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焚化再生粒料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

焚化再生粒料流向管理系統 (RAMS)

https://rams.moenv.gov.tw/RAMS/

 

竹市推廣焚化再生粒料工程應用 邱臣遠代理市長:落實資源循環 邁向淨零綠生活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24 17:14:14) 新竹市政府積極推動資源循環,提高環境品質,今(24)日舉辦「焚化再生粒料工程應用實務說明會」,邀請專家學者、外縣市機關、國營事業、轄內機關學校及工程廠商參與,共同探討焚化再生粒料的特性、應用實務及未來發展,促進產官學三方交流,強化工程單位對焚化再生粒料的使用信心,進而廣泛運用於公共工程。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去(113)年市府舉辦「焚化再生粒料暨循環採購(產品服務化)推廣說明會」成效良好,焚化再生粒料已實際應用在轄內12處公共工程,例如光武國中通學步道的磚品鋪設、中華路四段至六段道路環境改善的鋪面基底層。今年說明會聚焦於工程實務,如構造物及管道回填,透過專家學者的解析與外縣市機關運作的經驗分享,期能打破傳統思維,大膽使用焚化再生粒料,落實資源循環與淨零綠生活。

環保局指出,此次說明會聚焦三大核心議題,包括「技術解析」,剖析焚化再生粒料之產出、特性與應用;「經驗分享」,邀請雲林縣及桃園市分享焚化再生粒料的推動歷程與實務應用成果;以及「在地實踐」,特別邀請去年申請使用新竹市焚化再生粒料的中華電信新竹營運處及其工程廠商,分享「113年管道擴援積點發包工程」應用心得,此案將焚化再生粒料添加於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CLSM),運用於管溝工程的回填,藉由第一線使用者的回饋,讓與會者更深入瞭解應用方式與成效。

環保局表示,新竹市垃圾資源回收廠每年產出焚化底渣約3萬公噸,因腹地狹小且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占達三分之一,導致製成後的焚化再生粒料使用地點及用途多所限制。自去年起辦理水泥製品試驗計畫,嘗試克服困境,拓展再生粒料用途,推廣磚品、緣石等主力製品,其中磚品已獲環保標章及綠建材認證,走出竹市獨特的資源循環之路。

環保局表示,焚化再生粒料應用能降低天然資材消耗及後端掩埋負荷,環保局目前推動增設焚化廠底渣分選設備,強化自主處理能力,預計今年底即可正式啟用,自行處理焚化底渣,促進焚化再生粒料多元應用管道,同時嚴格把關再生粒料品質,打造宜居永續與循環經濟兼具之城市典範。

會議邀請產官學界先進分享焚化再生粒料推動情形

新竹市政府張秘書長蒞臨實務說明會致詞。

環保局分享新竹市焚化再生粒料近年推動狀況。

各工程相關單位與業界夥伴踴躍出席。


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新竹市】市定古蹟新竹神社殘蹟及其附屬建築第一期修復工程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23 10:44:35)  新竹市政府「市定古蹟新竹神社殘蹟及其附屬建築」第一期修復工程於去(113)年10月開工,今(114)年已有重大進展。文化局表示,竹市府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副教授李長蔚所率領的團隊合作,將邀請日本神社寺廟修復的宮大工匠師及古蹟修復專業顧問於7月底來台灣,共同參與新竹神社的修復與技術交流。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新竹神社為日本宮大工匠師級的作品,社格為國幣小社,是台灣現存神社中社格最高者,建造工法精緻且繁複,修復難度極高。市府團隊積極落實市長高虹安「美感新竹」施政理念,也持續兌現高市長修復神社與活化周圍地區的承諾,此次特別邀請日本專門修復神社寺廟的宮大工匠師參與,將有助於釐清修復細節,並對後續的修復工程奠定專業基礎。

文化局提到,此次邀請的日本宮大工匠師是株式会社鵤工舎創辦人小川三夫,其為日本國寶級匠師,曾參與日本多處著名寺院的修復及新築。同時邀請修復經驗豐富的株式会社山本瓦工業,協助新竹神社瓦作屋頂的復原,並安排來自日本建築界、學術界的建築師及大學教授群組成的專業技術顧問團隊,給予修復上的建議及指導。

文化局說明,新竹神社(初代)始建於1918年,1940年擴建為現今規模(二代神社),並於1942年由原本的縣社升格為國幣小社,設計師為森山松之助(初代神社)、八板志賀助(初代神社)、手島誠吾(二代神社),建物配合台灣多雨氣候及新竹地區的強風,設計出具有新竹在地特色的新竹神社。

二戰後曾為警備總部、收容所、專勤隊使用,古蹟建物現況僅剩社庫、神樂殿、社務所及齋館、繪馬殿四棟尚存。因修復難度高無法一步到位,規劃設計時採納文資委員的審查意見,將修復工程分三期進行,第一期修復工程進行神樂殿、社務所及齋館、繪馬殿之解體調查工程,115年完工後將繼續爭取中央經費完成後續二、三期神樂殿、社務所及齋館、繪馬殿的修復工程。

文化局提到,新竹神社全區修復完成後,盼能重現原本古蹟的風華,並結合園區公園興闢為結合歷史文化、休閒遊憩之城市文化新亮點、新地標,讓更多民眾認識並親近竹市文化資產。


