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https://www.moeacgs.gov.tw/


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

https://www.liquid.net.tw/cgs/public/


地調所更新全臺土壤液化潛勢圖資網路年底同步上線

2021-12-30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將於今年底12月30日更新全臺土壤液化潛勢圖資,最新圖資將同步公開於地調所「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與「地質資料整合查詢系統」等網路查詢系統,同時也收錄於《臺灣土壤液化潛勢圖集與說明書》,歡迎各界查詢與參閱。

  此次資料更新有臺北市、新北市、宜蘭縣、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等9縣市,其中臺北市士林區、萬華區,新北市蘆洲區、三重區、新莊區、五股區、板橋區,宜蘭縣頭城鎮、礁溪鄉、宜蘭市、羅東鎮、冬山鄉,臺中市大甲區、大安區、清水區、梧棲區、龍井區,彰化縣伸港鄉、和美鎮、花壇鄉,臺南市善化區、安定區、安南區、永康區、南區、仁德區,高雄市永安區、燕巢區、橋頭區、仁武區、林園區,屏東縣屏東市、麟洛鄉地區有較大變動。

  地質調查所自民國81年起,即開始針對平原區地下地質調查與相關地質災害評估。105年美濃地震後行政院指示地質調查所公開全臺土壤液化潛勢圖後,地質調查所分年分期陸續發布,於108年11月完成全島圖資公開。本次更新內容,結合了近年來陸續完成的調查資料,也包含105至106年內政部「安家固園」計畫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加強土壤液化調查的鑽探資料,以及地質調查所後續補充調查資料,並統一進行分析評估。土壤液化潛勢圖資之更新,納入了最新的調查資料與成果,以期更加掌握災害潛勢。

  最新圖資已於土壤液化資料查詢系統上線,您可以用電腦或手機均可以查詢特定住址的液化潛勢和相關說明。若您查詢結果顯示為建築物坐落於中、高潛勢區時,也請勿過度擔心,可以依循查詢系統中「土壤液化Q&A」提供的簡易自主檢查,包含如:是否依88年12月29日修正「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與解說」後所設計之建築物;建築物是否具有地下3層以上地下室;建築物基礎形式採用樁基礎等;或是如仍有疑慮,可請專業技師進行諮詢與診斷。


臺灣地質知識服務網


地質知識網絡 | Facebook


地方特色地質網


地質調查所出版品




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

【彰化縣】縣定古蹟芬園庄役場


110-12-25

彰化縣政府為致力推動文化資產保存,協助芬園鄉公所修復本縣重要文化資產「縣定古蹟芬園庄役場」,鄉公所今(12/25)日辦理施工前說明會暨開工祈福典禮,由副縣長林田富代表縣長王惠美出席,與鄉長林世明及與會貴賓一同祈求工程執行順利,並與鄉親分享維護文化資產的喜悅。 






  「縣定古蹟芬園庄役場」位於芬園鄉中心,建築建於民國24年(昭和10年、西元1935),建築物風格簡潔,保留日治昭和時期的建築元素,整體的建築設計融入當地的閩南式建築,四坡落水的屋頂、水平垂直的建築非常具有當代建築特色,為日治時期庄役場辦公廳舍的典型,在目前國內日治時期庄役場建築既存者已相當少見,芬園庄役場建築保存更顯珍貴,見證芬園鄉開發過程,具備歷史文化價值,更是伴隨許多在地民眾成長,成為芬園鄉民重要的生活記憶。 

  副縣長林田富表示,芬園庄役場極富歷史文化價值,彰化縣政府於103年5月30日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並依文化資產保存修復程序辦理後續之修復規劃,於107年4月完成「縣定古蹟芬園庄役場緊急保護鋼棚架工程設置計畫」;108年2月完成「彰化縣縣定古蹟芬園庄役場修復及再利用計畫」;110年3月15日完成「芬園庄役場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委託規劃設計(含因應計畫)」。縣府積極向中央申請地方創生活化計畫工程,核定計畫總經費4,500萬元,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3,600萬元、縣府編列配合款450萬元、公所編列自籌款450萬元,於今日辦理施工前說明會暨開工祈福典禮。 

  縣定古蹟芬園庄役場地方創生活化計畫工程工期約360日曆天,預定於111年底修復完成,後續縣府將輔導鄉公所藉由文化部地方創生活化計畫,推動其成為文化資產修復活化的重要據點,結合周邊文化資產景觀,如芬園寶藏寺、花壇虎山巖等,使兼具地方人文特色及文化資產保存價值之芬園庄役場能順利使其軟硬體到位,未來除作為地方的文化客廳外,也能深化連結土地與人民的歷史傳承,以提升文化內涵來提振地方文化經濟讓彰化更美好。 

  與會貴賓還有立法委員黃秀芳、彰化縣議員莊陞漢、縣政顧問許玲華、彰化縣文化局副局長吳文昇、規劃設計單位軸組聯合建築事務務所陳柏年建築師、當代營造有限公司簡賢明先生及各級民意代表與地方仕紳等。








2021年12月25日 星期六

【臺北市】市定古蹟學海書院




萬華184年歷史的清朝「學海書院」今日開工 預計整修3年再現臺北豐厚歷史文化

110-12-22

本市現存唯一書院建築的私有古蹟「學海書院」(現為高氏宗祠)今日舉辦第一期修復工程開工典禮,工程將進行前廳、正廳建築整體及內部木雕、石雕、泥塑、彩繪等建築裝飾工藝修復,除將完整保留古蹟的原有風貌外,也為萬華地區再添一處歷史文化場域,讓民眾體驗艋舺傳統深厚的歷史風華!

