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嘉義市「木都3.0」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30 17:05:26)  嘉義市政府自112年起以都市更新的手法,新舊融合為核心,採用新式木材及技術,協助老舊木屋活化再利用,以全國首創的「嘉有木屋」計畫,補助木造建築辦理整建維護。今(30)日舉辦「嘉有木屋」成果發表會,黃敏惠市長特別邀請11位「嘉有木屋」申請人,一同在嘉義in89豪華影城,透過紀錄影片展示嘉有木屋第1期完工成果,並介紹第2期申請案件。黃敏惠市長更特別為第1期3案致贈門牌,為嘉有木屋推動寫下里程碑。期待有更多民眾把握即日起,正式開放申請的第3期「嘉有木屋」,公私協力讓木屋煥發新生。

黃敏惠市長指出,嘉義有兩座森林,一座是世界聞名的阿里山,另一座就是嘉義市區中6千多棟的木屋。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老屋逐漸破舊甚至毀壞,為了讓這些老屋重現風華,市府自2007年推動木都2.0,致力於保存與活化嘉義的老屋,讓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得以延續;2023年起,正式啟動「木都3.0」,由公部門帶頭,展開包括嘉義市立美術館、舊市公所的整修,也鼓勵民間一起加入。「嘉有木屋」就是一個和市民朋友連結的計畫,補助執行至今,共累積11戶老屋加入修繕計畫,感謝這些喜愛木屋、具有理想的申請人,與市府團隊、建築師、營造團隊一起努力,讓嘉義市邁向木都願景、淨零碳排的永續城市前進。

黃敏惠市長提到,建築不僅僅是承載回憶的空間,更成為城市活力的象徵。「嘉有木屋」計畫在南華大學教授陳正哲、木造建築整建維護輔導團蔡佳明總經理等專家協助,及集結各界意見下,成功推動了第1期計畫,在11位屋主報名下,遴選出3棟老屋進行修繕。今天正式亮相的包括興中街91號的榮興木材行、中正路的東隆行,以及蘭井街的木商珈琲。每一棟老屋都在修復後展現了新的生命力,訴說著屬於嘉義的故事,也為城市注入了無限創意與靈感。讓具有歷史底蘊的木都,也成為創新、創生的木構造之都,達到「全齡共享、世代宜居」。

今日欣賞完成果影片後,黃敏惠市長也與「嘉有木屋」第1期的三位申請人,從嘉義in89豪華影城步行至興中街91號,在申請人吳振佳先生的帶領下,同步進行開箱,感受老屋重生、歡喜入厝的熱鬧喜悅。黃市長並頒贈特別訂製的「嘉有木屋」門牌給完工的第1期屋主。在南華大學陳正哲教授帶領下,解說興中街91號新式木屋頂構造及設計,以及如何透過新式木材及技術,來協助老舊木屋活化再利用。

市府表示,嘉有木屋第1期共補助三案,第一案為木商珈琲,為獨棟商鋪形式的老屋,外牆雨淋板採用「燒杉」做法,以延續使用壽命亦 避免白蟻蟲害,亦新增夜間照明來點亮巷弄並創造木造建築質感;第二案為中正路二通老店雜貨鋪-東隆行,於1945年創立經營至今,與東側的大益糖果行、正益商行立面連續、形式一致,街景極具風情,修繕屋頂結構,增加採光通風機能及強化防火機能,騎樓空間展示歷史及修繕過程;第三案為閒置多年的興中街民宅,本次修繕採用新式屋頂以降低維護成本,同時延續、轉化與擴大錐形採光天窗做法,結合新式工法,展現新舊融合特性,呈現嶄新面貌。

第2期嘉有木屋共補助八案,老屋類型更加多元化,包含日治時期的官舍建築、清代古厝跟連棟街屋等。目前皆已陸續發包施工,預計於明(114)年8月底前完工。將採用多樣的工法及技術修繕,未來將成為商店、藝廊與社區活化基地等,期盼成為舊市區活化亮點。

都市發展處許懷群處長表示,「嘉有木屋」期待的不只是做到木構造的新舊融合,把木屋帶回市民生活中,同時也要作為當今全球面對永續城市議題的一個新解方。嘉義市有著得天獨厚的資產,可以發展「木都」品牌,不只能夠帶來好生意,也能夠促進好生活,更多還能為環境保護、形成好生態,甚至之於臺灣及世界上,對於永續城市發展具有獨特的意義。歡迎各界朋友與市民一起參與嘉有木屋階段成果,更呼籲更多屋主及專業人才共同投入「嘉有木屋」申請,讓嘉義市可以成為「實驗、實踐、實現」木造建築的永續之都。

市府都市發展處表示,第3期「嘉有木屋」已於12月30日起正式開放申請,並於113年12月30日及114年1月4日舉行2場說明會,地點在嘉義之心城市願景館,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 !