竹市文化建設再推進!「市定古蹟新竹神社殘蹟及其附屬建築」第一期修復工程決標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001 11:50:55)新竹市政府「市定古蹟新竹神社殘蹟及其附屬建築」第一期修復工程於日前決標,由道行營造有限公司得標,工程預計今年11月開工,工期18個月,預計於115年完工。文化局表示,市府積極向中央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爭取神社古蹟修復補助,此次一期修復工程為神樂殿、社務所及齋館、繪馬殿之解體調查工程,總經費4,500萬元(含監造及工作報告書),中央挹注2,090萬元,市府配合款1,710萬元,另因古蹟周邊樹木倒伏影響古蹟本體,市府追加700萬元預算辦理神樂殿保護鋼棚架搭設工程。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市定古蹟新竹神社殘蹟及其附屬建築位於崧嶺路上時稱靖廬(新竹收容所)內,過去收容中國大陸偷渡客,現況則由專勤隊收容將遣返之移工,園區內現為管制狀態。全區面積範圍約5公頃,土地使用分區為公園用地,為竹市公24公園。市府團隊落實市長高虹安提出的「美感新竹」施政策略,未來古蹟修復完成後將興闢為公園,並開放民眾參觀,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新據點。

文化局長王翔郁指出,新竹神社社格為國幣小社,是台灣現存神社中社格最高者,為日本宮大工的匠師級作品,設計師八板志賀助及手島誠吾為了適應新竹氣候風土與地形,特別設立具有台灣特色的神社建築。古蹟建物現況僅剩社庫、神樂殿、社務所及齋館、繪馬殿四棟尚存,但其作工精美複雜,修復工程無法一步到位,規劃設計時採納文資委員的審查意見,將修復工程分3期進行,先進行神樂殿、社務所及齋館、繪馬殿之解體調查工程,115年完工後將繼續爭取中央經費完成後續二、三期神樂殿、社務所及齋館、繪馬殿的修復工程。新竹神社修復完成後盼能重現具有新竹在地特色的神社建築,並結合園區公園興闢為結合歷史文化、休閒遊憩城市文化新亮點。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新竹市都市更新〔相關訊息〕

 

竹市府舉辦「都市更新123」社區說明會 強化住戶共識、加速國宅更新進程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22 15:33:04)  為加速舊有國宅社區更新進程、凝聚住戶共識,新竹市政府積極推動「112年全市舊有國宅都市更新規劃師輔導團計畫委託專業服務案」,目前已完成第一次契約變更,將擴大推動規模與範圍。都發處表示,市府將於今(114)年4月24日、4月29日及5月2日舉辦三場「都市更新123:法令及案例分享」社區說明會,透過專業講解與經驗交流,協助住戶認識都更法規與申請流程,進一步凝聚更新意願,攜手打造安全、舒適且宜居的生活環境。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面對老舊國宅日益嚴峻的公共安全與生活品質挑戰,市府持續延續市長高虹安的「宜居永續」施政策略,落實「共融更新」的都市發展理念。透過專業規劃師輔導團深入社區、面對面溝通,建立民眾對更新的正確認知與參與意願,才能有效促成社區自主更新。

都發處說明,此次活動以輕鬆易懂的「都市更新123」為主軸設計,搭配色彩活潑的視覺識別,傳達市府推動都市更新政策的親民形象。現場除由都市更新規劃師說明法令條文與流程要點外,也將分享新竹市推動公辦都更2.0計畫的實際案例,讓住戶對都市更新的方向與可行性有更具體的理解,進而提升參與意願。

都發處指出,市府後續亦將依據居民回饋進行滾動式輔導與個案評估,協助社區由瞭解、共識到啟動更新。歡迎仁愛、仁風與名傑大廈等社區住戶踴躍參與說明會,掌握更新契機,一同為打造更安全、宜居的生活環境努力。

此外,新竹市都市計畫區內社區大廈如有都市更新的意願,卻不清楚如何啟動相關業務,皆可洽詢市府都市發展處,將有專人提供協助。市府也可依需求透過更新輔導團機制,前往社區辦理說明會,協助更多民眾了解都市更新程序,促進全市更新腳步。

【社區說明會時間與地點】
● 4月24日(四)18:30至20:30
地點:仁愛社區地下室活動中心(新竹市東區建美路58巷11號)
主題:《都市更新法令及案例說明(新竹市公辦都市更新2.0專案計畫)》

● 4月29日(二)18:30至20:30
地點:仁風社區地下室活動中心(新竹市東區建華街58-60號地下室)
主題:《都市更新法令及案例說明(新竹市公辦都市更新2.0專案計畫)》
● 5月2日(五)19:00至21:00
地點:名傑大廈社區一樓(新竹市東區長春街一段303號)
主題:《都市更新法令及案例說明(新市區更新案例分享)》


都市更新123社區說明會EDM

都市更新2.0專案計畫EDM

都市更新2.0專案計畫EDM


竹市府推動「都市更新2.0計畫」邱臣遠代理市長:打造宜居安全環境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04 15:26:03)  新竹市「都市更新2.0計畫」啟動!市府積極推動都市更新,改善老舊社區品質,簡化申請流程,規劃於上班時間設置駐點諮詢服務,由專業人員提供即時解答,讓市民能快速獲取都更相關資訊,進一步提高都市更新計畫的參與度,落實市長高虹安「宜居永續」城市願景。

邱代理市長表示,市府於中央國土署「112年度都市更新及危老重建業務評比試辦計畫」中,獲得縣市組的「績優獎」,顯示市府團隊秉持高虹安市長「務實治理、加速建設」的施政理念,積極推動都市更新政策,致力於打造更安全宜居的新竹市。邱代理市長進一步表示,市府自114年1月1日起正式推動「都市更新2.0計畫」,期盼改善老舊社區的居住環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質,同時簡化都市更新流程,促進更新效率

都發處說明,「都市更新2.0計畫」以「都更123 好簡單」為核心口號,透過簡單、快速、透明的機制,讓市民更容易參與都市更新。此計畫包括三大關鍵步驟,首先當民間社區達成75%意願書時,市府即可受理申請,並提供專業諮詢與輔導;接著推動都市更新整合計畫,提升住宅安全與防災能力;最後對耐震能力不足的老舊建築提供外牆修繕補助,確保居住安全。