本局田瑋副局長出席開工儀式時,細數三年來學海書院籌劃修復作業的過程,並表示市府透過與高氏宗族持續溝通,促成公私部門攜手合作修復文化資產,並輔導建築師向文化資產局報告相關計畫,為了修復學海書院,修復團隊仔細研究資料,針對建物中許連成師傅的彩繪、匾額、木雕以及石雕都進行了詳細調查,學海書院全案修復經費預估需要1億1500萬元,市府將補助其中四成,並向文化資產局爭取補助四成,希望對外開放時不只展示書院建物形式,也要呈現高氏宗族的歷史、艋舺的發展文化、文化資產的修復過程和所有參與者的努力的努力,並表示萬華地區還有包括艋舺謝宅、洪氏祖厝及剝皮寮歷史街區等重要古蹟,期許這些文化資產都能將文化向下紮根,讓臺北成為一個光榮的城市。

「學海書院」創建於清道光17年(西元1837年),為清朝淡北最高學府,同治和光緒年間分別設置的艋舺義塾和淡水縣儒學皆附設於學海書院之內,足見其重要性。日治時期高氏宗族承購改作宗祠至今。學海書院最著名之院長為陳維英(1811~1869)先生,地方人士尊稱為「陳老師」,其居所則稱之為「老師府」(於今日臺北市大同區大龍峒)。同治3年(西元1864年),學海書院重修,落成後,院長陳維英題掛聯一對「學知不足教知困自反自強古人云功可相長也」、「海祭於後河祭先或原或委君子曰本其當務之」,目前楹聯仍懸在講堂兩側牆面,乃書院之珍貴之歷史文物。而建物中保存臺灣北部重要彩繪匠師許連成師傅之多幅彩繪作品,更是修復工程中保存的重點之一。

在本府與高氏宗族的攜手合作下,本局自108年至今已陸續補助1500餘萬元,協助進行「修復及再利用計畫」、「修復工程規劃設計暨因應計畫」、「木構件蟲蟻緊急搶修工程」及修復工程,並協助申請文化部補助經費;學海書院因規模龐大且建築裝飾細膩,全案修復工程共分3期,預估耗資1億1500萬元,第一期工程將進行前廳、正廳建築整體及內部建築裝飾工藝修復,第二期工程規劃修復右護龍廂房、軒亭、及後廳建物,第三期工程為左護龍、景觀庭院、及建置再利用所需設備,以利未來活化文化資產 ,全案預計於113年底修復完工。透過本局與高氏宗族協調,修復建物時規劃以調查研究、舊照片、現況等依據回復原有外觀,並盡量維持建物內部的舊有材料,以保存清代書院的建築風華。

學海書院未來除了繼續作為宗祠使用外,也將規劃歷史展示空間,透過4大展示主題:「艋舺(萬華)聚落發展」、「書院歷史(朱熹哲學)與特色」、「高氏宗族歷史」、「書院建築特色及修復歷程」的展示再利用規劃,豐富文化資產的深度與廣度,本局期待未來學海書院修復完成後,能與龍山文創基地、剝皮寮歷史街區等萬華在地文化據點串連合作,深化萬華文化脈絡,保存艋舺的繁華記憶、展現萬華的文化風貌,更多本局文化資產及藝文活動訊息可上本局臉書專頁 [連結] 查詢。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中央政府各機關工程管理費支用要點

 

中央政府各機關以工程管理費支應網路行銷採購案之相關規範未臻明確,審計部促請改善

2021-12-23

行政院為規範中央政府各機關工程管理費之支用方式,訂有「中央政府各機關工程管理費支用要點」,經審計部查核發現,該支用要點對於工程管理費可否支應工程建設之網路行銷,尚無明確規範,衍生社會輿論爭議,經函請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下稱工程會)檢討改善,已於110年11月4日修正相關規定,以符實需。


審計部指出,行政院對於機關辦理工程所需之各項管理費用,已於「中央政府各機關工程管理費支用要點」中,規定可支用項目、經費提列方式及計價標準等,其中,該支用要點第3點第9款載明工程管理費可用於與工程相關之宣導,實務上多有透過媒體,將公共建設資訊傳達給社會大眾之案例,讓外界更能瞭解政府施政作為。


然而,隨著傳播媒體發展,宣導媒介日趨多元,透過網路社群媒體宣導工程建設已成為時勢所趨,但對於工程管理費可否支應工程建設之網路行銷採購案,上開支用要點卻無明確規範,甚有引發社會輿論爭議之案例,審計部遂於110年5月函請工程會通盤檢討該支用要點有無修正之必要。


審計部表示,經追蹤改善情形,工程會已於110年11月4日修正「中央政府各機關工程管理費支用要點」,明確規定以工程管理費支應與工程建設相關之宣導,如係透過平面媒體、廣播媒體、網路媒體(含社群媒體)及電視媒體辦理者,應符合預算法第62條之1有關應明確標示機關名稱,且不得置入性行銷等規定,俾利各機關遵循。


行政院(110年11月4日)院授工技字第1100201320號


中央政府各機關工程管理費支用要點第三點、第四點、第六點修正總說明

中央政府各機關工程管理費支用要點(以下簡稱本要點)於八十年八月十七日訂定,歷經多次修正,最近一次修正為一百年十二月七日。鑒於本要點距上次修正已近十年,為符現行工程實務執行所需,有通盤檢討修正之必要,其修正要點如下:

一、 隨著傳播媒體發展,宣導媒介日趨多元,以工程管理費支應與工程建設相關之宣導尚無疑義,惟如係透過平面媒體、廣播媒體、網路媒體(含社群媒體)及電視媒體辦理,應符合預算法第六十二條之一規定,爰修正文字,俾利各機關遵循。(修正規定第三點)

