青年新秀藝術創作舞臺及曝光機會,鼓勵規劃辦理公開之正式演出,期待獲補助青年於表演藝術產業繼續創作。

(五)培養兒童劇團

規劃扶植劇團成立附屬兒童劇團或兒童部門 10 個以上(包含當代及傳統);透過表演藝術相關補助計畫,提升兒童劇團創作能量。

(六)兒童戲曲巡演

透過劇本創作、節目製作到推廣演出,推動 200 場次專屬兒童的戲曲展演,以「進入校園巡演」及「戶外大型親子節目」雙管齊下,培育新世代藝文人口, 並培植青年藝術創作者共同參與創作,為臺灣兒童戲曲注入全新活力。

(七)培育傳統藝術接班人

輔導民間劇團擇選適合培訓之18~35 歲青年習藝生 85 人進駐,向資深藝師學習;協助青年演員成為民間劇團正式團員,穩定傳統戲曲就業市場;提供藝生至傳藝中心宜蘭園區展演平台精進技藝,達到傳統表演藝術推廣的目標。

(八)音樂人才培育計畫:

提升青年音樂家職場競爭力,透過「國際音樂人才拔尖計畫」,培育 10 位青年音樂家。

(九)鼓勵開發適合 13~15 歲觀眾節目

搭配文化幣年齡下修政策,補助表演藝術團隊針對 13~15 歲學生(國中生)開發表演節目內容,透過售票演出或校園推廣活動,培養國中生欣賞表演藝術習慣。

(十)帶領表演藝術團隊前進庄頭

以公開徵件方式,補助 50 個團隊到各縣市之非市區或原(偏)鄉等進行中大型規模專業展演,期能振興表演藝術產業,培育未來購票觀眾族群,落實文化平權。

七、視覺藝術

臺灣的視覺藝術因為歷史的緣故,來自西方、東洋及古老中華文化的相互撞擊,呈現出文化融合、多元豐富、前衛實驗的特色,其「主題性」和「獨特性」早已形成脈絡發展,再加上臺灣科技技術方面的進步,都讓臺灣的視覺藝術有了更多創意可能。

我們在近年內將全力扶植 20 位以上的青年藝術家成長,協助 50 位以上的中壯世代藝術家提升國際能見度,選送文化人才赴 10 個以上的藝術村駐村,更要透過公共藝術領域的發展及畫廊產業的合作,讓臺灣的視覺藝術家有更多發展空間。

(一)拓展中壯世代藝術家國際能見度

支持國內專業藝文組織、策展人及參與展出之藝術家,每年推介50 位以上臺灣中壯世代藝術家(40~70 歲)之藝術創作,至國內外專業展覽空間展出或藝術節參展。擴大中壯世代藝文工作者舞台,強化臺灣中壯世代藝術創作者之國際競爭力。

(二)文化人才赴國外藝術村駐村

選送國內優秀視覺藝術、策展、表演藝術、漫畫、文學、影視創作者,至美、德、法、西、荷、英、日等國之 10 個以上藝術村進行駐村研究、創作、交流、發表,透過藝術村提供的各項資源與人脈,累積藝文發展能量並建立國際藝文網絡連結。

(三)培育臺灣藝術家走向國際藝術博覽會

鼓勵視覺藝術產業參加具交易模式之國際視覺藝術展會,每年推介 100 位臺灣藝術家或藝術團隊出國參加國際藝術博覽會,如香港巴賽爾展會(Art Basel HK)、斐列茲藝博會(Frieze Art Fair)等,提升臺灣藝文之國際能見度。

(四)支持國內辦理國際視覺藝術展會

鼓勵視覺藝術產業於國內辦理國際視覺藝術展會,每年支持 5 個國際展會(如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等),讓世界看見臺灣藝術能量。

(五)扶植視覺藝術青年創作者萌芽成長

每年支持 20 位以上具潛力之青年(18~40 歲)進行視覺藝術創作、展覽發表及策展規劃等,培育未來新銳藝術人才,全方位支持青年藝術家落實築夢及深化職涯發展。

(六)與畫廊產業合作,培植新秀藝術家

「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每年與畫廊產業合作培植 8~10 位(組)國內新秀藝術家,於「Art Taipei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期間展出作品,協助整體行銷宣傳;鼓勵藝術家與畫廊持續合作,由畫廊協助入選藝術家於國內藝術空間辦理個展,或推薦登上國際藝術舞台。

(七)鼓勵新秀投入公共藝術領域

推動公共藝術人才培育,開設公共藝術講習、工作坊等課程,鼓勵新秀投入公共藝術領域,培植年輕藝術家從事公共藝術創作,並運用基金資源設立輔導團,提升公共藝術執行品質。製作公共藝術實務教學影片及操作手冊,促使公共藝術穩健發展。

(八)扶植國內藝術村轉型升級,強化專業營運

扶植國內藝術村專業營運,型塑具代表性特色, 辦理人才駐村交流、創作、展覽;協助提升空間環境與設備,促進藝術村多面向發展,營造具專業、友善、多元、共融價值之視覺藝術環境。

(九)規劃「社宅藝享計畫」,推動全民美學環境

本部將與內政部跨部會合作啟動「社宅藝享計畫」,以國家住宅與都市更新中心興建之社會住宅為基地,藉由藝術銀行之專業及資源,協助社會住宅公共空間進行藝術策展,預計 10 年完成 20 處規劃,開啟公共藝術發展新面貌,成為支持臺灣藝術家的重要資源。

八、文創與文化科技

從 2002 年起,政府將文化創意產業納入「挑戰 2008: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至今已逾 20 年,成果豐碩,2022年營業額首次突破兆元。

面對一個嶄新的時代,全世界的文創產業趨向跨產業、跨領域發展,而數位科技的飛速進步,也改變了文創產業新興生態模式。以最近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臺北時裝週等文創活動所引發的人潮,證明臺灣原創的文創作品在未來市場上有很大潛力。所以,我們近年將提升臺灣 30 家 IP 品牌深化故事力及授權應用。

我們也將透過第二個 100 億元的國發基金,積極投資各種臺灣文化內容產品,引入來自民間更多的資金, 從大大提升臺灣文創產業的市場規模和產製能量、打造國內外行銷平台、產業創新實驗開發基地、強化文化科跨域應用等四大面向,將臺灣文化創意推向國際,由「代工生產」提升為「前衛新創」,使「Made in Taiwan」成為值得驕傲的品牌識別。

(一)國發基金匡列第二個 100 億元投資臺灣文化內容

以國發基金投資扮演點火角色,搭配國家戰略重點文創產業投資抵減,引導民間資金挹注臺灣文化內容,提升產製數量及規格,發展臺流經濟。

(二)推動空總臺灣當代實驗場等三處文創產業創新實驗基地

於空總、花蓮文創園區及嘉義文創園區建立文創業創新實驗基地,支持前端創作與技術創新研發,進行科技跨域藝術相關產業培力,推動各項實驗計畫、產業培育、藝文展演活動,將臺灣內容推展至國際舞台。

(三)打造四大國內外文創交易平台

持續辦理臺灣文博會、臺北時裝週、TCCF 創意內容大會及 TTXC 臺灣文化科技大會,打造國家級文創產業展售及交流平台、跨域文化科技展示平台,強化臺灣原創圖像 IP 內容故事力與交易能量,呈現臺灣多元豐富之在地風土及產業面貌,行銷至國際市場,創造實質經濟效益。

