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4年5月22日 星期三

部會報告【立法院】文化部業務報告(第11屆第1會期)

 

會議日期1130522
會議別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會議名稱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3次全體委員會議
會議內容邀請文化部部長李遠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5月22日及23日二天一次會】
報告名稱文化部業務概況報告
報告單位文化部部長李遠
全文
113 年 5 月 22 日    立法院第 11 屆第 1 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文化部業務概況報告        報告人:部長 李遠

目錄

壹、前言

貳、施政理念及重點政策

一、生活的文化 - 凝聚文化認同及尊重

二、思想的文化 - 累積藝文知識及能量

三、創造的文化 - 帶動產業投資及臺流

四、傳播的文化 - 健全國際交流及互動

參、結語



壹、前言

主席、各位委員、各位女士、各位先生:甫於 113 年 5 月 20 日上任,今天應邀列席

大院本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就本部業務提出報告並備詢,甚感榮幸。

本部在歷任部長帶領下,業奠定堅實的基礎並累積豐碩亮眼的成果,除了本部同仁的用心付出,更要感謝各位委員長期以來對於文化事務的關心與支持,讓許多重大文化政策及法規,得以順利推動,成為臺灣文化持續發展壯大的關鍵力量。

文化的形成從來不是一朝一夕可畢其功於一役。臺灣是自由民主社會,文化由下而上充滿了蓬勃發展的生命力,建立臺灣文化主體性,將臺灣有形無形歷史文化串連,讓各族群和文化共存共榮,凝聚臺灣人對自身土地和文化的認同,用文化團結臺灣並迎向世界,是本部責無旁貸的任務與願景。

本部將在行動創新的前提下,提出生活的文化、思想的文化、創作的文化及傳播的文化等四個方向,作為施政理念,推動文化施政,敬請各位委員指教。

貳、施政理念及重點政策

一、生活的文化-凝聚文化認同及尊重

(一)重建歷史現場,維護核心文化資產

1、規劃「再造歷史現場 2.0」

以歷史為本、以科技為用,持續以點、線、面重現歷史現場,推動區域性文化保存,再現臺灣大歷史場域,賦予當代意義,走入在地生活。

2、推動歷史與文化資產維護(第五期)計畫文化資產為永續發展之基石,透過創新文資價值、帶動文資產業,以有形古蹟歷史建築等載體修復活化,及無形傳統藝術民俗等教育推廣傳承,凝聚文化認同。

3、推廣臺灣傳統戲曲

為扶植臺灣傳統戲曲,規劃輔導金補助機制,鼓勵青年藝術家投入傳統戲曲新編創作、提升節目品質,以臺灣在地故事創編戲曲,展現文化自信。

(二)推動文化活動走入社區、巷弄及偏鄉

1、深化社區營造

扶植區域交流平台,強化社造支持體系,鼓勵民間由下而上的自主行動;提供多元參與機制,擴大引動青年、新住民及都會社區參與。 

2、文化平權巡演‧庄頭劇場

自 112 年執行「文化平權巡演-庄頭劇場‧藝日限定」大型表演藝術展演活動,期於疫後持續振興表演藝術產業,攜手地方政府邀集臺灣品牌團隊、Taiwan Top 團隊及縣市傑出團隊等參與匯演,讓民眾在庄頭就能看到國家級場館的劇場級演出,落實文化平權及培養藝文欣賞人口。

3、創新書市‧庄頭書展

持續推動「創新書市‧庄頭書展」,獎勵實體書店串聯在地、外縣市實體書店及出版社、藝文團體等單位,以圖書展售及閱讀推廣為核心,辦理實體書展及走讀等閱讀推廣活動,提供大眾深度閱讀體驗。

(三)鼓勵傳承國家語言多樣性

1、落實國家語言發展方案

為復振各面臨傳承危機國家語言,本部、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共同規劃,從家庭、社會、學校等領域,落實國家語言生活化及現代化,支持各面臨傳承危機國家語言之復振與多元發展,並營造語言友善環境。

2、策辦第 2 屆國家語言發展會議

依「國家語言發展法」相關規定,預定於 113 年 6 至 10 月召開第 2 屆國家語言發展會議,多面向討論國家語言傳承與復振議題及未來發展,蒐集各界意見,作為政府施政之參考。