二、 修正工程管理費提列規定,敘明委託規劃、設計、監造、專案管理 等專業技術服務之委託費用另行編列,非屬工程管理費支用範圍; 配合機關委託技術服務廠商評選及計費辦法之附表名稱,修正相關文字,俾一致;另現行規定第六點工程委託專案管理之工程管理費之提列基準計算方式整併移至第四點第三款,及增訂工程委託具工程專業能力之機關代辦時,其工程管理費之提列基準。(修正規定第四點)





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部會報告【立法院】交通部「鐵道局新建工程與臺鐵局具體之分工協調及規劃」專題報告(110年12月2日)

 

110-12-02)立法院第10屆第4會期交通委員會第11次全體委員會議 

邀請交通部部長王國材就『鐵道局新建工程與臺鐵局具體之分工協調及規劃』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鐵道局新建工程與臺鐵局具體之分工協調及規劃專題報告

*交通部> 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0/1101202/03.pdf

  

壹、前言

主席、各位委員、各位女士、先生:

首先感謝各位委員對本部各項計畫之指導與支持。今天很榮幸代表本部就「鐵道局新建工程與臺鐵局具體之分工協調及規劃」案專題報告如下,敬請各位委員指教。

貳、 緣起

鑑於11042日第408次列車重大事故,行政院蘇院長遂於110429日指示「日後臺鐵的『重大』新建工程將由鐵道局辦理」,以及依據同日本部第1781次部務會報紀錄結論「鐵道局代辦臺鐵局的邊坡、橋梁、隧道及車站等新建工程,請儘速與臺鐵局協商辦理事宜」,辦理相關協調事宜。

臺鐵局及鐵道局兩局局長於同年5月26日會商後,接續由兩局幕僚召開會議研商彙整臺鐵局刻正 推動中之重大新建工程,於完成規劃並經核定後, 交由鐵道局代辦邊坡、橋梁、隧道及車站等設計、 施工(不含用地取得)者,計有4項(詳參附表-鐵道局代辦臺鐵局計畫項目表),因各項進度不一(部分尚在規劃階段),就可估算部分之工程經費概估約235.33億。旋即由鐵道局各工程處及臺鐵局各工務段、隊積極展開密集協商會議。

參、辦理情形

一、 協商歷程及辦理原則

兩局就雙方業務協助需求,於110年7月13日召開「代辦臺鐵局邊坡、橋梁、隧道及車站等新建工程」協商會議討論獲致共識:鐵道局原則辦理工程之設計與施工;計畫(或工程)核定前之可行性研究、綜合規劃(環評)等核定事宜,由需求單位(臺鐵局)辦理為原則,規劃階段鐵道局各工程處積極會同參與臺鐵局審查等相關事宜,設計施工階段鐵 道局接辦後,各工程處設計及施工時應注意施工安全並避免影響運安,加強施工安全防護設施及工程管理作為,並據以編列發包工程款及發包施工與監造。 

二、 辦理情形及進度

為有效管控及加速辦理進度,兩局於110年10月27日召開優先辦理項目研商會議,將24項計畫(或工程)依計畫需求及進度,分階段積極辦理,說明如下:

(一)第一階段優先辦理項目(計有7項):

1.「新馬彎道改善工程」代辦協議書已於10月20日完成用印,11月12日已完成「新馬站彎道改善委託規劃設計監造技術服務」契約移轉。(鐵道局東工處)。

2.「深澳線海科館八斗子K4+450~K4+520邊坡改善工程」 與 「宜蘭線 K9+815~885及K13+660~790邊坡改善工程」(鐵道局東工處)、「縱貫線新豐竹北間K97+600~K98+760邊坡整治工程」(鐵道局中工處)、「南迴線K11防坍架延長及南迴線K15+500 箱涵改建工程」、「南迴線三處邊坡(K12+080~210、K14+300以及K17+035~130)」(鐵道局南工處) 等5項,鐵道局各工程處與臺鐵局刻正辦理相關代辦行政程序。

3.「富岡軍用月台新建工程及勞務委託設計監造」:鐵道局北工處將擇期邀集臺鐵局相關單位 (含軍方)召開設計工作需求確認會議,俾利本案之推動。

(二)第二階段優先辦理項目(計有4項) 

為臺鐵局刻正辦理綜合規劃報核程序,並已辦理先期之委託調查、測量、鑽探及規劃設計等作業,後續俟規劃報告核定後,交由鐵道局辦理設計及施工,包含「高鐵彰化站與臺鐵轉乘接駁計畫」、「縱貫線下三叉河橋鐵路橋梁改建工程」、「高屏溪鐵路橋下部結構更換改善工程」及「新三爺溪橋改建工程」等項。

(三)其餘項目(計有13項) 

1. 為臺鐵局尚在辦理可行性評估或規劃作業,將俟完成規劃後交鐵道局接辦,包含「龜山-外澳 間路線彎道改善計畫」、「猴硐-雙溪間路線彎道改善計畫、「邊坡分級精進計畫(A、B級邊坡改善工程)」、「深澳橋改建工程(宜蘭線)」、「2 號橋改建工程(深澳線)」、「宜蘭線七堵~猴硐間線 型改善可行性研究(含工程)」、「新馬彎道改善 工程-車站新建工程」、「石榴班鐵路橋改建工程」、「海豐崙溪鐵路橋改建工程」、「八掌溪橋 鐵路橋梁改建工程」、「田鶴溪鐵路橋改建工程」、「隧道安全檢測評估及補強工程」等12項。

2. 「集集線隧道及邊坡改善統包工程」:臺鐵局為利整體計畫之介面整合先行辦理發包,後續由兩局研商施工事宜。

肆、 結語

本案鐵道局暨各工程處均與臺鐵局就工程實務面及鄰軌道施工安全等各項要求,積極展開協商辦理,必須在不影響臺鐵營運及行車安全確保下進行,今(110)年底前將有7 項計畫交由鐵道局辦理後續設計施工事宜,配合明(111)後年度辦理後續項目,總金額逾235.33億元,將努力達成上級交付使命。

以上謹就鐵道局代辦臺鐵局基礎設施等新建工程作扼要報告,敬請各位委員指教,謝謝!