(四)推動科技藝術及博物館科技服務

借重臺灣在資通訊、半導體領域前瞻技術發展優勢,支持文化內容導入科技應用,包括沉浸式科技、XR 技術及多人走動式 VR 等,每年扶植科技藝術作品、節目等成果 5 至 10 件;帶動博物館科技服務每年提高 5%。

九、動畫與漫畫

從 2018 年起受惠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補助,臺漫作品已經累積一定的創作能量和成績,有些作品被翻譯成各種語言推廣至其他國家,有些作品得到國際大獎的肯定。

但是在韓日漫畫強勢夾擊下,整體市占率仍然很低,2022 年漫畫出版業者僅有 3.22%的收入,來自國內作者作品。

在 2024 年底,將透過總統府漫畫光雕及總統府漫畫展覧及擴大三天兩夜的金漫獎頒獎典禮,啓動一個以三年為期(2025-2027)的「T-comics 新臺漫時代」。在這段期間,積極培養漫畫人才,提升臺灣漫畫產製量能, 打造跨領域 Super IP(如改編為電影、劇集),增強臺漫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並於 2027 年假國家漫畫博物館辦理首屆臺灣國際漫畫節,展現臺漫十年的成果。

相較於漫畫的產製,近十年來臺灣原創影視動畫作品平均每年 6 部,業界尚需依賴動畫代工方能維持營運。我們已經採取鼓勵運用本土 IP 開發動畫劇本,提升本土影視動畫產製量能、培養原創動畫創作人才、輔導臺灣動畫作品和國際市場及影展接軌等方式,壯大臺灣長久低靡不振的動畫產業。

(一)2027 漫畫產業發展—T-comics 新臺漫時代

透過漫畫創作及出版行銷獎勵、T-Comics 臺灣中長篇漫畫產製徵案要點,提升漫畫產製量能;鼓勵利用漫畫轉譯臺灣文學等原創內容,帶動漫畫人才、技術及製作規模升級。

辦理青少年漫畫創作大賽(青漫獎),挖掘漫畫創作新秀,與文化內容策進院 CCC 追漫台合作,培植更多優秀原創漫畫創作者。結合金漫獎頒獎典禮,辦理至少 20 場次國際大師課與工作坊,扎根培力漫畫產業人才。

辦理大型漫畫活動,提升臺漫能見度。自 2024 年9 月至 2025 年辦理總統府系列漫畫展。每年辦理金漫獎頒獎典禮、金漫特展 2 檔及漫畫走春等「臺灣漫畫不打烊」系列活動。於民間辦理之大型動漫展會、創作者展售會,設置臺灣原創漫畫館。

與文化內容策進院、外館合作,搭配 Books from Taiwan 2.0 每年英譯漫畫 60 件,結合翻譯出版獎勵等計畫,加強版權銷售;另每年選送至少 8 位漫畫家進行國際駐村交流,拓展海外市場。

辦理漫畫短片製作競賽,鼓勵大眾就前一屆金漫獎入圍與得獎作品(由本部洽談授權),改編成劇本、拍攝短片或改編動畫,每年甄選製作至少 5 部漫畫短片及開發 3 案漫畫跨域提案,促進漫畫 IP 影視化。

(二)強化動畫劇本前端及前期開發

鼓勵運用本土漫畫、繪本等題材進行劇本開發補助,並開放出版社申請,促進本土漫畫、繪本等題材跨影視作品之應用。

強化鼓勵「動畫電影」、「動畫劇集」之劇本開發申請,於前端即促成動畫及兒童戲劇產製能量。

輔導動畫製作於劇本階段同步進行美術概念開發(含角色、場景、美術風格示意),以及衍生收益可能性評估(如活動、展演、遊戲周邊授權等),完善電影企劃以利後續籌資。

(三)提升本土影視動畫產製量能及人才培育

鼓勵業界共同支持臺灣原創動畫產製,藉由輔導機制,促成動畫人才與技術的專業交流。輔助影視專業機構、團體,辦理配音及動畫相關數位特效等專業技術人才培訓課程;與文化內容策進院合作辦理動畫長片、影集專場提案大會及培訓工作坊。

(四)輔導動畫參與國際影展及國際市場推廣

積極輔導業者至少每年參加 2 個動畫國際影展, 協助提升我國動畫創作者及其作品之國際知名度。協助我國動畫業者拓展海外市場並推廣原創作品,如法國安錫國際動畫影展市場展( Annecy International Animated Film Festival and Market)、韓國內容暨電影市場展等市場展。

十、文化輸出與文化交流

這些年因為世界在政治、經濟、醫療各方面都有劇烈變化,美中貿易戰、俄烏戰爭、香港反送中、全球新冠疫情肆虐下,臺灣躍居國際社群重要合作夥伴,臺灣文化也跟著臺灣在經濟、政治的影響力,受到全世界的矚目。

這一年以來,國際著名的藝術活動紛紛以「臺灣」當成主題或是焦點。我們要把握這個難得的關鍵時刻, 積極向全世界輸出臺灣的文化,包括影視作品、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文學漫畫、文化科技、音樂團體等,並進行深度交流。

文化輸出的方式應該更加精密有效,透過本部在世界各地所設立的文化機構,整合本部所屬機關(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文化內容策進院等,還有外交部、外貿協會等政府單位,在三大區域各有不同的規劃,落實文化外交。

(一)以「價值連結」為主軸的歐洲區

參與大型展會、推動文化結盟,拓展歐洲藝文市場。每年至少推辦 60 場以上海外藝文活動,透過巴文、德組、英組、西組、義組、捷組等 6 據點,每年拜訪所轄地區主流並具國際指標性藝文組織、藝術節及影視展會,開發臺灣作品展演合作計畫。

(二)以「展創新藝」為主軸的美洲區

每年至少推辦 50 場以上海外藝文活動,串聯紐文、洛院、美院、休院等 4 外館資源,於北美促進藝文網絡生成,力求穩固既有之交流平台及合作機構, 藉由擴大作品巡迴展映演,觸及北美廣大之藝文專業社群,發展長期且觸角多元之交流模式。

(三)以「編織造浪」為主軸的亞太區

透過合創共製、產業串聯,編織及打造臺灣文化品牌及潮流。每年至少推辦 30 場以上海外藝文活動,透過日文、馬組、泰組、雪組、印組等 5 處據點,每年參與所轄地區主流並具國際指標性藝文節慶及影視展會,媒合臺灣作品展演合作計畫。

(四)增加中東歐專業藝文機構及藝術節合作

以德國、奧地利、立陶宛及捷克等 4 個中東歐國家或友我大國為基地,透過國立展演場館、當地公部門支持之國際藝術節為優先平台,每年新開發文化交流合作案至少 4 檔,逐步細密化鋪展互動網絡;以人文思潮及科技藝術為交流主軸,結合雙邊當代發展優勢領域,結交臺灣文化新盟友。

(五)積極參與歐洲動漫展會並媒合漫畫外譯作品

規劃以歐洲知名動漫展會為平台,經補助或委託國內專業策劃團隊,結合文化內容策進院 T-Comics 線上資源,並納入版權經紀人角色,辦理參與德國萊比錫動漫展(Manga-Comic-Con)、義大利盧卡動漫展(Lucca Comics & Games)等,媒合臺漫及歐洲出版商促成歐語外譯版至少 3 部,漸進強化國際能見度。

(六)臺美藝文行政人才獎助計畫

與美國國務院傅爾布萊特計畫(Fulbright Program) 在臺執行單位「學術交流基金會」續約合作,自 114-117 學年度,每年支持 3 名藝文行政、技術、管理、策展及評論工作者赴美藝文機構交流 3 個月,強化臺美藝文研究與交流,深耕培育我國際藝文人才。