3、推動台語主流化

112 年起支持各縣市政府辦理台語說故事爸媽活動,鼓勵民間辦理語言創作應用、推廣活動、友善環境及台語人才培育。

透過「表演藝術台語主流化補助計畫」,鼓勵表演團隊製作及演出適合兒少觀賞之台語節目;另辦理網路影音內容台語主流化徵件計畫,使台語能夠自然地融入民眾生活日常。持續支持公視製播台語影集、綜藝節目等影視內容,與民間影視相關業者合作,推動產製優質台語節目。

4、復振馬祖語與臺灣手語

鑒於馬祖語、臺灣手語面臨傳承危機,考量其語言發展情形特殊,本部將加強語料保存,建置馬祖語與臺灣手語語料庫,期透過系統性蒐整語料,強化研究保存、開發語言教學推廣及科技加值應用。

(四)推動多元族群文化發展

1、跨部會合作推動原住民族文化發展

本部與原住民族委員會自 103 年 5 月起設立業務合作平台,迄今已召開 20 次合作平
台會議,合作事項達 118 項。

2、營造多元生活,注入新住民文化能量

為強化新住民文化主體性,透過訂定「文化部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補助作業要點」等,補助辦理新住民多元文化活動;本部附屬機關(構)則藉由展覽及藝文體驗活動等,促進對彼此文化的理解、包容與尊重。

二、思想的文化-累積藝文知識及能量

(一)藝術向下扎根,接軌兒少世代

1、公視兒少台開台

影視是兒童認識世界並形塑自我文化認同的重要管道,透過文化黑潮經費,挹注公視自成立以來致力於產製優質兒少內容之豐富經驗,從兒少內容孵育、開發及產製等各階段,攜手產業提增兒少內容時數及人才培育,健全兒少影視整體環境。

2、校外文化體驗

為培養未來文化參與者,本部與縣市政府合作,自 112 年起串聯各地演藝廳、美術館、博物館、歷史現場等場館,規劃主題路線,以偏遠地區學校優先,引領學子體驗藝文展演映活動,豐富孩子們的文化視野,培養下一代對文化藝術的品味。

3、藝術入校計畫

本部自 107 年起與教育部合作推動文化體驗教育,支持藝文工作者及藝文團隊,轉化自身藝文特色,發展文化體驗內容,安排進入學校課程,讓學生接觸多元豐富的藝文活動,啟發對文化藝術的感知及興趣。更自 112 年起透過疫後振興的藝術入校計畫,擴大學校及學生參與,讓文化藝術向下扎根,培育藝文欣賞人口。

(二)培力青年藝文人才

1、扶植青年藝術發展補助計畫

本部補助 18 歲至 40 歲具潛力之青年藝術工作者,發展各類型及跨領域創作及展演計畫,藉以開拓青年參與藝術文化、培育未來新銳藝術人才,並進一步建構藝文創作自由的支持體系。

2、中壯世代藝術家國際展覽補助計畫

透過支持國內專業藝文組織、策展人及參與展出之藝術家,推介臺灣中壯世代藝術家之藝術創作,至國內外專業展覽空間展出或藝術節參展模式,厚植中壯世代藝術家之國際發展能量。

3、文化交流青年文化園丁隊

鼓勵 20 至 45 歲青年藝文人才從事國際文化交流事務,培育我國青年團隊擔任跨文化交流的耕耘園丁。運用補助及計畫實作指導資源,以社造概念與草根社區或校園連結互動,播散臺灣文化創意種籽,橋接兩地文化及社區營造能量。

(三)振興出版產業發展

為強化出版產製能量,持續獎勵青年創作及漫畫獎勵金,鼓勵發展多元創作題材、扶植創作者,推辦文化黑潮之 T-Comics 臺灣中長篇漫畫產製,補助創作團隊或具市場發展性的漫畫作品,發展中長篇作品,促進臺灣原創漫畫長期經營及發展。