 

URBANSCAPETW院會議案【行政院】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改革方向」及工程會「工程採購與管理檢討」報告(110429日)


 

0


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連江縣光害管制自治條例



全國先驅 縣議會通過連江縣光害管制自治條例

2021-12-17 馬祖日報

 【本報訊】連江縣議會15日三讀通過「連江縣光害管制自治條例」,馬祖成為全國立法管制光害的先驅者,也是華人世界的首例。台灣暗空協會作為國際暗空的在地倡議者,感謝連江縣府會的通力合作,馬管處的長期支持,馬祖鄉親與環運社團的共同加持。

 台灣暗空協會表示,法制化與官民共識是申請國際暗空公園的要件,此次法案通過,對馬祖大坵島的認證必有實質的助益。同時,馬祖在面對處置各類光汙染時,也將有法可循。對台灣其他地方政府,足具示範意義。期待中央主管機關環保署,早日修訂光害法規,將目前的「指引」,提升至行政命令的層級。

 此次連江縣通過的光害自治條例,有四個重點值得關注:

 一、授權由縣府劃設光敏感區。對馬祖來說,舉凡藍眼淚,馬祖特有的雌光螢棲地與觀星的暗空保護區都在考慮之列。

 二、界定光害的標準。條例中測量點狀光源的輝度(尼特,Nit)與平面亮射的照度(勒克斯,Lux)的標準,是參考環保署的「光汙染管理指引」,上限分別是最大輝度650Nit與垂直照度25Lux,此外,影響行車安全的閃爍炫光,也在管制之列。

 三、管制的對象與審議的機制。除了光敏感區外,條文明定全縣面積超過25平方公尺且於道路兩側30公尺內的發光物,都事先應送審議小組審查。此條文主要於預防遍布台灣城鄉的大型T霸廣告。

 四、罰則。主管機關有查處測量的權責,若限期改善未改善者,可以處光源之相關所有權人或使用人新臺幣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

 台灣暗空協會表示,重視光害議題絕非只為了特定時段能看到星星,而是對整體環境光汙染的警覺。台灣不缺過度照明的受害者,但仍有待公民的監督倡議與官署的專業擔當。期待各界持續關注光害相關議題,找回暗空與寧靜。


肯定「連江縣光害管制自治條例」 防制光害影響

110-12-16

連江縣議會於昨日(12月15日)通過「連江縣光害管制自治條例」,內容涵蓋輝度、照度、閃爍等超過光害管制標準之光源,並劃設光敏感區,明定此區域夜間10時起至翌日6時止,不得使用閃爍光源,另外光害管制標準及量測方法將參酌環保署訂定之「光污染管理指引」加以公告。環保署樂見並肯定連江縣政府針對轄區光污染特性訂定單行自治法規,實施有效管理。


為管理光源過亮造成民眾不舒適情形,環保署於109年3月19日函頒「光污染管理指引」,明定一般地區最大亮度650 cd/m2及最大垂直照度25 lux建議值,並採分區分時段方式進行管理,後續與其他部會研商納入各自業務職掌內,統計至今,內政部營建署已修訂「招牌廣告及樹立廣告許可申請書」,納入廣告光源亮度須符合光污染指引規範;苗栗縣政府已將光污染指引納入「申請設置招牌廣告物及樹立廣告物執行自治條例」,交通部高公局正研擬將本指引內容納入「交通工程手冊」。


本次連江縣政府所訂定的光害管制自治條例,屬地方政府之首例,其他地方政府也可考量轄區光害特性,因地制宜,研議各自之自治法規,未來環保署將持續蒐集國際間對光污染管理方式,參考其他國家規範,作為進一步評估將閃爍、色溫納入指引可行性,滾動式檢討制定我國光污染管理制度。



BUILDINGFOCUS光污染管理指引



內政部(1101216日)台內營字第1100818025號

修正「招牌廣告及樹立廣告許可申請書」格式,自111年2月1日生效


「招牌廣告及樹立廣告許可申請書」、「招牌廣告及樹立廣告許可證」、「招牌廣告及樹立廣告設置處所使用權同意書」


人工光源最大亮度光曝露值

1.於商業區晚上六時至十一時,最大亮度光曝露值為         cd/m² 

2.除上述區域及時段外,最大亮度光曝露值為         cd/m²

(以不超過註3之建議值為主)

註3: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一百零九年三月十九日環署空字第一O九OO二O六O七A號函頒布光污染管理指引(以下簡稱本指引),其中最大亮度曝露值建議如下:

1.對於人工光源造成之眩光不舒適,於商業區晚上六時至十一時,最大亮度光曝露建議值為 1,000cd/m²。 

2.對於人工光源造成之眩光不舒適,除上述區域及時段外,最大亮度光曝露建議值為 650cd/m²。 

註 4:本申請書內之「人工光源最大亮度光曝露值」係依據本指引之建議值,以指導申請人對人工光源進行設置。後續環境光源影響及監測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相關之規定辦理。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公共工程流標問題



工程會歸納流標主因 要求機關務實檢討

110-12-14

工程會統計近年9成案件在2次招標內決標(因政府採購法規定第1次招標必須有3家以上合格廠商始得開標,第2次招標則不受限制),其餘約10%之流標案件,經個案檢討均有其個別因素,主辦機關應務實調整並注意生命週期各階段應相互扣合,以使各項工程能順利進行。