(七)臺灣文化光點計畫

每年支持 20 項以上臺灣文化內容海外展演,透過每年開放提案及穩定挹注經費,鼓勵駐外據點與海外藝文機構發展長期夥伴關係,並經對等資源投入, 逐步累積與深化合作質量。

(八)臺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畫

在臺籌組工作團隊,鎖定 1980 年代至 21 世紀初獨立藝術空間,洽蒐文獻資料並確立建檔範疇,以 3 年為期完成至少 5 批空間檔案數位化建置;由 AAA(Asia Art Archive)與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合辦主題相關公共活動,於 2025 年籌辦 1 場國際研討會,發表計畫成果。

(九)推動 2025 大阪世博文化交流專案

2025 年適逢大阪世界博覽會及駐日本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實體據點設立 10 週年,本部將在日本進行整年度展演活動,包含參與大阪亞洲影展、京都漫畫博物館展覽、NSO 大阪交響音樂廳演出,以及 8 月暑假期間在大阪市中心以「文化科技」為主軸,多點式辦理至少 20 場展映演活動行銷臺灣。

(十)拓展臺灣文化國際行銷管道

除駐外文化據點年度計畫或本部及附屬機關(構) 海外活動等現有宣傳方式,將強化與中央社合作、納入公視 TaiwanPlus、央廣等媒體行銷,提升各項活動效益。推動本部外文網站於原有英、日、法、西、印尼 5 語版之外,新增馬來語及泰語 2 語版,擴大文化事務之國內外受眾及能見度。

十一、重建臺灣藝術史

透過歷史的累積和認同,形成共識和習慣,就是人類文化的基礎。所以,重建臺灣藝術史是非常重要的。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挹注下,政府捲動民間投資十倍於政府的投資,更重要的是強化了臺灣人民對自己文化和歷史的認同。

我們將延續這個難得的成果,造福全民航向未來, 推出重建臺灣藝術史 2.0 計畫,除了原來已經進行的美術史、音樂史、文學史之外,再增加建築史和歌仔戲史等五大面向,在典藏、研究、推廣下,支持地方美術館提升營運、進行地方美術史主題策展、建立地方美術脈絡及籌設臺南國家美術館,持續促成「土地 X 文化 X 世代」之願景。

此外,這個計畫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強化資料蒐集和開放,並且協助克服著作權的問題,產生更多具 AI 生成功能資料庫。

(一)推動籌設「臺南國家美術館」計畫

擇定臺南市美術館二館為國家級美術館,本部刻正規劃成立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負責國家級美術館成立作業,辦理前輩藝術家作品捐贈事宜,兼顧重建臺灣藝術史 2.0 計畫之推動,解決臺灣藝術脈絡研究及作品保存困境,讓各時代藝術成就被後代看見。

(二)支持地方美術館,建立地方美術脈絡

每年補助約 10 個地方美術館,支持地方美術館舍展現地方營運特色及能量,提升藝文近用服務;擴充專業館所藝術史研究及組織能量,結合地方政府及館舍資源,建立藝術館資源聯盟體系。

(三)強化資料蒐集與開放,產生具 AI 生成功能資料庫預定與國家科學委員會合作,盤點開放重建臺灣

藝術史計畫成果內容予 TAIDE(可信任人工智慧對話引擎)訓練使用,協助充實臺灣自己發展的生成式 AI, 促進臺灣相關論述透過數位工具擴散至國際視野。

(四)製作線上藝廊,多元策展呈現臺灣美術史

推出「國家珍藏-多元詮釋」線上藝廊,透過實景線上建置、線上導賞,以英語版、兒童及青少年版、全人進用版、多元文化詮釋版等製作介紹影片,結合社群平台及播送頻道,拓展國家藏品常設展廳的閱聽觀眾。

(五)運用多元形式推廣臺灣南島藝術

以年輕化方式、數位媒體多形式,推廣臺灣美術及重建臺灣南島族群藝術變遷研究成果,預定舉辦 2 檔大型特展、線上展、研討會或講座及漫畫出版。

(六)線上 AI 生成策展

運用生成式 AI 技術,辦理線上 AI 生成策展,便利偏遠、無暇、或行動不便之觀眾觀展,並吸引年輕族群與網路世代。

(七)完成臺灣音樂史料數位化

完成約 4,000 筆音樂史料典藏數位化並推廣運用,串聯各大專音樂系所、表演團隊、地方文化館、獨立書店及部落族人等,辦理大型展覽、演出活動, 以更親民多元的方式,展現及傳遞典藏成果。

(八)收存轉譯臺灣文學史料兒童文學繪本

擴充彙編文學史料,建置完善作家檔案資料庫, 預計每年完成 2 位作家影音紀錄、2 式作家全宗內容, 包括聲音影像、以人繫事的檔案資料;出版珍貴作家史料、文集,收存轉譯成臺灣文學史料兒童文學繪本。

(九)完成建築主題紀錄片拍攝及建築書圖整飭與數位化以臺博館典藏及完成整飭、數位化之建築書圖為

基礎,透過建築實景、轉譯專業建築圖說資料、專家導引及動態模擬結構、解說建築造型技術之困難等面向,完成 2 部主題式臺灣經典建築與圖說紀錄片、300 筆建築書圖數位化,讓社會大眾認識更多臺灣經典現代建築。

(十)數位化典藏歌仔戲手稿、文件、樂譜、印刷品、文物及影音

預計完成約 8,000 筆數位資料建置,從 1900 年代的「落地掃」開始,普查、收藏及購置歌仔戲野臺、內臺、廣播、電影、電視、劇場等不同演出型態之百年文物資料,進行全面性數位轉譯、分類建檔、詮釋, 建構「歌仔戲數位資料庫」。

十二、文化資產—永保安康

文化資產的保存、修復、推廣、教育和再造,是檢視一個國家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指標。

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挹注下,全臺灣有許多大面積的重建和再造,恢復臺灣歷史中被遺忘的場景。例如大基隆的西班牙據臺考古發掘及清法戰爭等,呈現臺灣在大航海時代周邊角色;還有如大溪百年地景地貌、臺中文化城中城、鹿港千帆入港、高雄讓臺灣第一石城重現、屏東眷村和古城、宜蘭中興文創園區、花蓮太平洋臨港廊道、臺東市北町日式建築等。

未來要強化培訓文資修復人才、傳統藝術接棒人才、文資防災,以及加強臺灣有形和無形的文化資產的轉譯、旅遊,甚至爭取國際組織的認同,才不會辜負臺灣這樣一個具有豐富歷史、地質、生態的寶島。

(一)永-永續增能:文資人才培育傳承與扎根

2024 年召開「文資修法專家學者諮詢會議」10 場次、「文資法法制交流全國分區會議」4 場次,推動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研議。

培育文資、文物修復人才、傳習藝生等人力資源。

預計每年培育 100 位古蹟修復工程工地負責人、20 位古蹟建築規劃設計及監造專業人員;每年培育 20 位

以上文物修護專業人才;於 2026 年以前打造傳統工藝與表演藝術結業藝生發展舞臺;培力水下文化資產種子育苗人員;2 年內培育 1,200 名以上具文資概念的原民代表。

辦理「A+文化資產創意獎」;推動文化資產保存教育,每學年至少開發 20 案國中小優質文資探究方案課程。

(二)保-保存活化:文資場域調研修復與再生

推動有形文化資產場域修復,每年完成 20 處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建築群等文資場域修復工程。