都發處補充,市府透過簡化程序與提升行政效率,讓都市更新變得更加簡單易行,為了提升市民對都市更新的了解與參與,自114年起,市府於竹市住宅及都市更新辦公室設置駐點諮詢服務,專業團隊提供政策解說、申請流程指導及技術支援,市民可於上班時間前往洽詢或透過電話預約服務。

都發處指出,市府透過「都更123 好簡單」的推動方針,強化都市更新的輔導與行政支援,協助市民更順利進行都市更新計畫。未來市府將進一步簡化程序、提供獎勳機制並加強政策宣導,以提升都市更新的效率,為市民打造更安全、宜居的城市環境。


都更及住宅辦公室提供現場諮詢。


住宅及都更辦公室。


都更2.0說明宣傳EDM。


都更2.0說明宣傳EDM。



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

2025 建管報導

 

2025 建管報導   資訊資源總整理


即時新聞 |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  建築管理組


114年擴大公安申報範圍 6樓以上集合住宅每4年申報1次 內政部:未如期完成申報者 最高開罰30萬元 

https://www.nlma.gov.tw/ch/titlelist/news/16269

 








臺北市

114-02-26臺北市連獲4年公共建築物無障礙生活環境評比特優 成績居六都之冠

114-02-26屋頂防漏免煩惱,北市七樓以下平屋頂建造斜屋頂,讓社區建築師協助您

114-02-19智慧城市新突破 臺北執照全面無紙化,節能減碳引領新時代

114-02-18因應114年度建物公共安全檢查申報範圍擴大臺北市公寓大廈應儘速完成管理組織報備並向建築管理工程處申報

114-02-14臺北市擴大抽查百貨公司美食街及餐廳,未發現違規室內裝修施工情況


114-02-13北市府加強監督!公共場所經許可始可裝修施工,確保施工安全,杜絕災害

114-02-12確保居住安全!臺北市延長403震損建築物補助計畫,紅黃單住戶趕快申請!

114-02-06寒流報到氣溫驟降 應多加留意建築物外牆磁磚掉落

114-02-02科技助力工地監測!北市春節期間持續守護施工安全,確保市民平安!


114-01-31既存違建室內安全需留心,春節期間居安思危有保障

114-01-30老屋更新迎新年!危老重建專案助力市民打造安全舒適的新居

114-01-28北市綠能補助計畫,打造低碳降溫智慧家園

114-01-27居家防災注意北市提醒民眾:防火門勿敞開,煙囪效應需防範

114-01-26清雜物迎新春北市府提醒社區清理堆積物,避免危害公共安全


114-01-22春節期間氣溫驟降,應多加留意建築物外牆磁磚掉落

114-01-22既存違建外部構造須檢查北市呼籲過年前排除隱患,確保公共安全

114-01-16臺北市歲末年終大型百貨賣場及大型餐廳公安聯檢不合格重罰12

114-01-15安全無假期年前檢查提醒工地防護措施,讓施工平安過新年

114-01-03臺北市歲末年終大型百貨賣場及大型餐廳公安聯檢春節安全有保障


桃園市

113-12-31  114年度桃園市招牌廣告及樹立廣告執行計畫
 
113-12-31  114年度桃園市政府影響公共安全既存違章建築處理計畫 


BUILDINGFOCUS:建管報導

202520242023〕〔2022〕〔2021〕〔2020〕〔2019〕〔2018〕〔2017


建築管理業務    延伸連結

 ◆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臺中市  臺南市  高雄市


2025年4月19日 星期六

【高雄市】苓雅運動園區 Kaohsiung Highline Park(中正運動場改造)

 

2025-01-19全新苓雅運動園區蛻變而生 高市府打造環保永續的全民運動場

【高雄訊】苓雅運動園區Kaohsiung Highline Park蛻變而生,兼具永續、綠能、環保、共融,為響應2025地球日「Our Power Our Planet」主題,高市府今(19)日特別選定於此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也象徵苓雅運動園區全新登場,市長陳其邁率市府團隊及多位立委、在地議員們共同出席。

他指出原中正體育場是高雄重要的門戶,歷經三年的改造,將華麗轉身為全民的運動場,開放的空間沒有圍牆、仰望藍天,結合周圍各項運動的多樣設施,未來會成為市民朋友運動、顧身體的最佳所在。


陳其邁表示,原中正體育場陪伴高雄市民走過40個年頭,曾是搖滾天王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來台演出場地,如今在邱文傑建築師的構想、市府團隊的努力及議會的監督下,歷時三年的全面大改造,結合循環經濟、環保、永續發展的理念,拆除原有看台三分之二的結構,重生為環保石籠外牆,二樓長約600公尺的高架天空步道則保留歷史結構,融合創新設計,誕生全新風貌的苓雅運動園區。

隨後他為10個跑團、百名跑者試跑新設的天空步道鳴槍,讓跑者們以制高點的全新視角,率先體驗在運動之餘也能欣賞新舊交融的高雄市景之美。

為響應世界地球日,採取綠色行動,共同保護地球,陳其邁與多位來賓一起踩踏飛輪發電,呼應「全民綠行動,地球更有力」主題,他也提到樂團Coldplay倡議環保,之前在高雄開演唱會時,舞台部分電力是由歌迷踩踏飛輪發電,邀請民眾趁著地球日活動,一起來體驗飛輪踩踏發電,讓健康與環保兩者兼顧,他強調市府會盡力將高雄的生活環境照顧好,落實節能減碳,邁向淨零碳排。