「嘉有木屋」成果發表,黃敏惠市長為修繕木屋掛上門牌 力推木都3.0.讓永續+1


「嘉有木屋」成果發表,黃敏惠市長為修繕木屋掛上門牌 力推木都3.0.讓永續+1


「嘉有木屋」成果發表,黃敏惠市長為修繕木屋掛上門牌 力推木都3.0.讓永續+1


嘉市首屆實構築競賽金獎出爐 展現木構築創新力 黃敏惠市長:實踐「木都3.0」不斷創造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916 09:34:54)  嘉義市政府於建城320周年之際,與雲林科技大學合作舉辦「繁衍城市DNA」木產業實構築競賽,以「城市客廳」為主題,邀請全台大專院校和高中職報名參賽,總計收到11所大專院校、18件作品和10所高中職、22件作品。經過激烈競爭後各有五組作品進入決賽,本月7日至9日在文化局廣場搭建實體作品,最終大專組由成功大學「木木織亭」拿下金獎;高中、職組則由嘉義高工「嘉。室」榮獲金獎殊榮。今(15)日市長黃敏惠與文化局長謝育哲、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副分署長李定忠、日台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所長奧正史、雲林科技大學教務長李傳房等貴賓到場並頒發各獎項的獎狀及獎金。

黃敏惠市長表示,嘉義市的木業基礎從日治時期的「木都1.0」建設逐步演進到「木都2.0」的舊空間活化,再到今天的「木都3.0」,每一步都標誌著市府團隊對木都DNA持續繁衍的堅定承諾。這次進入決賽的團隊,用三天的時間日以繼夜、不畏風雨的拚戰態度,恰恰呼應了KANO原鄉-嘉義市「永不放棄」的精神。尤其比賽場地正是過去暫存原木的杉池,鄰近嘉義製材所與阿里山森鐵,完整的林業文化場域,作為「繁衍城市DNA」木產業實構築競賽的場地更具歷史傳承與世代創新的意義。市府未來也會持續透過人才永續培育、產業跨領域、科技合作等方式來持續實踐、不斷創造。

雲林科技大學教務長李傳房表示,雲科大很榮幸能辦理本屆賽事,文化創意產業的設計思考初衷是「源於文化、勤於設計、用於生活」,因此本次賽事以文化為素材,透過設計應用到生活,將木材文化元素應用於產品,是很好的文化傳承,而透過利用國產材,培養了解木結構的設計師,也期望對嘉義市「木都3.0」發展有幫助。

文化局長謝育哲表示,木產業實構築競賽今年是第三年舉辦,雲科大這一次與嘉義市政府合作,由於嘉義市從日治時期就是由林業發展而來的城市,不僅林業文化底蘊豐厚,這幾年在黃敏惠市長的帶領下,市政府推動木都各項計畫成績十分耀眼,獲得國內外多項建築、環境、設計方面的重要獎項。在這樣的的歷史文化脈絡下,整合產官學界一起來推動木產業、木文化更具時代意義。

文化局指出,這次競賽材料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國產柳杉,嘉義茂新木業加工製材,日商美福公司提供防腐藥劑,並委託南投竹山德豐木業進行藥劑灌注,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共同推動永續發展。而學生們的每一件作品都充分展示了未來嘉義市及台灣建築界、設計界對新式木構建築的重視與推動潛力,每位參賽者都是未來木構築領域的重要推動者。

文化局表示,這次競賽以「城市客廳」為主題,鼓勵參賽團隊設計出功能多元的木構築空間,供市民停留、休憩和互動,旨在促進市民與木構築的交流,並讓外來訪客能夠深入了解嘉義市的獨特城市特色。市府將持續推動林業文化的保存與活化,並鼓勵使用創新木造技術,致力打造「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人文森林城市。