辦理文資場域營運管理與推廣,讓歷史現場回應當代生活場域,每年推動 4 案營運管理及推廣計畫;

2025 年至 2028 年輔導地方政府完成 4 處文化交流基地,推動地方創生。

拓展傳統技術人才培育基地,2026 年以前拓展傳統技術人才培育基地至少 2 處,並與其鄰近之大專院校合作傳統技術培育學程,發展後端職業接軌培訓課程。

(三)安-安適韌性:善用科技與教育提升素養

成立 AI 推動小組,在未來 1 至 2 年內,盤點 1 至2 處文化資產業務可運用 AI 協助項目。辦理文資示警推播及文資防災系統教育訓練,每年完成 30 次以上文資示警推播。

導入無形文化資產主題科技展示,2026 年前辦理無形文化資產主題科技展示至少 1 場;2028 年前完成3 部臺灣 3,000 年前史前生活故事之數位影片。用考

古說臺灣的故事-數位考古計畫,以南科 3,000 年前的大湖文化為基礎,以影片呈現目前發掘及調研成果, 預計完成 3 部臺灣先民故事。

(四)康-康泰共好:文資融合生活並創生價值

2024 年 10 月至 2025 年 6 月辦理「路徑・入境」臺灣文化路徑主題特展;2025 年前提出五大主題路徑及 10 條體驗路徑方案,納入「文化基地」政策共同推動。積極參與 UNESCO 與文化資產相關之國際組織, 每年辦理文化資產國際交流活動至少 2 場。

參、奠基文化施政成果,豐富沃土相輔相成

一、推波臺流文化黑潮

振興出版產業發展,獎勵實體書店、出版社、藝文團體等,串連辦理「創新書市 庄頭書展」,並延伸辦理走讀等閱讀推廣活動,2023 年獎勵 39 案、獎勵總額5,000 萬元,自 2023 年 7 月至 2024 年 5 月共舉辦 154 場(天)書市,逾 51 萬人次參與;2024 年獎勵 31 案、總獎勵額度 6,220 萬元,辦理期程至 2025 年 5 月。

擴大數位閱讀風氣,本部與各縣市政府協力推動電子書計次借閱服務,推行至今,電子書計次平台上架圖書及雜誌冊數已提升約 60%,使用人次已突破 430 萬人次,為往年使用量 4 倍。

促進臺書海外翻譯出版,加速臺灣文化內容走向國際市場,Books from Taiwan 2.0 外譯計畫每年選出 220 本具國際版權銷售潛力書籍,製作書介及英譯本(含試譯及全譯)向國際市場推介;另透過駐外單位合作推廣, 以及結合文化內容策進院海外參展資源,逐步帶動外譯產能及國內版權交易人才投入。

支持國內專業藝文組織、策展人及藝術家,至國內外專業展覽空間、藝術節或國際展會參展。2024 年已辦理 4 次徵件作業,共核定補助 110 案,截至 2024 年 9 月底,已成功推介 85 位臺灣藝術家至 11 個國家參展,累積進軍國際市場能量。

為推動臺灣文創產業發展,本部賡續策辦 2024 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因今年適逢臺灣自西元 1624 年登上世界舞台,爰移展至臺南舉辦,並以「寶島百面」為主題,策辦文化策展、品牌商展、文化走讀等活動,展會總計逾 574 個品牌參展、辦理逾 500 場次以上一對一國內外買家媒合會、參觀人數超過 62 萬人次、創造產值商機約 12 億元。

為培植國片海外觀眾、擴增海外聲量,辦理「國產電影長片海外戲院商業映演行銷造勢補助」,如補助《青春 18x2 通往有你的旅程》前往日本、韓國進行商業映演造勢,已累積約 1 億 7,000 萬元票房;「國際臺劇徵案」第一梯次申請題材多元,國際合作形式包括合資/ 製、技術及人才交流等,共 11 件獲選案,補助金額 5 億 5,422 萬 6,000 元。

鼓勵公私立博物館轉譯典藏,發掘臺灣文化原生內容,與國際合作策展與交流,提升我國博物館國際能見度,如支持國立臺灣博物館與捷克國家博物館於 2024 年 6 月舉辦「捷克城堡與堡邸特展」、補助朱銘美術館於 2024 年 9 月舉辦「方物-2024 亞洲當代雕塑展」等。

二、完備專業文化場館

持續推動「國家漫畫博物館」硬體暨相關設施設備工程,已納入行政院「均衡臺灣」計畫項目之一。

「國家鐵道博物館臺北機廠園區」辦理北側區域空間整備,包含總辦公室、大禮堂、柴電工場等建物,重現臺灣鐵道歷史記憶,形成新文化軸線與園區。

為協助縣市政府確立藝文場館專業發展定位及方向,改善藝文空間與設施,自 2008 年至 2024 年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藝文專業場館升級計畫」,核定補助22 縣市 91 案 71 場館,進行興建、整建、美術館典藏升級。2024 年度已完工開幕者如恆春文化中心民謠館、馬祖梅石藝文中心等,透過本計畫有效縮短城鄉資源落差,落實文化平權。

再造歷史現場計畫截至 2024 年 9 月,已完成 98 處有形文化資產歷史場域再現、56 處人文歷史空間場域再利用、34 案科技與文化資產結合之應用與保存,將結合沃土計畫續推再造歷史現場 2.0。

本部將自 2025 年起推動「地方藝文場館、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深耕計畫」、「文化部聯合典藏中心整建計畫」等多項新興公共建設計畫,積極爭取經費挹注於各文化場館之軟硬體提升,強化整體文化設施能量,確保國家級及地方級場館發展。

三、體認多元文化與維護多樣性

(一)推動原住民族文化發展

為促進原住民族文化保存與發展,本部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共同設立業務合作平台,以部落文化發展、文化資產、藝術發展、文創發展、影視及流行音樂發展及語言發展等六大面向進行溝通與合作,累計至2024 年 8 月底已召開 21 次平台會議,完成 115 案合作事項。

(二)推廣新住民多元文化

新住民文化參與是本部關心議題之一,透過法令訂定、政策推展及挹注經費,鼓勵辦理文化相關活動, 促進新住民培力,增加新住民文化參與機會,並依據行政院新住民事務政策,有系統地透過多元形式協助新住民瞭解臺灣社會,同時鼓勵新住民介紹母國文化,促進彼此之理解、包容與尊重。

(三)促進壯世代文化參與

配合行政院「因應超高齡社會對策方案」,持續優化文化場館無障礙設施及空間規劃;推動「高齡科技產業─數位賦能推動銀髮世代社會連結計畫」,以文化藝術內容結合數位互動工具,研發沉浸式科技體驗方案及藝術輔療課程;提升壯世代數位閱讀體驗,充實電子書數量及平台升級優化;推出適合壯世代同堂參與之文化活動,如「2024 藍寶石大歌廳演唱會」等。

(四)落實性別主流化

為落實推動性別主流化政策,本部配合性平三法修法,新增獎補助要點失格條款、評審或審查委員失格處理原則,明確性騷擾檢舉管道;編列預算逐年改善性別友善性(例如廁所、哺集乳室、停車空間等);推廣性別平等及國際交流,如補助辦理酷兒影展、女性影展,以及國家人權博物館與烏克蘭女性及性別歷史博物館合作,推出《當戰時成為日常:烏克蘭女性的第/天》特展等。