運發局表示,全新亮相的苓雅運動園區特別與環保局合作,結合2025世界地球日活動,舉辦大型嘉年華活動,吸引超過4,000名民眾熱情參與,現場有環保體驗、運動體驗、美食市集等逾百個攤位,透過企業團體及環境教育場域的闖關遊戲,推廣綠色生活與環保減塑行動,並有獎項豐富的摸彩活動,讓市民以輕鬆有趣的方式認識綠色能源、淨零生活及運動健康的重要性。

運發局進一步說明,未來「苓雅運動園區 Kaohsiung Highline Park」也將串連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苓雅運動中心及捷運O9聯合開發案,形成高雄新的運動與文化核心,成為高雄旅遊的新景點,將可吸引更多遊客、市民享受這片充滿活力與創意的都市新地標。


2022-06-29中正運動場華麗轉身 陳其邁宣告Kaohsiung Highline運動公園計畫啟動

【高雄訊】中正運動場華麗轉身!高雄市長陳其邁今(29)日偕同林欽榮副市長與市府團隊,由立法委員趙天麟及市議員黃捷、張漢忠、陳慧文、黃文益、陳致中等民意代表一同見證下在倒數後揭幕鳴笛,宣告「中正運動場開放場域改造工程」第一階段拆除工程正式動工,實現嶄新的城市願景意象。陳其邁說明Kaohsiung Highline運動公園計畫,推倒水泥高牆,採用更生態的工法施作,配合衛武營及東苓雅區開發,加強整合更多各式不同生活、休閒、運動等功能,相信未來將大幅翻轉東苓雅區的地景與地貌,提供市民友善生活休憩空間。

整合所有資源推動市政建設,陳其邁致詞感謝體育界以及各單項協會的支持,充分參與運動公園的改造運動,並保存原有運動機能和各單項活動場域;同時也感謝立委、議會的支持,指出後續連接衛武營場地相關的Highline計畫、鳳山中城計畫以及建軍站的招商,此外配合捷運O9站的聯合開發,相信徹底翻新、完工後,原舊建築活化再利用,藉由Highline方式展現不同層次的活動空間,讓身兼高雄門戶的中正路華麗轉身大改造。

陳其邁祝福工程如期如質完工,盼加速推動讓東苓雅區、衛武營整體串接成為高雄新都心,並說目前疫情慢慢趨緩,逐步恢復正常的生活,市府也大力興建更多運動設施,如左營、大寮、技擊館運動中心的成立等13個場地,希望加速推動國民運動中心,打造舒適的休閒運動環境。

工務局表示,預定投入3億元經費進行改造,透過與捷運O9站聯合開發模式,後續將轉型成同時具有休閒、運動、購物及餐飲等綜合性機能的地標。而規劃中的中正運動場未來新面貌,將田徑場三分之二看台打掉,採取減量設計,打除後材料回收再利用,將塑造成綠意山丘,傳統的體育館將蛻變轉型為複合式運動場館,除了更符合都市生活空間,也全數保留原有運動功能,創造出開闊、綠意的運動、遊憩步道,串聯中正運動場、衛武營等空間,提昇高雄東區嶄新的面貌,預計113年完成。



2022-03-15中正運動場華麗轉身成為Kaohsiung Highline

「中正運動場」位於中正一路與中山高速公路交叉處,在國家體育場、衛武營等建築相繼落成之後,中正運動場的地位漸漸被取代,些許斑駁的油漆還隱隱散發時代的光彩。高雄市政府今日(15日)上午假萬豪酒店10F宴會廳舉辦「中正運動場華麗轉身成為Kaohsiung Highline」記者會,宣示中正運動場將從原封閉式場所改造成開放式場域,並導入公園遊憩、商業服務及既有運動設施更新等未來開發願景,同時說明中正體育場西側捷運O9聯合開發案規劃方針及公益性。改建工程預計5月動工,至113年完工。

  副市長林欽榮表示,隨著時代的演進,台灣人民自由與生活意識高漲。現代人的都市生活中,健身、瑜珈、散步、騎自行車,甚至滑板、跑酷等極限運動,不僅是健康指標,更是一種浪漫生活美學。我們認為新時代的運動場,不應只是劃定規則與秩序的競賽場地,更應該是居民享受生活,能夠創造美好回憶的場所,並以開放的空間梳理周遭的交通節點,透過運動場的機能帶動捷運的使用與創造站點特色,同時打造一個高雄市的新生活地標。

  副市長林欽榮也說,為配合中正體育場之改造,形塑整體運動園區,高雄西區門戶-O9技擊館站土開大樓,以【新運動樂活園區】為發展定位與周邊運動設施鏈接,以裙樓天空跑道環繞規劃設計,運用空橋串聯中正體育場,全民新健康生活成形,並引入公共托育中心、運動中心設施等,將為全台最大運動休閒生活聚落。本案目前正進行都市計畫變更程序,預計112年第二季招商公告,開發總量體約12萬坪,透過中正體育場先行完成改建成為新穎複合運動場所,本案串聯開發具發展潛力。

  工務局新工處指出,在過去,運動是競賽、榮耀和力量;運動場就是以公平的規格設計出來,實現競賽、爭取榮耀和彰顯力量的建築。然而現今大眾認知到運動場建築與日常生活的關係是非常密切,所以需要重新詮釋運動的現代性,打破建築對運動形式的定義,使運動場建築成為公共自由的都市開放場所,並置入各項生活機能與運動場所結合共生,讓運動與生活,自由的在環境裡交會融合,成為符合居民需求與時代思想的新運動精神。