  工程會從過去現勘或召開流標會議,歸納出工程流標主因為「預算不足」、「工期不實」、「設計書圖契約不合理」甚至有綁標情形(如附件),並已陸續要求機關應將全生命週期各階段納入考量。從源頭掌握本身需求,妥適設定建設計畫的目標與定位,考量市場行情編列合理預算;設計成果則須扣合原計畫之定位及預算範圍,相關材料、設備、工法、工期、現場施工條件環境等並合理可行,以利工程順利推動。

  工程會補充,因應近期物價波動,各機關辦理工程採購,各階段均應有重點考量事項,在「計畫階段」,應考慮當時物價水準合理編列計畫經費,並就未來至完工時可能漲幅,編列物價調整費,以支應工程決標前及履約期間之物價上漲費用。

  工程會強調,在「設計階段」,因與計畫核定有時間差,機關或技術服務廠商編列設計預算,除應配合當時物價編列外,亦應針對其後之物價調整編列費用。工程會於審議重大公共工程計畫與基本設計時,亦同步進行檢視及把關。

  在「招標階段」,參照政府採購法第46條第1項規定,機關應再次檢核原核定之設計預算是否符合當下之市場行情,並作必要之調整;另為合理分擔契約雙方對於物價漲跌之風險,工程會已於107年7月修正工程採購契約範本,訂定依序按個別項目、中分類項目(含材料及工資類)及總指數漲跌幅三層級機制調整契約價金,以減少廠商於履約階段受物價波動之風險。

  在「履約階段」,若契約未約定物調機制或未有前述三層級物調機制案件,履約中發生物價有契約成立時不可預期之上漲情形,工程會自 108 年起已多次函釋各機關,契約雙方得參酌民法情事變更規定,辦理契約變更為有物調或採用工程會契約範本之三層級物調機制,及時因應物價變動。

附件:工程流標之主因



0



公共設施維護管理資訊公開作業要點

 

源頭要求及設獎鼓勵 促使機關落實設施維護

110-12-14

為強化公共設施安全維護及永續利用,工程會要求各機關從全生命週期角度,除自源頭設計階段即應考量營運維護管理外,更鼓勵機關重視維護管理,於今(110)年將公共設施維護管理納入金質獎,首年即有12件公共設施獲得肯定。

  工程會表示,公共設施維護管理應於源頭之設計階段即納入考量,以邊坡安全為例,高鐵苗栗通霄路段於今年8月7日發生邊坡滑動後,工程會立即現勘確認致災係因外水侵入導致重複致災,並提醒各機關於邊坡之設計階段考量「路權外水」因素(包括地面水及地下水),並請交通部就交通建設邊坡之路權外「水」進行盤點,同時檢討現行邊坡之設計及維護管理規範。

  另為鼓勵各機關重視維護管理作業,工程會今年修正公共工程金質獎頒發作業要點,增列獎勵公共設施維護管理表現優異團隊之獎項,今年計有「國道岡山段(國道1號320k+000~374k+320及國道10號0k+000~18k+400)」等12件公共設施之維護管理品質獲得肯定。

  工程會進一步表示,為督促各機關落實營運階段之維護管理,已於今年1月14日訂定「公共設施維護管理資訊公開作業要點」,並建置「公共設施維護管理資訊系統」,由各養護機關定期上傳公共設施維護資料,自2月迄今已提供逾3千8百餘筆公共設施提供外界友善查詢。


中華民國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全球資訊網-工程管理

公共設施維護管理


公共設施維護管理資訊公開系統


訂定「公共設施維護管理資訊公開作業要點」,並自即日生效


主管機關: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發布機關: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發布日期:110.01.14
發布字號:工程管字第1090301340號函
異動性質:訂定
法規名稱:公共設施維護管理資訊公開作業要點
容:
公共設施維護管理資訊公開作業要點

一、為推動公共設施維護管理情形之資訊公開,特訂定本要點。

二、政府機關及公營事業機構(以下簡稱機關),除依相關法令公開其負責維護管理之公共設施相關資訊外,並依本要點辦理。

三、本要點適用之公共設施類別範圍如附表;其維護管理資訊以公開為原則,涉有機敏性或依法令不得公開之內容者,從其相關規定。

四、本要點用詞,定義如下:

(一)養護機關:指執行公共設施養護作業之機關,包括自行養護者及受其他機關委託代為養護者。機關委託民間機構執行養護,以辦理委託者為養護機關。

(二)養護管理機關:指養護機關之上一級機關。其無上一級機關者,由該機關辦理養護管理機關之作業。

(三)主管機關:在中央為養護管理機關隸屬之行政院所屬二級機關;在地方為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

五、本要點之作業如下:

(一)養護機關定期盤點負責養護之公共設施,並將其維護管理資訊傳送至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以下簡稱工程會)指定之電腦資料庫。

(二)養護管理機關定期考核所屬養護機關傳送公共設施維護管理資訊之情形;考核規定得自行訂定,並視成效調整。

(三)主管機關督導所屬(轄)傳送公共設施維護管理資訊之情形,並定期彙整其維護管理資訊公布於其機關網頁。

六、工程會每年就主管機關執行公共設施維護管理資訊公開之情形辦理評核。

        主管機關得就評核結果,依相關規定辦理人員獎懲。
立法理由:
圖表附件:


0


2021年11月9日 星期二

文資傳匠工坊

 

文資傳匠工坊 | Facebook


「匠心種新-2021年技職師資培育成果展」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登場

2021-11-0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即日起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展出「匠心.種新—2021年技職師資培育成果展」,今(9)日開幕式由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頒授感謝狀予授課師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頒授研習證明予學員,展現今年度技職師資參與傳統建築裝飾技術增能深度研習成果。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表示,總統蔡英文及行政院長蘇貞昌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文化部未來將研議修法使文化資產修復比照「公共藝術設置辦法」,在工程經費裡面編列傳統藝術之公共藝術經費,且基於文化資產的特殊性,公共藝術作品必須是傳統工藝師或傳統匠師的作品。

