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4年5月8日 星期三

回首百年放眼未來-故宮定位與部會級博物館公共責任總檢討專題報告

 

1130508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1次全體委員會議

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列席就「回首百年放眼未來-故宮定位與部會級博物館公共責任總檢討」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國立故宮博物院「回首百年放眼未來-故宮定位與部會級博物館社會責任總檢討」專題報告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https://lis.ly.gov.tw/lydbmeetr/uploadn/113/1130508/501.pdf






























主席、各位委員先進,大家好。

首先,謹向大院及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對本院施政與預算持續支持、鼓勵與指正,表達最誠摯的謝意。

以下謹就「回首百年放眼未來-故宮定位與部會級博物館社會責任總檢討」進行專題報告。

壹、前言

一、故宮成立沿革及定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本院)文物因緣際 會來到臺灣,成為臺灣多元文化源流極重要的一 部分。回溯歷史,本院承繼數千年華夏文化之珍稀,肩負開物成務的重大使命。本院於民國(以下同)14 年 10 月 10 日於大陸北京正式成立,37 年故宮文物併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研院史語所、 中央圖書館、北平圖書館等各機關之文物來到臺灣,54 年國立故宮博物院新館於臺北外雙溪開館。

依行政院組織法第 8 條及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規定,本院為行政院轄屬與部會同級(中央二級)之博物館,設立宗旨為整理、保管、展出所藏之歷代古文物及藝術品,並加強對文物藝術品之保存、徵集、研究、闡揚等使命。

本院依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建議進行「最適組織型態委託研究計畫」於 110 年 12 月完成研究成果,並已提供人事行政總處作為政策參考。鑒於本院組織型態事涉行政院組織改造整體規劃,未來如有組織調整需求,將召開公聽會廣納各界意見,尋求更多社會共識,並在確保專業性與公共性下,提供相關資料供行政院作為政策決定參考。

二、博物館與社會責任

依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於 2007 年定義之博物館:「基於研究、教育和娛樂等目的,獲取、保存、研究、溝通和展示人類及其環境的物質證據,為社會及其發展提供服務,並開放給大眾之非營利、永久性機構。」而近年來博物館面對社會期待的轉變,無法自外於社會文化脈絡,當博物館身處社會文化或自然等嚴峻情境時,須以全新視角反思相關作為之合理性與公共性。

此外,國際博物館協會
(ICOM)於 2022 年提出博物館新定義:「博物館是一個非營利、為社會服務的常設性機構,對有形和無形資產進行研究、蒐藏、保存、詮釋和展示。它向公眾開放,具有近用和包容的特質,促進多樣性及永續發展。博物館本於倫理、專業及社群參與的方式運作和溝通,提供教育、愉悅、省思及知識共享之多元體
驗。」。本院為回應「2022 博物館新定義」,本院以專業服務、開放多元、友善共融、永續發展為施政目標,向公眾提供教育、社群參與及知識共享之多元體驗,強化本院與當代博物館社會責任之連結。

貳、故宮回應當代社會責任具體成果

本院在臺落腳已逾一甲子,致力投入保存、研究、詮釋、教育與公共服務等現代博物館功能, 檢視本院於博物館社會責任之具體成果如下: 

一、優化文物保存修護量能

本院近七十萬件藏品分為器物、書畫及圖書文獻三大類,橫跨新石器時代至近現代,質量兼具的精緻收藏,使本院素有華夏文化寶庫之稱,保存修護典藏文物,為本院組織法所設最重要之公共責任。本院依「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計畫」、「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徵集作業要點」、及「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管理作業要點」等規範確實辦理文物管理相關作業,並設立全國唯一具獨立文物保存修復部門,其中包含書畫、古籍檔案、器物與織品四種類型修復室,以及文物科學檢測實驗室,協助院藏文物的預防性保存、修護、工藝史研究、文物徵集等工作。

本院為培育修護人才,持續辦理國內外技術交流,並透過新故宮計畫提升文物保存修護及科學分析相關空間與設備。在人才培育方面, 109 年至 112 年本院持續接受各類文物修護實習申請,厚實本院與國家未來專業人力儲備之路徑,其於完成學業後相繼於各大博物館從事文物修護與保存的工作。在空間優化方面,執行「故宮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建設計畫」進行文物修護空間之建置,於空間和特殊裝修之設計規劃上,提供符合文物修護師實務工作之專業需求設備,為文物提供更為完善的修護場域。