  未來,中正運動場的看台改造成為山丘,形成一個自然的運動場域和路徑,這個環形的休閒空間和運動場融合在一起,城市的休閒生活也與運動競技產生關係,同時成為高雄市民的開闊公園,休閒、運動、購物、餐飲、共生辦公,多種機能空間扮演不同生活角色,在不同族群的交流之間融會貫通,走出捷運站,便是高雄市的新地標,也是市民新生活回憶的集散地。













中正運動場 - 維基百科



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住宅法。整體住宅政策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於今(27)日召開「住宅法修法系列公聽會(一):社會住宅之現況及展望」,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表示,「社會住宅租金分級收費原則草案」已參採民間團體所建議,希望廣納身分別與所得狀況提供合理照顧,近期將完整公布。對於弱勢者的照顧,會積極介接衛生福利部及社會福利團體共同以「軟硬合作」方式,讓入住社會住宅的弱勢者能有充夠支持。

青年學生照顧部分,則會與教育部合作,透過包租代管政策為學生提供在校外租屋的支持、確保居住權益,並在相關會議納入青年及學生代表,一起進行居住議題討論。

內政部指出,「百萬租屋家庭支持計畫」今(114)年至121年持續就「直接興辦、包租代管、租金補貼」三大方向努力,協助青年、新婚家庭、弱勢族群及學生能有安穩住所。今日公聽會中有關提升國內社會住宅用地供給之建議,包括審議中的區段徵收或市地重劃等整體開發案件,已與縣市政府取得共識,會積極留設土地供興建社會住宅使用,也與交通部共同就運用捷運場站增額容積,必須優先用於社會住宅興建,以符合TOD大眾運輸導向及全民共享發展效益目標。

同時強化與民間合作機制,以擴大民間參與社會住宅政策推動量能。因應新修正之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後續必須調整相關政策,並要求地方政府在推動整體開發時,也必須承擔起社會住宅興建責任。

內政部強調,住宅法是保障全體國民居住權益,實踐我國居住正義的重要法律,而社會住宅則是政府落實國人居住協助的重要措施,因此,無論是法令修正、社會住宅入住身分資格、分配比例、租金訂定、租賃市場監督、居住需求調查更全面及設置社會居住登記平台等調整,皆須詳細評估政策對於各族群居住權益之影響。

因此,內政部會持續邀集各方研商與凝聚共識,適時檢討住宅法及相關規定,以回應民眾對於社會住宅的需求與期待,共同為下一代及更長遠的住宅政策發展來努力。




國土管理署表示,日前住宅法修正案已三讀通過,擴大公益出租人認定範圍及擴大照顧育兒家庭,且租賃契約資料不得作為查稅依據也完成入法,目前公益出租人已有12萬6,131件減徵房屋稅,9萬3,533件減徵地價稅及12萬2,778件減徵綜合所得稅,並持續增加中。此外,政府近年也積極推動社會住宅、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及中產房貸支持專案等重大政策,已有超過100萬戶家庭受惠,實質減輕國人居住負擔已有成效。

多元方式興辦社會社宅遍地全台 113年可達12萬戶

國土管理署表示,截止至112年11月底,直接興建社會住宅已達成91,189戶,社會住宅基地並已遍布全台本島各縣市,目前就國有財產部分已盤點出250處土地可適宜興建社會住宅,預計可興建7萬戶。此外,也將透過捷運TOD、科學園區或是工業園區開發規劃社會住宅用地,以及土地開發、聯合開發、整體開發、合作開發及都市更新之分回或回饋社會住宅等方式興辦,明(113)年底可望達成直接興建12萬戶社會社宅目標。

社宅包租代管將達成8年8萬戶目標

國土管理署進一步表示,除持續興建社會住宅外,另有包租代管計畫同步進行中,運用民間住宅資源及包租代管業者專業管理,協助一定所得以下或社會經濟弱勢者租屋。

自106年底開辦以來,至112年11月底有效契約數計6萬5,373戶,達每季增加約7,000戶之媒合量能,預計113年能如期達至8年8萬戶目標。此外,從一開始於6都試辦,至今已完成臺灣本島19縣市均有租屋專業服務的環島里程碑,以擴大民眾租屋協助範圍。今年包租代管計畫進入4.0,主動幫房客接軌300億租金補貼專案,及提供長者換居服務,減輕民眾租屋負擔及完善居住品質。

照顧戶數再創新高 300億租金補貼開辦核定已達32萬戶

另為照顧廣大租屋族群,行政院自111年度起推動「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計畫」,減輕一定所得以下且無自有房屋租屋家庭之居住負擔,並針對單身青年、新婚、育有未成年子女家庭或弱勢家庭提供加碼,111年度核定27萬餘件;112年度為擴大協助更多租屋族,更推動隨到隨辦、舊戶帶入申請、申請年齡下修至18歲等多項簡政便民措施,截至112年11月底,申請件數已逾52萬件,已核定32萬件。

中產房貸支持專案已協助46萬戶,各項優惠貸款17萬戶受惠

國土管理署表示,因應過去三年疫情加上持續升息,很多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為了減輕民眾生活負擔,中央依據疫後特別條例,推動「中產以下自用住宅貸款戶支持專案」,本專案今年6月開放申請,累計迄今逾73萬戶申請,已有45.6萬餘戶受3萬元支持金協助,實質減輕中低薪房貸族的居住負擔及生活壓力。

另內政部協助財政部青年安心成家及農業部青年安居等2項購屋優惠貸款為期3年利息補貼,約可協助20萬戶房貸戶減輕利息負擔,再加上內政部現有自購修繕住宅貸款利息補貼及其他各項優惠貸款已提供17萬戶優惠利率,使房貸戶利息負擔大為降低。