 

蕭次長指出,以前學徒需34個月才能出師,主要因為學徒為半長工性質,且匠師隨興教授,造成學徒須長時間學習,才能習得眾多技術,現在文化部文資局開辦人才培育課程,邀請傳統匠師完全不藏私的教授學員,並採用系統性教授,可增進學員學習效率與意願。

 

文化部文資局局長陳濟民表示,近年來文化資產保存日益受到重視,國內文化資產保存數量不斷增加,古蹟、歷史建築數量10年內從1700多處增加至2700多處,但能進行保存修復的傳統匠師卻日漸凋零,願意進入古蹟修復行業之新血較少,原因之一為相較於新建建築,古蹟修復匠師薪資較低,因此文化部文資局將研議傳統匠師薪資參考標準,提高古蹟修復工程傳統匠師薪資,吸引更多年輕人願意投入古蹟修復行列。

 

文化部文資局表示,為彌補國內修復專業人才的不足,提升傳統工匠從事文化資產修復專業技能,於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成立「文資傳匠工坊」,陸續開辦各傳統修復技術相關工項培訓課程,積極投入修復產業專業人才培養,累積至今超過25班,培訓學員超過450人次,亦透過與教育部跨部合作,藉由講師、匠師赴公、民營機構辦理增能深度研習,培育技職教育種籽教師,為文化資產教育扎根及播種。

 

「師資培育計畫」透過專家學者、保存技術保存者及經驗豐富的匠師指導,輔導技職教師依據新課綱,於相關課程中實踐文化資產教育,並從中發展教案設計,至今共培育97人次技職種籽教師,累計教案設計數量共51組,至今推動的課程,包括「108年技職師資木作增能培訓」、「109年技職師資傳統木作增能深度研習課程」及「109年技職師資傳統土水增能深度研習課程」等結構性增能課程,以及今(110)年度辦理的四梯次傳統建築裝飾技術增能研習,分別是「鑿花作」、「泥塑作」、「剪黏作」及「彩繪作」。

 

110年度技職師資傳統建築裝飾技術增能深度研習」依據傳統技術工匠的職能基準,輔以文化資產概論及相關傳統建築裝飾題材起源概說等內容,建立技職教師對文化資產修復相關的觀念,並藉由仿作演練,瞭解傳統裝飾技術工項所使用之材料、工具、工序及施作要訣,最後融合所學內容發展出文化資產修復相關教案。

 

文化部文資局表示,期盼所有參與培訓的教師透過文化資產修復技術的增能深度研習,將學習成果及所發展的教案帶回教學現場,結合課程,將傳統修復知識與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厚植傳統修復技術人才扎根工作。

 

此次展出以「匠心.種新」為主題,意寓師資培育計畫秉持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精神,所有參與研習指導的講師、匠師在教學過程中無私地傳授畢生知識、技術與經驗給學員,讓傳統修復知識與技術得以傳承,並成為未來文化資產修復的重要資源。

 

匠心種新-2021年技職師資傳統建築裝飾技術增能深度研習成果展

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S01探索館(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時間:即日起至11011269:00-17:00




2021-10-19線上專題講座_10/30〈日治時期貴賓館之建築特色—以阿里山貴賓館為例〉

2021-09-28線上專題講座_10/16〈金門建築的大木作匠藝〉

2021-08-31線上專題講座_9/17〈城市敘事〉

2021-08-04線上專題講座_9/4〈古蹟裡的數學課〉報名已額滿

2021-08-04線上專題講座_8/27〈臺灣木作手工刀具之演變及維護保養〉報名已額滿

2021-08-04線上專題講座_8/14〈漢珍司的大木作世界〉

2021-05-07110年度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專題講座_「彭馨慧技正主講-國產材永續利用與經營」免費報名參加 〔因疫情取消〕

2020-12-07【李乾朗教授主講-傳統建築與裝飾性工項寓意導論】

2020-08-03【李乾朗教授主講-傳統建築與鑿花作概述】



匠心•種新—技職師資培育成果展


2020-11-0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資傳匠工坊」為培訓文化資產修復所需人才,針對具文化資產修復或再利用現場實務工作經驗者、具備相關技術照或工作經驗之現職從業人員,規劃開設文化資產修復的專業課程,以達到培育文化資產修復的專業人才為目標。培訓課程係以文化部所發展並經審查通過、勞動部公告之傳統技術工匠職能基準內涵進行職能基準導向課程規劃,希冀藉由系統性的培訓,能逐步培育更多具備文化資產傳統修復技術之人才,並投入文化資產修復產業。

文資傳匠工坊自民國108531日成立以來,已陸續開辦「木作班第一期」、「土水作班第一期」、「東部地區傳統木作技職師資增能培訓專班」、「木作班第二期」、「瓦作班第一期」、「技職師資傳統木作及土水作增能深度研習」、「鑿花作班第一期」及「土水作班第二期」等13班次的課程,培育超過338名學員。本次展覽「匠心•種新技職師資培育成果展」為本年度針對技職教師傳統木作及土水作增能深度研習的成果。

「技職師資傳統木作及土水作增能深度研習」為與教育部合作,配合技術職業教育法之規定,希冀提升技職教師的實務專業能力,並能將研習的成果運用在教學上。本次深度研習的課程規劃係依據傳統技術工匠的職能基準,以培育種籽技職教師為主要目標,設計符合技職教育需求的專業課程,其中學科方面涵蓋職業安全衛生法規、修復倫理及建築風格與空間型態等;術科則讓學員實際進行仿作演練,以瞭解材料、工具、工序及施作要訣。最後揉合所學之內容發展出文化資產修復的相關教案,希望種籽教師能夠將學習成果(教案)運用於教學現場,實踐文化資產教育之扎根工作。