二、充實數位典藏及數位應用

在以數位科技為主要溝通媒介的時代,典藏文物數位化及數位資源公共化更是刻不容緩的工作。本院自 99 年開始,至今陸續導入億萬畫素(Giga Pixels)數位拍攝、3D 掃瞄等,對典藏進行高解析度的數位化工作,同時亦對文物進行描述資料(Metadata)的著錄,並將相關影像及描述資料和資料庫技術整合、建立數位典藏資料庫,對公眾開放提供知識共享的介面。另積極產製文物衍生 3D 建模、數位 IP 或互動裝置等數位資產。

本院 106 年即逐步對全世界開放文物圖像導入國際開放規範「CC 創用」,將數位檔進行創用開放,提供社會各界乃至全世界自由下載,目前在政府開放資料架構下,已全面開放中階與低階的文物圖像檔案與公眾共享,並於 Open Data 專區免費下載且不限用途(包括商業)使用, 低(100 萬畫素)、中階(600 萬畫素)圖檔各40 萬張,便利全球各使用者界進一步瞭解文物知識。

三、提升研究量能發展學術專業

本院自 72 年創刊發行《故宮學術季刊》( 原為《故宮季刊》) 為文學、歷史、藝術領域知名學術研究期刊,提供人文社會領域重要學術研究發表平台,更經學界評比為歷史學門的核心期刊,截至 112 年 12 月已出版 41 卷第 2 期。

本院於提升整體研究量能的同時,也發掘更多文物新價值,為展覽規劃吸引人的故事內容,讓世人見證文物之美。自 99 年起,於北部院區推出「國寶聚焦」書畫展,每季展出一件國寶級作品,讓觀眾聚焦於文物身上,全面而具體地欣賞並理解文物的價值,提昇本院典藏的重要性與能見度。

此外,本院持續與國外研究單位及展覽館 所簽署合作備忘錄,目前已簽署有:美國胡盈瑩和范季融基金會、香港城市大學、法國遠東學院、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法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德國海德堡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與蒙古科學院等。除雙邊人員互訪交流,另邀請重要學者蒞院演講或座談,交換研究新知與國際趨勢,促進學術對話與相互啟發。此外,亦推動國際合作研究 112 年參與英國研究院獎助研究計畫「全球召集計畫-中國全球秩序」等。

四、跨越文化疆界引起觀眾共鳴

本院典藏文物作為國家核心文化資產,是國際間積極爭取合作交流的對象,藉由赴外國辦理具指標性國際展,拓展各類國際交流活動,強化與國際博物館進行多元領域交流,更透過與國際博物館策展合作,帶動臺灣博物館群國際策展能量,厚實我國文化外交影響力及展現臺灣文化軟實力。

對外亟思突破外交困境,藉由與國際博物館簽署合作備忘錄或締結姊妹館,在借展國司法免扣押法的保障下,以展覽合作與學術交流培植博物館專業人才,並促進觀眾跨文化能力, 期能強化本院於國際文化關係上的存在意義。國內外展覽交流具體作為如下:

(一) 國際交流展覽開拓文化視野

近期在國際借展方面於 112 年展出「朝鮮王朝與清宮藝術交會」特展,以朝鮮與中國二地的使節往來為軸,呈現出朝鮮十八世紀黃金時期與大清盛世的藝術對話。113 年規劃推出「大美不言─國立故宮博物院、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及梵克雅寶典藏精粹」特展,精選三館典藏裝飾藝術作品,跳脫傳統思考及文化疆界,展現人類超越文化對美感的共同追求;同(113)年於南部院區策劃辦理「萬國津樑:東亞海上的琉球」特展,搭配本院明清時期琉球相關古籍文獻、器物與書畫,呈現琉球王國之文化與歷史。114 年將於南部院區展出「江戶浮世之美」,以南院所藏近百件江戶浮世繪名品為基礎,搭配院外借展,建構出江戶時期東京的繁華樣貌。

赴國外辦理展覽方面於 114 年 9 月與捷克布拉格國家博物館合作推出「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特展是院藏文物首次在捷克展出,以古代藝術中的科技工藝、風景和常民生活等主題, 精選包含多寶格、清明上河圖等文物。同(114)年11 月於法國巴黎凱布朗利博物館展出「龍」特展,通過跨國際的合作策展,引介蘊含於文物的傳說故事予國際友人,加深觀眾對作品藝術性的認識。

(二) 連結地方館所共享文物資源

本院於彰化縣立美術館舉辦「故宮國寶遊彰化—故宮文物 X 新媒體藝術展」(109 年、111 年),其中 111 年「故宮國寶遊彰化 2.0」,展出環形投影、體感互動等數位體驗,累計參觀人數共計 4 萬餘人次;112 年至 113 年與臺南市美術館合作舉辦「千載南逢─故宮國寶佇臺南」特展, 展出故宮〈清翠玉白菜〉、〈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等人氣國寶,搭配〈清院本清明上河圖〉長卷動畫、「富春印象」沉浸式劇場等數位作品,再輔 以推廣講座等活動,展覽期間共計吸引超過 12 萬餘人次,拉近本院文物與民眾的距離。