鑑於閱讀習慣及閱讀能力要從小培養,將加強扶植臺灣童書/繪本,研議創作獎勵金、出版媒合及推廣相關輔導措施。

為保障出版社合理利潤,鼓勵各縣市公共圖書館,積極保障出版社實得圖書定價 7 折以上;另將持續推動「擴大電子書計次借閱服務」,擴大數位閱讀風氣。

(四)重建臺灣藝術史

本部持續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工程,重新梳理臺灣藝術發展脈絡,用當代的視野、多元的角度、複數的藝術史觀,於典藏、研究、推廣架構下,促成「土地 × 文化 × 世代」的對話,找回臺灣的藝術史以及對臺灣文化的認同,尊重與強化在地特色文化,建構共同歷史記憶與集體行動。

(五)籌建國家級場館

1、國家漫畫博物館:東側園區已於 112 年 12月 23 日開展營運,113 年將持續藉由多元型態展演活動,堆疊出臺灣漫畫的獨特樣貌,打造一個匯集漫畫創作、體驗、交流、演出,以及滿足專業典藏、研究、展示之國家級博物館園區。

2、國家兒童未來館:持續推動籌建工作,打造臺灣首座專屬兒童的國家場館,提供兒童及家庭創新體驗,預計 113 年完成基本設計。

3、國家鐵道博物館臺北機廠園區:預計 113 年12 月先開放北側區域,包含總辦公室、大禮堂、柴電工場等建物,重現臺灣鐵道歷史記憶,形成新文化軸線與園區。

4、國立國父紀念館:辦理古蹟整修暨文化設施服務升級,整修重點除古蹟外觀修復外,將透過大會堂及展場等服務設施優化,達到多功能使用及全方位服務的目標,營造更友善平權的藝文場館。

(六)支持博物館轉譯應用及臺灣內容再開發升級博物館專業功能及科技治理能力,研

提與時俱進的博物館政策及法規制度。加值運用本部所屬博物館長期累積的典藏內涵,提出臺灣原生主題內容或特色,轉化為親近大眾的展覽,並加強國際研究和策展,推動跨單位議題合作,落實博物館社會責任及對話平台角色,增進民眾對多元文化的認識及世界對臺灣的理解。

三、創造的文化-帶動臺流及產業投資

(一)推波臺流文化黑潮

1、打造影視音臺流

加速原創內容製作與人才養成,提升我國影視音內容製作規格及產量產能,以獎輔措施共同壯大臺流,以因應激烈之國際競爭;同步培植海外觀眾,擴增海外聲量。

為健全影視音產業生態系,從內容開發、產製質量、人才培養及行銷推廣等每個環節,結合最新產業發展趨勢,並以政策工具有效引 導,製作出具有臺灣文化特色與優勢的影視音作品,講述臺灣的故事,讓臺灣影視音產業立足臺灣,邁向國際舞臺,形成國際「臺流」。 

2、強化文化科技應用創新

以科技賦能文化新內容,串聯虛實技術資源,並以數位科技支援文化領域專業團隊,發展跨域虛實體驗內容,開發具有國際潛力之示範案例,帶動我國文化科技產業鏈整體製作能力。

鼓勵應用視覺特效及虛擬攝影棚技術,以創新內容培育相關技術人才。結合科技及臺灣特色文化內容,推動博物館創新展演及體驗,增益民眾文化參與,促進臺灣多元文化保存。促進文化內容結合創新技術、對接在地文化,如回應國際發展趨勢、國內相應技術及各領域創作能量,支持國內 XR 沉浸式影像創作及後續參與國際展演,帶動跨領域投入 XR 內容產製,豐富文化內容未來面向。透過辦理全國性文化科技展會,形塑民眾體驗近用為核心的文化科技展示場域,使文化科技走入生活。持續推動媒合藝術家及科研單位發展科

藝創新實驗計畫,培育科技藝術人才,發展具實驗性及文化內涵之原創作品,策辦科技藝術創作發展補助,徵集以藝術為核心之臺灣科技藝術計畫,整合跨界資源,參與國際展演合作,以提增臺灣科技藝術發展優勢。

3、推動重大投資合資案

偕同文策院推動與三大電信、科技業、跨國媒體娛樂集團的合作,引導民間資金共同投資文化內容產業,整合資金、技術及人才,提升文化內容產業的競爭力,打造更多國際級的臺灣優質文化內容 IP 進軍世界。

(二) 建立國際創意平台

1、籌辦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

2024 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預定於 8 月 26日至9 月1 日在大臺南會展中心辦理,以「1624臺灣歷史教室」為策展主題,品牌商展包含文創品牌及 IP 授權等 2 個重點展區,預計邀請國內外具代表性文創品牌等不同類型單位參展,並串連位於臺南市的本部所屬博物館所及文創園區。