高中職組
金獎:嘉義高工_「嘉。室」 銀獎:秀水高工_「靜謐書窟」
銅獎:明道中學_「森影之苑」優選:大安高工_「燕返」大安高工_「環緩」

大專組
金獎:成功大學_「木木織亭」 銀獎:成功大學_「湧動」
銅獎:中國科大_「水韻庭蔓」 優選:東海大學_Ears Forest
中國科大_「23.5°N」

頒獎

黃敏惠市長參觀實體展區

黃敏惠市長參觀實體展區 2

黃敏惠市長參觀實體展區 3

合照


邁向木都3.0座談會 嘉市府推動新式木造,打造特色城市


位於阿里山門戶入口的嘉義市過去是著名的木產業城市,即為「木都1.0」時期,孕育大量特色木造建築,經過數十年的累積讓嘉義市有了「木都」美名,現今市區仍有超過6000棟的木造房屋,是嘉義市珍貴的資產,也是地方創生的重要基礎。

近年來,市府持續以木文化為核心推動舊城新生,並同步建設新式木造建築,今日(13日)特別於嘉義製材所園區內的「貳陸陸參咖啡(2663 Space)」,舉辦「木都3.0-新式木造在嘉義座談會」,嘉義市副市長林瑞彥出席與會,會中邀集專業人士集思廣益,結合新式木造與市政府相關政策,以木構造打造特色的嘉義市。

本次座談會由南華大學陳正哲副教授開場,邀請深耕木造建築領域的王銘顯建築師、陳柏年建築師、建築公社團隊,及辦理嘉義市推廣宜居建築執行計畫的吳政哲建築師、木造建築整建維護輔導團蔡佳明都市計畫技師,與林瑞彥副市長及市府相關局處首長,面對面討論嘉義市推動新式木造的構想。

木都2.0活化木屋資產、建立木業人才聚落

林瑞彥副市長出席座談會致詞時指出,這幾年來,為了再現木都風華,市政府提出「木都2.0」,邀請市民一起活化木建築資產,文化局推動舊屋力及老屋卸妝,活化舊有建築,再利用為咖啡廳、餐飲店、民宿業等等,迎來眾多朝聖的觀光人潮。此外,更修復舊監獄宿舍為基地,建立木業人才聚落、讓更多人才加入執行木屋改良,更獲得了2022全國景觀大賞傑出獎的肯定。木都2.0持續推動,將嘉義市原有的木屋資產,改良為更適合現代生活的需要。

邁向「木都3.0-新式木造」,成為建築新選擇

林瑞彥副市長表示,今天的座談會,市府放眼於「木都3.0」,希望以新式木構造,成為建築型態的新選擇。不管是危老重建、都市更新等重建型的建築行為,或者是公有建築或公共空間在新建或整建的過程中,希望能引進新式木造型式。而所謂的「新式木構造」,就是創新的木造技術與木構工法,像嘉義市立美術館、實驗木場以及正在施工的舊嘉義市公所,皆是木構造的創新案例,而在未來的嘉義市總圖書館園區以及市政北棟大樓也有機會使用木構造。此外,市府也要繼續宣導,鼓勵私有建築引進木造建築形態,讓大家在嘉義市散步逛街時,處處可見各類獨具特色的木造建築,如各類型的住宅、商鋪及公共建築,成為嘉義市推動「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一大特色。

呼應城市永續發展,市府提出木都3.0三政策

都市發展處許懷群處長表示,目前全世界的城市都在討論「永續發展」,而建築形態本身是一個非常重要影響因子。因此,透過「木都3.0-新式木造」,更是嘉義市呼應環境永續的具體實踐。根據調查,使用在地的木構造建材,可以達到「零碳排」、甚至有「固碳」的目標。因此,市府提出三項具體政策:

第一、「政府帶頭做」:新建或整建公有建築物時,優先考慮木構造設計。公辦都更評估將木構造元素或特色融入建築,讓大家可以接觸與感受到新式木造建築的空間感受,發揮以新帶舊的效果。

第二、「木造好選擇」:木造是很耐久的材料,本身有調節溫度及濕氣的特性,並且溫潤、美觀,與人體親近。因此市府將透過「嘉義市推廣宜居建築執行計畫」,研擬相關的使用規範或獎勵,鼓勵民眾多多使用木造建築構造。

第三、「多元木造補助」:市府持續整合各局處資源,提出多元的補助方案,包括文化局的舊屋力及老屋卸妝,消防局的住警器,都發處的木造整建維護及老舊電線更新。在提升硬體設備的同時,也引進建設處、智科處等軟體方面創業及經營管理的能量,活化舊城區街區經濟。



嘉義百年前興盛的林木產業,如今從檜意森活村、車庫園區、嘉義製材所等地可窺見一二。雖然榮景不再,但透過木屋的改造再運用,化身新興咖啡廳、工作空間……將過去木都的榮景換個方式留下來,也為城市寫下新的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