(五)推動《不義遺址保存條例》

本部承接不義遺址保存業務,研擬《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於 2024 年 7 月 18 日經行政院會通過函送立法院審議中。本部另於 2023 年 12 月籌組「不義遺址審議諮詢作業小組」辦理促轉會所列 64 處潛在不義遺址之預審前置作業,迄至 2024 年 9 月底止,已完成現勘 19 處潛在不義遺址作業,預計 2024 年底完成 26 處先期審議作業。

四、促進國家語言發展

(一)推動《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已於2024 年 6 月 27 日送請大院審議,同時積極配合審議程序,同步編列 2025 年前期籌備經費 2,000 萬元,辦理中心軟硬體籌備作業及跨語言研究、調查、保存及
資源整合等相關業務。

(二)辦理「第 2 屆國家語言發展會議」

本部於 2024 年 7 月至 10 月針對國家語言之「國家語言意識覺醒─跨領域推廣多元途徑」、「國家語言在地發展─永續語言特色多樣性」、「國家語言教學現場─健全學習資源與環境」、「國家語言專責機構─從想像到實踐之挑戰」等 4 大議題,辦理 11 場分區論壇。

正式大會訂於 2024 年 10 月 26 日至 27 日假屏東縣立圖書館舉辦,由本部及客委會、原民會、教育部共同參與,同時邀請國家語言學者專家及社會大眾, 共同探討各部會所收集之公民意見,跨語言、跨領域檢視我國面臨傳承危機國家語言之發展狀況。

五、文化傳播與文化外交

(一)參與捷克作家閱讀月

中東歐地區著名文學活動「作家閱讀月」,本年度以臺灣為主題國,由本部與主辦單位捷克風車出版社(Větrné mlýny)合作薦送31 位臺灣作家參與,於2024 年 7 月 1 日至 8 月 3 日間巡迴捷克與斯洛伐克進行為期 1 個月的馬拉松式朗讀活動與座談會,呈現臺灣文學的眾聲交響。近年臺捷友好,透過文學及母語朗讀的形式,將臺灣島嶼上的故事帶到中東歐,成為極具意義的文化交流。

(二)2024 文化奧運臺灣館

本部為響應 2024 巴黎奧運,發動跨部會、中央偕地方政府以及串聯民間資源合作,藉奧運舉辦期間於巴黎拉維特園區(Parc de la Villette)設置臺灣館同步參加文化奧運,透過文化藝術呈現臺灣自信。

臺灣館以「自由之聲、島嶼風華、當代新藝、世界共融」4 大主題,讓國際看見青壯新銳、百變多樣的充沛活力。文化奧運期間共邀集 24 組團隊及 122 名藝術家呈現 57 場演出,共 15 天活動,累積超過 7 萬人次造訪。

(三)達成全方位訪日文化外交

部長上任百日後首度出訪,於 2024 年 9 月 4 日至 7 日赴日參加本部風潮計畫「黃土水與他的時代」展覽,並會晤重要藝文人士,公布 2024 年 9 月 27 日至 29 日與日本最大城市國際藝術節六本木藝術之夜首次合作「聚焦臺灣主題」單元、10 月 14 日至 27 日在角川武藏野博物館辦理「臺漫滿開・百花繚亂」臺灣動漫 IP 展;與横濱市藝術文化振興財團業務執行理事小野晉司進行一場「雙小野」對談,共同宣告明年將促成臺灣爵士音樂團體首次參加橫濱爵士音樂節。

肆、 結語

2018 年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重新找回臺灣文化主體性,2023 年的黑潮計畫讓臺灣的藝文作者更有自信的出征海外,接下來,我們會以上述十二項「沃土計畫」,讓臺灣文化藝術生長出更多健壯的枝幹,綻放出驚豔世界的花朵。

本部 114 年度預算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預算首破300 億元,本部將努力與大院不分黨派委員溝通並尋求支持,也將嚴謹落實各項施政目標,請不吝給予本部鞭策及指教。謝謝!



部會報告【立法院】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業務報告(第11屆第2會期)



立法院
第11屆第2會期 交通委員會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業務報告

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3/1130930/601.pdf


中華民國 113 年 9 月

立法院第 11 屆第 2 會期 交通委員會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業務報告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金德


目錄

壹、前言

貳、施政重點

一、推動「均衡臺灣,在地希望」計畫

二、落實公共建設「淨零轉型,永續臺灣」

三、精進公共工程管理

四、完善政府採購制度

五、加速並提升政府採購履約爭議處理功效

參、結語


壹、前言

主席、各位委員、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金德今天有機會列席貴委員會,向主席及各位委員先進報告本會業務,深感榮幸。

本會依職掌及因應公共工程實務需求,除為政府採購法、技師法及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管理條例之主管機關,並肩負推動「均衡臺灣,在地希望」計畫、落實公共建設「淨零轉型,永續臺灣」、精進公共工程管理、完善政府採購制度及加速並提升政府採購履約爭議處理功效等主要任務,近期工作重點如:加速推動均衡臺灣政策計畫;協助地方加速推動災後復建工程;務實協助各機關及地方政府解決工程流標問題;鼓勵公共工程落實節能減碳等,持續協助解決機關及廠商遭遇之問題,以提升公共工程之執行效率及服務品質。

以下謹就施政重點,向主席及各位委員先進報告,敬請指教。

貳、施政重點

一、推動「均衡臺灣,在地希望」計畫 

(一) 加速推動均衡臺灣政策計畫

1. 管控均衡台灣政策計畫:

(1) 為加強推動均衡台灣政策計畫,本會公共建設督導會報自 113 年 6 月起將總統政見「均衡台灣,在地希望」納入重點列管項目。

(2) 「均衡台灣,在地希望」共計 140 項攸關地方發展的基礎建設,包括交通、產業、文化觀光、水資源、醫療、青創、能源、地方創生等大類,皆按預定里程碑持續推動。

(二) 協助推動重大計畫,促進平衡區域發展

1. 協助檢視、穩健推動:持續協助各機關檢視重大計畫推動期程,適時協調各機關於可行性研究、建設計畫、相關法規及行政規定所需提送之審查資料 (例如:環評、出流管制等)所遭遇之跨部會協商情事,並提醒機關可分期分階循序啟動,促進平衡區域發展。

2. 加速審議、確保目標:為加速計畫協審與基本設計

審議,將檢視各重大建設計畫送審內容是否掌握核心理念、扣合定位及建造標準、發揮規劃設計單位之專業等,加速相關審議,確保目標達成,並提供應注意事項。

(三) 即報即審加速地方復建工程

1. 統籌各部會辦理審議:行政院為協助地方政府加速辦理公共設施災後復建工程,依「中央對各級地方政府重大天然災害救災經費處理辦法」規定,交由本會統籌相關部會辦理縣(市)政府申請復建經費補助之審議作業。

2. 加速 0403 地震及 4 月豪雨災後復原重建:

(1) 建立專案小組召開列管會議:為強化中央部會聯繫管道,掌握公共設施災後復原進度,以確立中央及地方災損處理分工,本會分別於 113年 4 月 6 日及 17 日於花蓮縣政府召開「0403花蓮地震專案小組」會議,並配合行政院召開14 場研商會議,盤點、協調及整合相關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復原重建,定期追蹤重大復建工程辦理情形。

(2) 「即報即審」加速辦理地方公共設施災後復建工程審議:本會於 113 年 5 月 24 日邀主計總處、地方政府及中央審議主管機關完成 0403 地震地方公共設施災後復建工程審議,期間辦理 24 場次審議現勘,共計核定 131 件,經費約 7.02 億元。另考量 0403 餘震與 4 月豪雨之影響,接續於 113 年 6 月 20 日完成 0423 地震及 4 月豪雨地方公共設施災後復建工程審議,期間辦理 32 場次審議現勘,共計核定 133 件,經費約 7.11 億元。