國土管理署最後表示,讓「租」或「買」都能減輕居住負擔,這是政府持續努力與精進的方向,現已實施社宅興辦、包租代管、300億租金補貼及中產以下自用住宅貸款戶支持專案等措施,未來也會持續跟社會溝通,讓減輕居住負擔的政策能持續向前行。

2023-11-21「住宅法」修正案三讀通過 林右昌:租賃契約不得作查稅依據並擴大照顧育兒家庭

立法院今(21)日三讀通過「住宅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內政部長林右昌感謝立法院全體委員及朝野黨團的支持,順利完成修法作業。林右昌表示,為讓房東放心出租、房客安心承租,這次修法明定公益出租人租賃契約資料不得作為租賃所得、房屋稅及地價稅查核依據,藉此鼓勵屋主成為公益出租人,以照顧更多弱勢族群;同時為減輕育兒家庭租屋負擔,放寬政府住宅協助措施的經濟或社會弱勢資格,從原本須育有3名以上未成年子女調整成2名,擴大政府扶持範圍,以實際行動保障育兒家庭居住權益。

此外,因應實務情形,這次修法也增訂房東將住宅出租給社會福利團體,再轉租給符合租金補貼申請資格的房客,也可認定為公益出租態樣,可享有每屋每月最高1萬5,000元綜合所得稅免稅額,以及房屋稅與地價稅比照自住稅率的優惠。

內政部指出,未來將持續鼓勵更多房東加入公益出租人行列,一同用好房做好事,也會持續跟社會溝通,讓減輕居住負擔的政策能持續向前行,落實安居樂業的施政目標。

政府為鼓勵房東成為公益出租人,消除房東會被查稅的疑慮,內政部今(15)日部務會報通過「住宅法」第3條、第15條、第16條修正草案,增訂租金補貼不得做為追溯課徵稅捐的依據,並有條件放寬公益出租態樣,鼓勵更多房東一同「用好房、做好事」,加入公益出租人行列,將房屋出租給有需要的民眾。

內政部表示,考量經濟或社會弱勢的民眾,實際租屋狀況,這次修法放寬公益出租的態樣,明訂房東將房屋出租給社福團體後,再由團體轉租給符合租金補貼申請條件的房客,住宅所有權人或房屋納稅義務人,將能被認定為公益出租人。

另增訂公益出租人的租賃契約資料及租賃所得,不得作為綜合所得稅、地價稅及房屋稅的查核依據,排除稅捐稽徵法第21條第1項第3款,稅捐未於規定期間內申報,核課期間為7年的規定,讓房東放心的成為公益出租人。

 內政部指出,政府肯定並感謝房東將房屋出租給申請租補的房客,提供公益出租人可享綜合所得稅,每屋每月最高1萬5,000元免稅額,以及房屋稅與地價稅比照自住稅率的優惠,近三年來全台公益出租人已突破10萬人,可見房東已逐漸接受房客申請租金補貼,並認知成為公益出租人對自身是有好處的。

這次「住宅法」修正,就是要創造讓房東能放心出租,房客安心承租的租屋體系,修正草案將陳報行政院審查後,儘速送請立法院審議。



行政院會今(8)日通過內政部擬具的「住宅法」第23條修正草案,將函請立法院審議。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此次修法是為了鼓勵住宅所有權人參與「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計畫」,以利增加提供居住、長照、身障、幼托等服務空間,因此將每屋每月租金收入免稅的額度由原來的新臺幣「一萬元」調高為「一萬五千元」,並且明定相關契約不得作為租賃所得的依據,以免除房東被課稅的擔憂。藉此政策誘因提升房東參與意願,進而增加包租代管的住宅供給,對於想出租房子的房東、有居住需要的國人,以及為了擴增長照、幼托服務據點的政府,都是三贏。

內政部表示,為鼓勵住宅所有權人參與社會住宅包租代管,增加住宅所有權人參與誘因,將持有的住宅出租予主管機關、租屋服務事業轉租及代為管理等,同時活絡租賃住宅市場,因此擬具「住宅法」第 23 條修正草案。

該草案修正要點如下:

一、住宅所有權人於其住宅出租期間所獲租金得減徵所得稅之但書規定,由每屋每月租金收入免稅額度不得超過新臺幣「一萬元」修正為「一萬五千元」。
 
二、增訂住宅所有權人所簽訂該租賃契約資料,不得作為該住宅所有權人租賃所得查核依據。











行政院院會今(8)日通過「住宅法」第23條修正草案,主要是針對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計畫的房東,提高租金所得稅免稅額度,提升房東參與誘因,並同步考量部分房東擔心參與計畫,有被追溯課徵稅捐的疑慮,因此,修法新增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的租賃契約資料,僅作為租稅減免使用,不得作為租賃所得查核的依據,以鼓勵房東加入深具公益性的包租代管政策,讓房東安心參與,加速推動計畫。修法重點臚列如下:

一、住宅所有權人租金所得免稅額度,由每屋每月租金收入免稅額度不得超過新臺幣「1萬元」修正為「1萬5,000元」。

二、住宅所有權人所簽訂該租賃契約資料,不得作為該住宅所有權人租賃所得查核之依據。

修法增進租賃住宅供給 滿足民眾多元租屋需求

內政部強調,本次修法擴大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的房東優惠,就是希望藉此鼓勵房東加入租屋協助行列,透過公、私部門齊心努力,協助無力購屋的家庭,有更多元的居住選擇,展現政府積極推動政策的決心,落實照顧青年及弱勢安居的目標。修正草案今院會通過,將儘速送請立法院審議。

106-06-15

配合今(106)年111日修正公布之「住宅法」,內政部於今(15)日部務會報通過「內政部住宅審議會設置辦法」草案,將由內政部邀集相關機關、民間團體及專家學者成立住宅審議會,負責審議全國性住宅計畫、評估社會住宅對弱勢者的保障等,以建立住宅審議機制,加速社會住宅推動。