本次成果展覽以「匠心•種新」為主題,係因每位課程講師、匠司在教學過程中,一直秉持「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的精神培育人才,傳授畢生經驗給學員,因此也希望參與學員所發展的教案,亦能因此撒種並培育更多新的文化資產修復人才。人才的播種及培育過程雖然漫長,但是經由一點一滴的累積必將茁壯,並成為未來文化資產修復的重要資源。






匠作築薪-2020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展

2020 Exhibi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文化資產保存技術是進行有形、無形文化資產之保存及修復工作不可或缺、且有必須加以保護需要之傳統技術。

為讓國人能對文資保存技術之內涵,包括材料、工具、工法、工序、要訣,兼及修復倫理、職人精神,有所了解、體會,進而激發其意願吸引新血投入有形文化資產修復現場,本展以文資保存技術之構築為展覽主題核心,透過展示大木作棟架的「組構關係(例如, 木構、 壁體、地坪)」來呈現匠作司阜在「構築一事」中所表達內隱與外顯的技術表現,藉由連結、 詮釋「道(技術、 人)」與「器(建築、物)」,以具現「有形」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依存關係,並藉以促進與教育推廣及人才培育工作。 

活動日期:2020年10月24日(六)至2021年12月31日(四)

活動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7:00(每週一休館)

活動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文資傳匠工坊滿周歲 人才培育成果斐然

2020-05-0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資傳匠工坊於49日開辦「2020年木作班第二期」,以及59日開辦「2020年瓦作班第一期」,各經為期8週及4週的密集培訓,在今 (31) 日正式畫下完美句點,而今天也恰好是文資傳匠工坊1周年的生日,可謂雙喜臨門。

傳統技術保存修復人才高齡化,急需年輕世代或相關領域人才投入,惟傳統師徒制傳承式微,無法滿足修復現場人才需求,為解決傳統工匠人才斷層、培訓不易問題,文化部於108年5月於文化資產園區成立「文資傳匠工坊」,作為木作、瓦作及土水作之技術培訓、傳統匠師資格審查及保存技術傳習之人才培育基地。

傳統技術保存修復人才已日趨高齡化,急需年輕世代或相關領域人才投入,惟傳統師徒制傳承式微,無法滿足修復現場人才需求,為解決傳統工匠人才斷層、培訓不易問題,文化部於108年5月於文化資產園區成立「文資傳匠工坊」,作為木作、瓦作、土水作及裝飾類工項之技術培訓、傳統匠師資格審查及保存技術傳習之人才培育基地。

文資局施國隆局長表示,為培訓文化資產修復木作工項所需人才,文資傳匠工坊於去(108)年的今天揭牌,已試辦「2019年木作班第一期」及「2019年土水班第一期」各1班,並且辦理技職教師深度研習,發展教案,高職生修復體驗,舉辦保存技術傳習課程等,共培訓120名學員,成效良好;今(109)年文資傳匠工坊上半年接續辦理「2020年木作班第二期」及「2020年瓦作班第一期」各1班,再添44名生力軍,學員皆具備文化資產修復、再利用現場實務工作經驗,或具有木作、土水作、瓦作相關技術士證照及工作經驗,透過文資傳匠工坊規劃相關職能課程,培訓學員成為具有文化資產保存修復能力的文資生力軍,成果斐然。

今年「2020年木作班第二期」由大木作匠師吳權坤、吳嘉祥與講師張福輝,攜手指導學員精進大木作保存技術,木作班報名人數多達70餘人,最後以具備文化資產修復再利用現場實務工作經驗或木作技術士證照及相關經驗的學員為篩選對象錄取24名。木作班學科課程規劃以「文化資產修復倫理及相關法規」、「木作施作及修復概論」等課程,作為學員學習漢式建築大木作修復知識的開端,術科實作則以漢式大木作核心技術的「篙尺實作應用」、「漢式木構件打版、放樣、製作與組裝程序概說」、「漢式木構件及榫卯實作」,加強學員對於現場施作的觀念,逐步建構學員對於傳匠修復技術的知識。

「2020年瓦作班第一期」亦錄取了20名具備文化資產修復再利用現場實務工作經驗或土水作、瓦作技術士證照或相關工作經驗的學員,由傳統瓦作匠師王榮貴老師擔任主要培訓講師,並以2019年文資傳匠工坊邀請日本金澤職人大學校日本匠師來臺傳授日式棧瓦葺技術的受訓學員為種子助理技術講師,指導學員「日式瓦作」之「卸瓦」、「鑑別選瓦」、「新舊瓦鋪設」等核心實作課程,深入了解實際修復現場的操作與應用。

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自民國71年制定公布施行以來,歷經二次大修,建築類有形文化資產,例如,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等,目前全國總數已超過2,500餘處,古物類也超過80,000件,可知欲提高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及修復品質,其從業人員亟需建立完整證照資格制度作為管理依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已修正並預告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2條之1,明訂中央主管機關應辦理相關從業人員之資格檢定與證照核發事宜,作為相關從業人員之資格檢定、證照核發、執業條件、從業人員管理、奬勵與人才培育等規範的法源依據,未來亦將透過相關從業人員之教育訓練、資格認證、業務執行範圍、實質管理、獎勵等共通性事項進行相關子法修訂與配套說明,以提升修復人員執業責任、專業能力及權益保障等事宜,保障未來人民參與保存維護修復或再利用文化資產之權利與義務。