2、策辦臺北時裝週

臺北時裝週自 AW24 起以品牌秀為時裝週核心,選擇具市場性、有國際市場企圖心的設計師品牌,組成時尚國家隊,協助開拓國際市場,期以建立臺北時裝週成為亞洲指標性時裝週,強化社會溝通與國際間的品牌宣傳,促進臺灣時尚產業之國際能見度。

(三)提升青年藝文體驗

常態化發放成年禮金,提供 16-22 歲青年每人每年 1,200 元的文化幣,鼓勵青年以成年禮金體驗不同類型的藝文活動,引導資源挹注獨立書店、表演藝術及觀看國片。

為拓展表演藝術欣賞人口、擴大藝文消費,本部結合各地藝文場館資源,113 年擴大推動「青年席位五折自由座」,鼓勵青年再次走進劇場,自由選擇喜愛的觀戲角度,培養未來藝文消費的關鍵客群,同時促進藝文產業永續發展;另透過「文化幣獨立書店點數放大專案」,引導青年至書店購書消費,並與民間及部會協力,共同提升閱讀風氣。

四、傳播的文化-健全國際交流及互動

(一)強化公廣集團內容開發及傳播量能

支持公共電視各頻道之經營,並與各產業協力開發產製跨語言且多元之各類型節目及
戲劇等。

TaiwanPlus 持續擴展海外收視,已完成北美旅館頻道落地,並與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際影音平台合作,促進臺灣文化走向世界。

(二)壯大臺灣 OTT 平台

以文化黑潮計畫強化內容產製能量,並推動文創法修法升級為國家戰略產業,以投資抵減引導民間注入資金,同時以投補合一等資金整合利多政策,鼓勵 OTT 平台投入資源進行影視開發產製。支持文策院與擁有 OTT 平台之三大電信簽定合作備忘錄,進行跨國際、跨域投資影視作品,逐步強化臺灣內容,壯大臺灣 OTT 平台。

(三)參與國際行銷臺灣

1、參與巴黎文化奧運

國際展會匯聚全球目光,是行銷臺灣的極佳舞台。著眼巴黎文化奧運契機,將以表演及視覺藝術系列節目參與,以「自由之聲、島嶼風華、當代新藝、世界共融」為主題向全球展現臺灣創作活力,體現臺灣「從傳統奔向嶄新、從土地躍上雲端、從吶喊拼出金牌」的前進精神。

2、參與 2025 大阪世界博覽會

除將配合選送表演團隊赴日參加開幕、展館日等活動外,亦將規劃臺灣團隊推出周邊平行展演活動,以及參與日本關西地區大型展會,以延續本部 2020 東京奧運及 2024 巴黎奧運參展效益,加乘臺灣國際能見度。

3、拓展臺流文本外譯 2.0 計畫

精選包括文學/非文學、漫畫、繪本等類型 220 本書,製作試譯或全譯及亞洲專刊,並定期由版權專業人士參與各大國際出版相關會展,向國際版權市場推介合適作品。同時銜接翻譯出版獎勵計畫,支持國外出版社翻譯、出版並行銷外譯臺書。

4、推動行銷國家品牌

主動與國際國家級博物館及展演場館建立合作模式,提升臺灣國際能見度及文化產值,促進文化外交。

5、國際影視音合資合製

布建國際交流合作網絡,透過與國際展會、通路平台及業者之交流、合資、合製、合辦,深化內容產業與國際之連結,推動臺灣人才及文化內容站上國際舞臺。補助文策院集結國內影視及 IP 資源,針對歐美、亞洲等重點區域布局參展,並積極與國際展會結盟、爭取主辦。

參、結語

為實踐「文化永續 世界臺灣」的核心理念,本部將應用過往文化工作的經驗及能力,以行動創新的方式持續深耕,推動跨域文化治理,整合跨部會文化資源,落實四大面向之施政目標,增強臺灣人民內在精神力量,讓全世界看見獨一無二的臺灣,用文化團結臺灣,勇敢迎向世界。

懇請各位委員持續鼎力支持,並在各項文化施政及預算執行上,給予本部鞭策及指教。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