內政部指出,「內政部住宅審議會設置辦法」草案包含3項重點:第一,明定住宅審議會的任務,包含諮詢、審議住宅計畫、評估提供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入住比率及區位分布、評鑑社會住宅事務等;第二,規範住宅審議會的組成及運作方式,要求應納入社福、地政、都計、建築、財政、住宅、熟悉原住民族事務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及民間相關團體代表;第三,明定住宅審議會得推派委員實地調查或組成專案小組審查,並得邀請公民或相關團體代表列席說明。

內政部表示,「內政部住宅審議會設置辦法」草案將依法制作業程序,於近期發布施行,內政部也將儘速據以成立內政部住宅審議會,並規劃由部長擔任召集人,展現政府重視居住正義之決心,俾利住宅審議制度的早日落實,使住宅政策更加周延完善。


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住宅法及相關子法彙整
  

整體住宅政策    行政院104915日院臺建字第1040049577號函核定

BUILDINGFOCUS社會住宅政策


為達成蔡總統提出的820萬戶社會住宅目標,在各界的努力下,立法院於今(23)日三讀通過「住宅法」修正草案,以具體協助地方政府解決社會住宅的土地取得、經費來源及人力組織等問題,落實居住正義,照顧弱勢及青年族群的居住需求。

內政部表示,目前我國「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約有7,281戶,占全國住宅總量之0.08%,相較於日本及韓國5%,已明顯偏低,更遠低於歐洲國家的30%以上比率。我國社會住宅興建不足,主要由於地方政府興辦的土地取得不易、經費財源不足及無專責人力組織等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這次「住宅法」修法涉及社會住宅部分有4項重點。包括:第一,在社會住宅土地取得方面,地方政府需要的社會住宅用地如屬於應有償撥用的公有非公用土地,得辦理長期租用,以減輕地方政府取得土地的成本。第二,在經費方面,增訂中央及地方住宅基金來源,並將成立社會住宅融資服務平臺,提供地方政府興建社會住宅的長期低利資金,協助地方政府解決財源問題。

第三,在人力組織方面,明定主管機關得設立、指定或委託專責法人或機構辦理社會住宅,以因應社會住宅興建營運的專業性及人力需求。第四,在稅賦減免方面,社會住宅興辦期間的地價稅及房屋稅得予適當減免,並免徵營業稅,以減輕地方政府或民間興辦社會住宅的稅賦負擔;為鼓勵屋主將房屋出租予符合租金補貼申請資格者,新增綜合所得稅及地價稅租稅優惠規定。

此外,本次修法也包括修正住宅補貼、住宅市場、居住品質及居住權利平等專章等部分條文,未來亦將朝「健全住宅租售市場」、「提供多元居住協助」及「提升居住環境品質」等3大面向,擘劃未來住宅發展。

根據內政部近日民調顯示,近88受訪民眾支持政府推動社會住宅政策。這次法案順利三讀通過,內政部相當感謝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本會期趙召委天麟、上會期黃召委昭順及所有參與提案或審查委員的辛勞及付出,在朝野達成共識下,使法案於本會期通過。
另為讓住宅與房產資源合理利用與分配,提供一般家戶、青年、弱勢族群在居住選擇上更多元合適的機會,除積極修正「住宅法」健全相關配套機制外,亦擬訂「社會住宅興辦計畫」,規劃興建12萬戶社會住宅及包租代管民間空餘屋8萬戶,來達成8年興辦20萬戶社會住宅,並於今年1129日報請行政院核定。

後續將由中央各部會與地方政府加強通力合作,包含社會住宅政策宣導、地方政府執行經驗分享、相關單位意見交流及實際案例參訪,透過由中央舉辦「社會住宅中央與地方共識營」及六直轄市輪流每兩個月舉辦一次聯繫會報,以深度瞭解地方政府執行經驗及具體建議,並凝聚各界共識以利社會住宅之推動,致力打造高品質無障礙的社會住宅,並促進社會住宅與當地社區的融合,期許社會住宅能成為讓人住進去會幸福與驕傲的住宅。





行政院會今(1)日通過內政部擬具的「住宅法」修正草案,將函請立法院審議。

行政院長林全表示,本次修正是推動安心社會住宅政策的配套,目的是打造高品質、無障礙的住宅環境,達成總統所宣示8年內辦理20萬戶社會住宅的政見,落實居住正義。

林院長表示,本案是行政院的優先審議法案,請內政部積極與立法院各黨團溝通,尋求支持,儘速完成修法程序。

內政部表示,「住宅法」於民國1001230日公布,並自公布後1年施行。為因應國內社會及經濟情勢快速變遷,並兼顧有效落實相關住宅政策及保障人民的基本居住權利,因此擬具「住宅法」修正草案。


  
為達成蔡總統提出的820萬戶社會住宅目標,經內政部多次密集開會研商,於今(14)日部務會報通過「住宅法」修正草案,近日將報送行政院審查,希望在下會期送進立法院審議,儘速完成修法。以協助地方政府解決社會住宅的土地取得、經費來源及人力組織等問題,落實居住正義,照顧弱勢及青年族群的居住需求。
 


行政院長毛治國今(7)日在行政院會聽取內政部「整體住宅政策」報告後表示,該項政策的核心在於實現憲法保障國民基本人權的精神,讓國民擁有適合居住且有尊嚴的居住環境,逐步達到居住正義的政策目標。請內政部根據政策規畫構想,研擬各項具體措施,並請地方政府一起合作,共同落實照顧國人居住需求。