(三) 新媒體數位展攜手國內外館所

隨著數位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數位展示成為文化推廣的重要利器。本院自 101 年起即致力於以數位展方式,至亞洲乃至於歐、美等地進行展覽,以數位易於移動、詮釋多樣、體驗豐富等特性,推動國際交流,並與各縣市美術館、圖書館等單位合作,較具代表性的成果包括: 108 年於泰國曼谷河城藝術中心辧理「清明上河圖」數位展、112 年於東京辦理「台灣形象展」、112 年 113 初在臺南市美術館辦理「千載南逢- 故宮國寶佇臺南」數位展,應用高解析古畫動漫數位投影、東西畫風 AI 摹擬、文物動畫播映、8K 影片賞析等數位展出。其他展出地點包括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國立海洋科學博物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新北鶯歌陶瓷博物館、蘭陽博物館、新竹 241 空間、臺中港區藝術中心、臺南市立新總圖、佛陀紀念館、屏菸 1936 文化基地、萬里區公所、臺北國際電腦展、松山奉天宮等館所,充份體現「大館帶小館」當代社會責任。

五、深耕跨域教推觀照多元需求

本院長期推動平權及友善共融,秉持博物館教育理念,促進文化資源的可近性,提供各族群享有文化權利及擴大參與的管道,確保不因族群、語言、性別、年齡、地域、宗教信仰、身心狀況、社會經濟條件的不同而有差別待遇,並以學習者為中心,規劃多元教育推廣活動,分述如下:

(一) 以偏鄉教育串連館際合作

本院自 108 年起策辦「故宮遊藝思—學子嗨 FUN 參訪北部院區」、「百萬學子悠遊博物館」專案活動,邀請全國高中職以下偏鄉及離島學校師生參訪本院北部院區,由本院全額安排交通(含車輛接駁、飛機及火車等)、住宿、保險, 並提供專屬導覽活動,近期串連社會資源經費挹注,如:財團法人臺北市艋舺龍山寺及股票博物館(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攜手共同參與偏鄉學子教育服務,促進社會教育責任。113 年主動邀請「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及「台灣國家婦女館」等加入串聯參訪活動;另本院為強化與學校教師合作關係,自 104 年起持續開發STEAM 創新教案,裝載於「創客魔幻列車」巡迴各縣市,走入偏鄉及教育優先區、介接各縣市教育體系,擴大故宮資料受眾族群,並建置數位藝術教育資源平臺導入藝術教育現場,如本院於 109 年起與新北市政府簽訂合作計畫,以「溫故知新 We are Teams」為口號,合辦教育推廣活動,推出「新北創藝通—小漾巡迴偏鄉列車」,以本院文物與防疫課題結合,巡迴新北市偏鄉學校,同時包含結合新北 Maker 創藝通、館院合作等活動,除豐富偏鄉學童文化多元學習,並以故宮教育能量帶動館際合作,優化偏鄉教育服務內容,符合博物館核心的教育理念。

(二) 個別化的身心障礙服務

依障礙者特質及其需求規劃辦理相關服務 或專案活動,其中「身心障礙觀眾專人導覽服務」即針對觀眾之障礙特質或需求,設計參觀動線 或客製化解說內容,如:「聽聾共賞」手語導覽活動,採取聾人/聽障者與聽人(非聽障者)共同參與形式,由本院導覽志工與專業手語翻譯 員搭配解說,保障聾人族群文化近用權;「故宮智多星─自閉症親子家庭博物館探索活動」,選擇人潮較少、對自閉症感官負擔較小時段,搭配故宮自行開發之參觀輔助資源,鼓勵自閉症兒 童與家人一起親近文物;「跨越障礙‧觸摸美麗」院外身心障礙教育推廣活動,將豐富的文化資源帶進特教學校,結合故宮典藏與在地文化特色,邀請特教學校師生及鄰近地區特教生或社福機構身心障礙者共同參與,親近各地之身心障礙觀眾;「有愛無礙─身心障礙學子樂遊故宮北院」參訪專案,串聯故宮及北部地區無障礙景點。