歡迎有志之士持續關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方網站及「文資傳匠工坊」粉絲專頁,隨時獲取最新消息!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https://www.boch.gov.tw/
文資傳匠工坊:https://reurl.cc/GVg99v

 

首創成立文資傳匠工坊 培育文化資產修復技術人才

2019-05-3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於今(31)日在文化資產園區R07歷史建築舉辦「文資傳匠工坊」揭牌典禮,由文化部蕭宗煌次長啟動「文資傳匠工坊」的揭牌儀式,藉由「傳統大木作」課程教學與「無我境界-李秉圭鑿花修復技術展」來隆重宣布「文資傳匠工坊」正式啟動營運。

文化部蕭宗煌次長表示,目前傳統匠司人才明顯偏低,因應國內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工作之推動,促進在地修復人才的養成及資格審查的需要,經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整體評估後,於107年著手規劃在文化資產園區歷史建築R07成立「文資傳匠工坊」,希冀成為傳統修復技術培訓及教育的基地。而「文資傳匠工坊」相關系列課程活動已從529日正式啟動。

「文資傳匠工坊」除了現階段規劃為木作、土水作的專業培訓課程及進階養成訓練場所,後續亦將逐步增加鑿花、泥塑、彩繪等工種,透過「文資傳匠工坊」之落實,進行傳統建築修復技術的傳授,逐步培育更多具備各項修復技術所需的人才,並投入文化資產保存及修復的產業。除了有利於技術的傳承外,更希冀補強修復工程所需的人力,保留傳統修復技術的文化之美。

文資局施國隆局長進一步表示,「文資傳匠工坊」的首創成立,對於我國文化資產修復專業人才的培育及教育推廣,不僅是一重要的里程碑,更是意義非凡。去(107)年730日,園區更名為「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後,便一直致力於將園區發展成為文化資產「典藏、研究、展示、教育」的重要場域,藉由建構「國家文化資產資料中心」,典藏文化資產資料、提供研究,並且有系統地規劃文化資產的相關展演活動,讓民眾對文化資產能有更多的瞭解及認識。但若要達到文化部鄭麗君部長所期許的從「文化資產保存1.0版」進化到「文化資產保存2.0版」,則必需更積極推動文化資產教育,全方位地建構文化資產教育藍圖,並逐一落實,因此將整個園區打造成文化資產教育的核心基地,文化資產人才培育的重鎮,則是文化資產保存工作下一階段的重要使命。

本揭牌活動特別邀請不同專業領域的保存者參與,揭牌典禮的表演為梨春園北管樂團,已超過200年的梨春園北管是現存全臺灣最老的北管音樂館閣,2009年登錄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保存團體,該團隊執行的北管音樂傳習則是將臺灣戲曲無形文化傳承給下一世代的重要推手。而「文資傳匠工坊」的首次研習課程是「重要大木作技術」保存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司阜「傳統大木作」核心課程的傳習,許司阜為臺灣傳統大木司阜第三代,是全臺現存少數具備寺廟設計、繪圖及落篙能力的大木司阜。過去幾年來,許漢珍大師持續積極透過教學研究及傳習課程,以延續自身的大木作匠藝及營造知識,對臺灣漢式傳統大木作的技藝及修復技術傳承不遺餘力。許漢珍司阜將捐贈其個人過去使用的工具、繪製的圖稿給文化部,現場也同步展出許司阜個人工具,不僅提供學員學習、參考之用,更為後輩樹立優秀的學習典範。「文資傳匠工坊」的正式啟用,也將透過許漢珍「傳統大木作」課程的傳習,宣示了此一重要意義,並開啟人才培育的重要里程碑。

另揭牌活動的首場展覽「無我境界-李秉圭鑿花修復技術展」,則是以「重要鑿花」保存技術保存者李秉圭大師的修復作品為主。李大師生於傳統木雕世家,為全國第二位獲得雙認證的人間國寶(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鑿花技術保存者及重要傳統工藝-傳統木雕保存者),在R06展館內共分為四大區(展覽簡介、鑿花技法內容、修復作品、培訓成果),藉由展覽動線與每個展區的介紹,呈現李秉圭大師數十年鑿花技法的「起、承、轉、合」。「起」為李秉圭大師與鑿花的相遇;「承」為介紹鑿花技法、木料介紹與模擬李秉圭大師工作環境,讓民眾透過互動的方式經嗅覺及觸覺,感受五種鑿花常用木料的差異;「轉」為李秉圭大師之修復文物,展品帶領民眾追溯至清朝與日治時期,藉此縮短民眾與修復古物之間的距離;「合」為修復之傳承技藝,隨著傳統工藝的式微,修復人才更是欠缺,期望透過人才培育計畫的實施,建構學員對傳統技術的認知。

希冀透過以上活動能讓大眾對臺灣傳統修復技術有更多的瞭解,文化部文資局期望透過「文資傳匠工坊」的課程,讓學員能認知傳統建築與文化資產修復技術的內涵與意義,後續將於7月起在「文資傳匠工坊」辦理木作、土水作的培訓課程,培養文化資產修復的專業人才。此外,文化部也將與教育部跨部會合作,利用暑期在臺東開辦高中職教師文化資產修復木作技術深度研習,除提升高中職教師的專業職能外,更希望逐步成為種子教師,為文化資產修復人才的培育共同努力。

文化資產學院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2015coch/

文資傳匠工坊粉絲團:https://is.gd/ncUcxH

無我境界-李秉圭鑿花修復技術展粉絲團:https://is.gd/xCun32


【活動訊息】

「無我境界-李秉圭鑿花修復技術展」

  • 展覽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歷史建築R06一樓
  • 展覽期間:108531日至108930日,每週二至每週日,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
  • 更多展覽訊息請洽:無我境界-李秉圭鑿花修復技術展粉絲團:https://is.gd/xCun3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