毛院長指出,整體住宅政策主要內涵包括建全住宅租售市場、提供多元居住協助以及提升居住環境品質等政策。具體作法上,在短中期提供租金補助、社會住宅、無障礙改善獎補助及耐震評估獎補助,另也將規劃青年生活住宅、提供更多社會住宅等多項措施,有助於落實居住正義,請相關部會持續努力。

毛院長進一步表示,針對青年族群普遍反映無力負擔高房價的現象,內政部特別參考國際經驗,評估在適當地點、區位,結合交通、產業、教育等生活機能需求,特別提出「青年生活住宅」構想,以青年可負擔價格,出售予符合資格條件的青年。且為避免少數人得利,達到相對公平的效益,將規劃限制轉售對象、價格及由政府優先買回等法律機制,成為封閉型的福利住宅,避免受一般房地市場交易價格的影響。具體作法將由內政部進一步研議,也歡迎各界提供意見。透過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提供「青年成家」的圓夢機會。

根據內政部的整體規劃,在「住者適其屋」的原則下,政府以滾動方式檢討,調整多元住宅政策,以滿足「租屋、購屋、改屋」等3大類住宅需求。

內政部表示,針對租屋的部分,為滿足弱勢家庭租屋需求,除了衛福部已提供1.5萬戶低收入及身心障礙者租金補貼外,政府將再擴增弱勢租屋戶(家庭年所得在20%分位點以下或最低生活費1.5倍以下之家庭)的租金補貼,補助戶數將由25,000戶增加至5萬戶,預估每年度中央政府需負擔經費約20億元;此外,中央政府已編列676仟餘萬元,自103年至11210年間,補助地方政府興辦社會住宅相關經費,預期在112年將社會住宅的數量提升至34千戶,並將視政府稅收及財政狀況,盡力協助地方政府興辦社會住宅。

內政部指出,針對購屋部分,為滿足青年購屋需求,政府除透過財政部「青年安心成家貸款」措施,降低青年購屋利息負擔外,內政部也初步規劃興辦「青年生活住宅」,短中期以2萬戶為目標,以可負擔價格出售予符合資格條件的青年,並運用相關管制措施,避免回流至一般房屋買賣市場,以落實照顧青年的目標。

內政部進一步表示,有關改屋需求的部分,根據內政部的統計,我國總住宅量中,超過4成是沒有電梯的舊式公寓,為因應我國步入高齡化社會需求,內政部將於10年內,計畫補助辦理5層樓以下舊式公寓住宅,增設1萬棟無障礙電梯及2萬戶私有住宅專有部分無障礙設施改善,以協助居家長者及行動不變者改善居住品質。

內政部補充指出,考慮臺灣地震頻繁,為協助民眾了解所居住之房屋的結構安全性,預計10年內,補助辦理老舊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10萬棟、詳細評估2萬棟、結構耐震補強工程補助1萬件,以提升居住安全。






















104-05-11整體住宅政策

一、內政部刻正依據本院94年核定之「整體住宅政策」、100年核定之「101-104年整體住宅政策實施方案」及1011230日施行之「住宅法」推動相關住宅政策,現行住宅政策係讓國民依其不同之需求與財務條件,選擇以購屋或租屋方式取得適宜之住宅,對於中低收入之無自有住宅家庭,以提供購屋貸款利息補貼來協助。對於收入較低之無自有住宅家庭,則提供租金補貼及只租不售之社會住宅來協助。

二、由於整體住宅政策已屆10年未檢討修正,另依住宅法第5條規定,內政部應擬住宅政策,報請本院核定;經內政部於10425日報本院審查,並於10457日於本院第3447次會議報告,並奉院長核示,整體住宅政策主要內涵包括建全住宅租售市場、提供多元居住協助以及提升居住環境品質等政策。具體作法上,在短中期提供租金補助、社會住宅、無障礙改善獎補助及耐震評估獎補助,提供多項措施,有助於落實居住正義,請相關部會持續努力。

三、制定「整體住宅政策」的基本原則

(一)健全市場機能:
本自由經濟之精神,從法令面健全住宅租售市場供需雙方公平交易機制,從制度面建置及發布充份住宅市場相關資訊,並加強推動住宅金融機制及住宅市場的供需引導,促成住宅租售市場的適當供需,確保供給者及消費者雙方的權益。

(二)維護社會公義:
以國民家庭所得及弱勢狀況作為住宅補貼主要考量,整合政府組織及資源,強化輔助租賃措施,以實質補貼或行政協助,使中低所得國民及弱勢者居住於適宜之住宅。

(三)鼓勵民間參與:
鼓勵私部門及第三部門共同參與,引入民間的資源及活力,從個別住宅到社區及城鄉環境,由點而線而面,透過補助及評鑑獎勵制度鼓勵民間參與,以建構資訊透明化及優良生活環境。

(四)保障居住權利:
從市場面及居住品質面保障國民承租或承購住宅的機會可近性及多元性,增加無障礙人性化住宅之供給,以創造適合老人、永久性及暫時性身心障礙者、婦女、兒童及少年,均可無礙生活的居住環境,減少社會歧視及排擠,進而傳達社會融合及尊重人權的生活態度。

(五)居住安全
推動住宅性能評估制度,以結構安全、防火安全、無障礙環境、空氣環境、光環境、音環境、節能省水及住宅維護等8種評估類別與4階性能等級,鼓勵新建住宅申請住宅性能評估,既有住宅則針對其評估費用給予補助,以鼓勵建築品質之提升。

(六)住宅無障礙
推動無障礙住宅,協助民眾改善住宅基礎設施,期達成確保住宅改善基礎設施,達到居住環境無障礙之功能,延伸個人私領域專用部分達到無障礙住宅設計,並以改善肢體障礙及高齡者之行動不便為首要考量、逐步打造全齡化、健康、安全及友善之建築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