(三) 回應全球高齡化作為

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博物館界均肯定藝術在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及福祉的重要性, 博物館逐漸被視為輔助醫療、增進民眾身心正向發展的重要角色,本院與台北榮民總醫院跨領域合作,為國內首創由博物館與國家級醫學中心深度合作,以故宮典藏結合醫療開發《今牌人生認知牌卡》,全套包含 60 張文物牌卡、文物介紹及使用指引說明,將文物寓意及意象結合於牌卡,充分融入長者復能過程中,以非藥物介入活動,將故宮文物之美帶入家庭及社區,觸動失智症患者和照顧者懷舊情感及生命對話,促進長者認知功能並增進人際互動,打造貼近長者需求與生活經驗的樂齡友善服務。

(四) 招募培訓志工提供免費導覽

故宮作為臺灣館藏最豐沛的博物館,志工人數及規模亦可觀,除培訓成人志工外,亦持續培育小志工、高中志工、大專院校志工,鼓勵年輕世代透過志願服務參與博物館。另為優化文物導覽品質,持續透過教育培訓與考核等機制, 提昇志工文物知識素養及導覽能力,以期將文物知識經由轉化詮釋,以更具親和力的方式,向觀眾分享故宮文物的價值與意義。志工導覽服務皆為免費,期能回應文化近用,將故宮豐富文物價值,持續向大眾推廣與扎根,並向國際觀光客行銷台灣,進而提升優質的文化觀光體驗。 

(五) 形塑故宮品牌價值

本院擁有世界級的文物藝術典藏,是國際品牌廠商開發商品可汲取的豐沛資源,透過各項推廣宣傳與授權機制,使各界瞭解本院文物所蘊含的元素和故事,使其從文物中汲取創意來源,並加以轉譯、運用於自身的商品設計,提升文創商品與出版品的質感與內涵。為方便各界利用故宮文物元素,本院已逐步完備各項開放與授權機制,從免費使用的 Open Data 圖像、付費使用高階圖檔、到收取簽約金與故宮深度合作的品牌授權與出版授權機制,方便各產業運用,也讓故宮品牌價值逐漸提升,有更多的全球性國際品牌與國內優良廠商與故宮合作開發商品,具代表性合作廠商如下


(一) 國際品牌合作:

l Line Friends:與台灣連友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愛・不錯過》,為熊大兔兔的故宮愛情故事之 AR 繪本。

l 史努比:與蹦世界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史努比故宮尋友記》,為結合 IP 之敘事型故宮導覽書。

l Disney:推出結合米奇、米妮以及本院藏品之雨傘、馬克杯、杯墊、鑰匙圈、提袋、保溫瓶、玻璃杯等約 50 樣商品。

l BEAR@BRICK(庫柏力克熊):推出以本院藏品清明上河圖為發想之限量故宮熊。

l Royal Selangor:與馬來西亞知名錫器品牌皇家雪蘭莪,合作推出多款錫製商品。

l Lays:推出約 320 萬包以本院藏品清明上河圖為發想之洋芋片。

(二) 國內品牌合作

為彰顯台灣精神支持台灣本土產業,本院與國內相關單位聯手打造「台灣精品 MIT」專案辦理情形如下:

l 與經濟部中小企業「Buying Power 社會創新產品及服務採購獎勵」專案合作,已有花蓮淺草堂公司山苦瓜茶包、「故宮 X 台灣好漁」鮮魚豬肉水餃等商品上架。

l 與文化內容策進院 Fresh Taiwan 「Taiwan Content Island」合作輔導台灣原創 IP,已通過的有柯基犬椪椪等8 位創作者提案共23 項商品,形式為 NFT 平面畫作;其中柯基犬椪椪繪製之 NFT 商品已售罊。

l 與宜蘭縣文化局「宜蘭敬好」專案合作,扶植在地優良廠商,計有 14 家納入本院品牌授權機制,共同開發商品。

l 未來持續加強與國內政府部門引薦之優良廠商合作,目前與農業部農糧署推薦之亮點茶莊計畫洽談合作中。

參、未來展望

本院將故宮珍貴文物定位為人類所共享的歷史文明瑰寶。因此,本院公共化的作為從典藏、研究、展覽、教育、公共服務等過程,均促進社會各界參與,拉近本院與社群的溝通與連結。近年經歷新冠疫情的挑戰,本院努力重建與國內外觀眾連結之際,持續以文物為立基點,厚實保存修復及研究能量,強化展覽交流,並以多角度經營品牌形象, 以沒有疆界的文化軟實力立足於全球,讓國立故宮博物院不僅是「臺灣的故宮」、「亞洲的故宮」,更成為「世界的故宮」。

本院將帶著各界期許,對於故宮博物院的社會責任及公共性,與各博物館所攜手合作,因應公民社會的多元需求,滾動調整各項施政措施的規劃與執行,並持續增進故宮國際能見度。

以上報告,期盼各位委員能指正賜教,並懇請持續給予支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