3. 加速凱米颱風災後復原重建:

(1) 啟動凱米颱風現地訪視專案:於災後立即由本會主委及 2 位副主委分三路率隊前往協助有經費需求之縣市政府,加速盤點公共設施災後復原所需經費。於 113 年 8 月 2 日至 27 日前往連江縣、南投縣、宜蘭縣、雲林縣、新竹縣、屏東縣、花蓮縣、苗栗縣、嘉義縣、臺南市、臺東縣及高雄市,共計 12 個縣市。現勘過程除就公共工程緊急採購及災後復原規定進行說明外,亦請中央單位在收件後立即審勘,以加速補足經費缺口,讓實質工程施作與所需經費同步到位。

(2) 採「即報即審」、「跨部會合勘」方式,系統性復建避免重覆致災:針對地方公共設施復建工程,本會及中央審議主管機關皆採「即報即審」原則處理,尤其具有時效性的工程,可先行提報;同時,採「跨部會合勘」方式深入瞭解致災原因及一併考量周邊環境脆弱因子,避免公共設施重複受災。

(3) 初步統計地方復建經費提報需求 171.5 億元,

於 9 月底完成審議作業:各地方政府總提報件數 3,577 件,經費約 171.5 億元。本會依即報即審原則預計分 4 批進行審議作業,至 113 年 9 月 2 日已完成 3 批次(南投縣第 1、2 批次及苗栗縣第 1 批次)審查,核列 33 件,經費計 3 億 1,417 萬 5 千元,剩餘案件於 9 月 25 日至 27 日召開審議會議審認。

二、落實公共建設「淨零轉型,永續臺灣」

(一) 精進生態檢核、節能減碳及提升植生綠覆率

1. 精進生態檢核

(1) 滾動檢討修正「公共工程生態檢核注意事項」:本會配合各機關實際執行情形及參考各環保團體之建議,迄今修正 4 次。

(2) 強化計畫審議加強源頭管理:依「行政院所屬各機關中長程個案計畫編審要點」納入中長程計畫自評表,並在基本設計審議程序增列生態檢核事項,以強化計畫審議功能;於公共工程技術服務契約範本納入生態友善機制內容,並將生態專業人力納入採購評選委員會專家學者參考名單資料庫,同時運用政府電子採購網決標公告及公共工程標案管理系統,掌握生態檢核辦理情形。

(3) 建立查核及監督機制,落實機關辦理生態檢

核:將生態檢核列為施工查核重點項目,並請部會落實辦理生態檢核之分層審查;建立統一友善資訊公開平台;推動「機關辦理公共工程生態檢核作業訪視實施計畫」,以瞭解各機關辦理公共工程生態檢核執行情形。

(4) 透過生態檢核能力建構,提升生態檢核品質:

本會 112 年 11 月 30 日研訂「公共工程生態檢核實務問答集」、112 年 4 月訂定「公共工程生態檢核資訊公開作業指引」,並將「生態檢核機制」納入每年例行常態訓練課程(公務人員專業集中實務訓練、技師技術服務專業訓練講習、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訓練班),要求各部會持續辦理教育訓練、案例宣導及實地觀摩演練,及於公共工程金質獎融入生態永續理念等獎勵措施,建構生態檢核軟實力。

2. 推動公共工程節能減碳及提升植生綠覆率

(1) 已推動定性減碳:111 年 8 月 31 日訂定「公共工程節能減碳檢核注意事項」,提醒各工程機關從公共工程全生命週期(計畫、設計、招標、施工及營運階段)均納入低碳材料、工法、機具、設備等節能減碳作為,降低工程碳排放量。 

(2) 逐步推動定量減碳:依工程主要類型及特性推動中央部會訂定減碳作業參考指引。持續蒐集各機關已取得之工程產品碳排放係數,建立碳排基準,並完善政府採購配套機制,引導供應鏈自願減碳,使公共工程逐步邁向淨零排放。 

(3) 透過教育訓練及審議機制,構建工程永續發展:

A. 將「節能減碳檢核機制」納入每年例行常態訓練課程(如公務人員專業集中實務訓練、技師技術服務專業訓練講習、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訓練班),並將節能減碳納入公共工程金質獎評分項目,鼓勵產官學研攜手共築低碳韌性工程。

B. 透過公共工程計畫審議功能,提醒機關於計畫

內因地制宜選用合適樹種、苗木、樹穴大小,提高區域內綠覆率,除可調節氣溫減緩城市熱島效應,亦可增加節能減碳效益,創造永續環境。

(二) 公共工程使用再生粒料落實循環經濟

1. 組成跨部會推動小組:自 106 年 7 月起會同環境部、經濟部、內政部、交通部計 4 個部會成立「再生粒料運用於公共工程跨部會推動小組」,共同落實循環經濟政策,迄今已召開 25 次會議。

2. 達成去化焚化再生粒料及煉鋼爐碴:焚化再生粒料部分,本會每月彙整具有潛在使用需求之公共工程標案清單,送請環境部及地方政府,媒合運用於公共工程,113 年截至 6 月使用量約 39.2 萬公噸、產出量約 37.8 萬公噸;煉鋼爐碴部分,修正本會公共工程施工綱要規範納入煉鋼爐碴,正面表列氧化碴及轉爐石為合格材料, 113 年截至 6 月氧化碴、轉爐石使用量分別約 51.5 萬公噸及 83.5 萬公噸、產出量分別約 49.4 萬公噸及 80.8 萬公噸。目前整體使用量均已大於產出量,已見成效。

3. 擴大使用瀝青混凝土挖(刨)除料
為協助瀝青廠解決廠內堆置 AC 刨除料,已通函要求各工程主辦機關對於新設計、發包工程所產出 AC 刨除料,應儘量達成刨用平衡,不得要求廠商回購。另為協助加速去化瀝青廠內堆置的 AC 刨除料,本會已請內政部修正「營建事業再生利用之再生資源項目及規範」包括擴大 AC 刨除料再生利用用途、建立 AC 刨除料交換及暫置平台、完善 AC 刨除料流向管理機制等,並研擬 AC 刨除料整體去化策略。

(三) 打造高效低碳採購

1. 納入全生命週期成本考量: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及邁向我國淨零碳排放之政策目標,刻正修訂公共工程技術服務契約範本,要求技服廠商應於設計中納入節能減碳策略,並依契約約定及細部設計成果估算碳排放量。

2. 公有建築能效標示:為達成 2030 年公有新建建築物達建築能效 1 級或近零碳建築的目標,並完備綠建築標章與建築能效標示制度之接軌,刻正修訂公共工程技術服務契約範本,要求機關辦理個案申請綠建築候選證書、綠建築標章時,應依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規劃,同時申請建築能效評估。

3. 共同供應契約揭露產品碳足跡:為逐步推動揭露產

品碳足跡資訊,將於政府電子採購網共同供應契約平台增加碳排(碳足跡)欄位,短期由訂約機關於共同供應契約上架時,請各品項產品之得標廠商自主性提供碳排數據,預計於 113 年 12 月底上線;長期則與本會建置之碳排強度資料庫介接。有助機關選擇低碳產品。

三、 精進公共工程管理

(一) 提升施工查核成效,強化金質獎評審內容

1. 落實查核選案原則,加強查核巨額工程:

(1) 查核選案原則:依「工程施工查核小組作業辦法」第 4 條第 3 項規定,以民眾檢舉、媒體報導、決標標價偏低、進度明顯落後、大幅變更契約等工程為優先查核對象。另為確保偏遠地區公共工程品質,本會針對偏遠地區之公共工程案件已加強查核。113 年 7~8 月本會查核偏遠地區工程 16 件,占該區間查核量之 50%,其中查核成績列甲等計 13 件、列乙等計 3 件。

(2) 加強查核巨額工程:為確保全國重大公共工程之品質及進度,已針對前項相關工程中屬新臺幣 2 億元以上者加強查核。

(3) 施工品質穩定提升:113 年 1 月至 8 月全國計查核 3,039 件工程,查核比率為 13.09%;全國各機關工程施工查核成績列甲等以上比率為 81.1%,較 112 年度甲等以上比率 78.9%提升2.2%,整體公共工程施工品質持續穩定提升。

2. 落實查核缺失改善追蹤,強化考核作業:

(1) 審查確認查核缺失
各機關查核小組查核後,依「工程施工查核小組作業辦法」第 9 條第 1 項及第 2 項規定,應於 7 個工作天內將查核紀錄函送機關,機關應督促施工廠商及監造單位限期完成缺失改善,經審查確認,再報查核小組審查後備查。

(2) 強化考核作業,確保缺失確實改善:本會每年度針對各機關查核小組「查核缺失改善追蹤情形」進行考核,抽查查核缺失改善情形,如缺失改善審查之嚴謹度、缺失改善佐證文件、照片或說明之完整性等,確保相關缺失確實改善。112 年度績效考核結果,業於 113 年 6 月17 日通函各機關,以提升公共工程施工品質,確保施工成果符合其設計及規範之品質要求,後續將持續推動辦理。

3. 強化金質獎評審內容:

(1) 自 89 年起辦理公共工程金質獎優良工程及個

人評審活動,並自 110 年起增加公共設施維護管理獎,公開表揚優良工程團隊及個人。89 年迄 112 年已辦理 23 屆,「公共工程品質優良獎」計 697 件、「公共設施維護管理獎」計 47 件、「個人貢獻獎」計 149 人得獎。目前辦理第 24 屆,參選案件「公共工程品質優良獎」計 118 件、「公共設施維護管理獎」計 25 件、「個人貢獻獎」計 17 人。

(2) 優化評審項目及標準

A. 為強化公共工程之工地人員管理,確保遵守職安規定,評審項目新增「移工管理」及「違反職業安全衛生法項數及罰鍰金額」。

B. 為讓公共工程朝向永續、生態環境邁進,金質獎評審標準新增具體減碳成效、使用再生材料及具體綠化成效、植栽計畫、綠覆率等標準。

(3) 持續精進金質獎措施:為確保金質獎得獎案件施工品質優良,刻研議參加金質獎之案件,整個施工過程,應經定期抽查,確認工程品質。

(二) 持續主動協處公建計畫

1. 掌握公建計畫執行進度:

(1) 本會自 90 年起成立公共建設督導會報機制,協助排除困難問題,迄今 20 餘年,整體公共建設計畫經費達成率均達九成以上,並自 109 年度起已連續 4 年超過 95%,112 年度經費達成率更創新高,達 96.21%。基於分層負責、各司其職原則,本會 113 年 7 月 18 日修正「公共建設督導會報設置及作業要點」,列管範圍調整為年計畫金額1 億元以上且具工程性質內涵。

(2) 列管計畫包含「一般公共建設計畫」及「前瞻基礎建設公共建設類計畫」共 311 項,經費6,394.72 億元,截至 113 年 8 月底,經費執行率 109.50%、達成率 54.37%,執行成效尚屬良好。本會將於督導會報持續管控,請各部會確實依核定之各項作業里程碑期程辦理。

2. 主動協助困難問題:

(1) 每月召開督導會報:依全生命週期以部會、計畫、工程標案逐級管控,並每月召開公共建設督導會報,協調解決跨部會問題,並不定期由主委、副主委率隊實地訪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 現地訪查提供建議:113 年截至 9 月已辦理 11 次計畫訪查,如近期於 113 年 9 月 10 日訪查澎湖縣「光榮水資源回收中心」及「馬公海水淡化廠」營運情形。續研議澎湖污水建設專案計畫,打造乾淨的水循環;減緩既有水庫蓄水不穩問題,提供未來觀光及民生用水需求。

3. 加速停工、終解約工程復工或重新發包:依「強化公共工程標案停工解約之管理機制」,就進度落後、停工、終解約案件每月通知主管機關加強控管,並針對未執行金額較大之案件,定期召開會議協助排除困難,近期於 113 年 8 月 22 日召會針對 28 案提供協處。113 年度截至 8 月底計有 1,062 件工程復工或重新發包,使待執行金額 420.93 億元重新投入市場,活絡經濟。

4. 督促機關依約加速付款:113 年度截至 8 月底,由廠商主動通報經本會列管案件 15 件,其中已付款結案 10 件,金額 0.63 億元;主動篩選案件已有 65 件完成付款,付款金額 6.93 億元。

5. 歸納流標原因提出因應作為:

(1) 工程流標有個案因素,已歸納原因並個案協處:近 5 年(108 年至 112 年)整體工程招標

2 次內決標件數比率約近 9 成,113 年截至 8月工程招標 2 次內決標件數比率為 91.57%。針對少數流標個案,本會自 107 年起針對中央機關(含補助地方政府)5,000 萬元以上且流標 2次以上之工程,或各部會推動重大建設計畫,邀集招標機關、上級機關、補助機關及業界專家,召開 340 餘案專案檢討會議協處,歸納分析流標主因為個案因素,包括「設計內容與預算編列不相符」、「未按實際需要訂定工期」、「契約書圖條件不合理」及「案量集中廠商觀望」。

(2) 與地方政府合作辦理座談:赴六都及流標較嚴重之縣市政府舉辦計 15 場說明會,說明中央政府對流標問題、施工階段如何預防停工及因應物價上漲所擬訂之因應機制,並藉由雙向交流討論,瞭解地方遭遇問題;續經歸納分析後,彙整提供本會意見,函送各縣市政府。

(3) 務實提出因應協處:就上開個案因素提出因應對策,彙整「工程採購流標主因及工程招標前各階段機關應注意重點及說明」及「機關辦理公共建設應注意事項」通函各機關,內容包括機關應注意計畫前後階段相合(例如計畫符合需求)、合理編列經費(例如發包預算符合市場行情)、採取因應物價波動措施(例如務實編列物調費及預備費)、合理訂定工期(例如參考本會訂定之公共工程訂定工期參考原則)及擴大公平競爭(例如同性質標案視廠商供應能量適度分散)等,並附有個案流標原因之分析供機關參考,以減少公共工程流標發生。為善用採購策略,使公共工程完工後,可發揮整體效益、預期使用功能,於 113 年 8 月 26 日通函各機關於工程採購各生命週期階段應注意重點。

(三) 強化機關職安管理,加強墜落風險案件查核

1. 介接違反勞動法令資料:為促使施工廠商重視並落實工地職安管理之責,本會已規劃於「公共工程雲端服務網」(以下簡稱雲端服務網)介接勞動部「違反勞動法令事業單位(雇主)查詢系統」,將施工廠商違反職業安全衛生法件數登載於雲端服務網「廠商標案基本資料」及「廠商履歷表」資料庫,使工程主辦機關加強管理廠商落實職業安全,主管機關篩選職業安全表現不佳之廠商加強查核。

2. 加強查核有墜落風險案件:

(1) 運用廠商履歷篩選潛在風險案件
運用本會公共工程雲端系統,篩選具有墜落之虞或勞動檢查有墜落嚴重缺失之施工廠商或監造單位所承攬之公共工程案件。

(2) 依工程特性篩選墜落高風險案件
勞動部將113 年訂為「營造業墜落打擊年」,爰本會針對有發生墜落災害疑慮之公共工程案件,如涉及高差 2 公尺以上之工作場所邊緣及開口部分、高空作業及基礎開挖等,加強查核。

3. 職業安全納入金質獎推薦基準與評審標準:金質獎嚴審推薦參選案件之職業安全辦理情形,如發生重大職業災害或違反職安法令遭罰鍰情形,不得推薦參選或予審酌扣分。

四、完善政府採購制度

(一) 廣徵各界對於政府採購制度之意見

1. 政府採購制度策進作為: 為精進政府採購之執行,本會 113 年 9 月 4 日函送「精進政府採購法之意見徵詢表」至各機關,廣泛蒐集意見,作為後續研修採購制度之參考。

2. 拜會各界精進業務推動:

(1) 為精進政府採購制度,本會自 113 年 7 月起陸續拜會律師公會、產險公會、建築設計及公共工程業務推動相關之技師公會等團體,廣納建言。其中針對政府採購制度部分,包含調整政府採購之查核金額及巨額採購金額門檻、鼓勵機關多使用仲裁制度等,各界意見已納入後續研修政府採購制度之參考,並啟動檢討修正各類契約範本。

(2) 定期拜會外國駐台機構,協處外國廠商參與我國政府採購提出之陳情、異議案件,溝通說明我國政府採購相關制度,符合世貿組織制度與國際接軌。113 年 8 月並出席台歐盟政府採購研討會,就國際及國內政府採購契約慣例進行意見交流。

(二) 增修政府採購法令及範本

1. 凝聚各界共識,持續編修契約範本

(1) 為強化對派駐勞工及合作社社員之權益保障,刻研擬修正勞務採購契約範本,增訂派駐人員遭機關人員職場不法侵害之處理方式、申請育嬰留停年資計算方式、增訂給付年終獎金價金確認方式及適時檢核合作社與社員勞動關係。

(2) 公共工程實現優質、永續目標,有賴機關與技術服務廠商(如:工程技術顧問公司、建築師、技師)之良好合作。公共工程技術服務契約範本則為規範雙方各項權利義務之文書,為使機關落實政府採購法維護公共利益、公平合理原則,兼顧實務所需,本會已公開徵求機關業界提供意見,並多次召會與業界公會討論修正,重點包括:重要條款不得任意更改、服務項目與費用明確化、違約之罰金清楚且合理、隨薪資指數調整服務費等。

(3) 預告修正「最有利標評選辦法」,配合國家推動淨零政策,鼓勵廠商提供低碳產品及服務,於「技術」項目,增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防範受停權處分廠商之負責人另行成立其他廠商參與政府採購,於「過去履約績效」項目,增列「投標廠商負責人或以其為負責人之其他廠商遭機關依政府採購法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刊登政府採購公報」。

(4) 研議增修財物採購契約範本,針對進口貨品相採購,機關得要求廠商提供多種產地相關之證明文件,以供相互勾稽比對,並就進口報關文件偽變造等違失行為,加強注意查核。

2. 編訂指引、手冊協助機關辦理資訊服務採購:為從政府採購源頭協助機關人員加強落實我國資安管理政策,建構安全之資通環境,與數位部、產業界合作,依資安法令及其主管機關要求,於 112 年 9 月 25 日訂定「政府資訊服務採購作業指引」。

另為利機關瞭解整體經費架構並合理編列費用,於 113 年 5 月 1 日訂定「資訊服務採購經費估算編列手冊」,說明資服採購自規劃、設計、開發、建置至保固維運等階段,應考量之經費項目及其內涵。

(三) 運用工程履歷引進優良廠商

1. 持續建置公共工程施工廠商履歷
蒐整分析各機關執行公共工程資料,建置廠商承攬公共工程履歷,內容包括承攬紀錄、施工品質、重大職災及受停權紀錄等,目前累計 1 萬 4 千餘家施工廠商之承攬履歷,並開放供機關查詢運用,藉以督促施工廠商自主要求。

2. 精進擴充公共工程參與人員履歷
進一步將履歷制

度深化至參與人員,建置公共工程參與人員履歷,內容包括參與紀錄、施工品質、重大職災及受懲戒紀錄等,目前已累計 16 萬餘人次,亦已開放供機關查詢運用,藉以督促參與公共工程之人員自我要求。

3. 推廣應用履歷資料,挑選優良廠商及參與人員
修正「公共工程施工廠商及人員履歷應用於政府採購作業參考手冊」,提供運用履歷資料辦理採購選商、履約管理及施工查核選案之具體範例,協助採購及履約機關藉以挑選優良廠商及參與人員。

(四) 持續推動政府採購之電子化

1. 持續推動電子領標,減省廠商領標成本
113 年 1 月至 8 月機關提供電子招標文件之案件約 14.4 萬件,電子領標比率達 99.66%,減輕廠商往返機關領標之人力與時間成本,將持續朝全面電子化邁進。

2. 加速推動電子投標,增進採購效率:為便利廠商以電子化方式參與政府採購,104 年起就資格及規格單純之財物採購,持續推動簡易電子報價機制,110 年擴大適用工程採購,並每年訂定目標達成率,113 年度財物及工程採購電子報價機制目標值分別為 50%與 12%,將持續強化電子投標之便利性及信賴度,增進採購效率。

五、加速並提升政府採購履約爭議處理功效

(一) 提供機關採購人員必要且即時的協助,以減少招、審、決標之錯誤

1. 辧理採購專業人員訓練:提供全國採購機關人員必要之專業教育及考試訓練,使其具備政府採購全生命週期(訂定招標文件、招標、決標、訂約、履約管理、驗收及爭議處理)各階段問題處理知能。112年度辦理採購專業人員基礎訓練及進階訓練,合計辦理 191 班,取得採購專業人員資格之人數共8,137 人。

2. 輔導地方政府成立專責採購單位:為提升地方政府採購績效,截至 113 年 8 月底,除連江縣外,已請全國 21 個直轄市、縣(市)政府成立專責採購單位,可先就各地方政府所屬機關辦理採購所涉疑義及遭遇問題,透過該府專責採購單位協助諮詢、解決,以加速處理並提升採購效能。

(二) 設置政府採購諮詢機制減少契約條款認知歧異:機關與廠商於採購執行過程,倘有採購法執行疑義或對採購契約有認知歧異,案情單純或有前例者,本會即時以書面方式提供意見;案情較複雜須召開會議協處者,截至 113 年 8 月底,已召開諮詢會議協處案件計 122 件,約七成三採納本會之意見由雙方續行協議。

(三) 提升調解案件之處理及效率:持續管控爭議調解案件辦理進度,並落實回饋機制,且透過精進調解案件處理作業流程,以加速案件之處理,俾提升處理效率,充分發揮調解功能;109 年至 113 年 8 月本會調解成立率近八成。

參、結語

公共工程建設之推動與民眾福祉息息相關,並為國家經濟發展之主要動力,爰積極協助各機關排除公共工程推動上所遇到之困難與障礙,讓公共工程順利推動並讓品質更為提升,一直是本會努力的目標;近期並與相關部會合作,協助強化公共建設淨零轉型,以維護人本、優質、永續的生活環境。本會將全力協助加速公共建設之推動,以增進經濟動能。

以上報告,敬請主席及各位委員先進指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