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年4月20日 星期三

【立法院】新國會園區選址計畫

 

立法院 - 游院長拜訪台北市政府聽取立法院遷(改)建地點意見 游錫堃:將本著開放態度 聽取各界意見並充分溝通 

111-04-19

立法院游錫堃院長今(19)日下午拜訪台北市政府聽取立法院遷(改)建地點意見,本院國民黨黨團曾銘宗總召、民眾黨黨團邱臣遠總召、吳思瑤委員、何志偉委員、高虹安委員、林昶佐委員、林志嘉秘書長、周雅淑顧問、秘書處孔秉杰處長、總務處周傑處長陪同,現場還有立法院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委員召集人林洲民、諮詢委員王秀娟、丘如華、林靜娟、林芳慧、陳孟秀、蔡衛民、顧忠華、台北市柯文哲市長(視訊參加)、彭振聲副市長、陳志銘秘書長、都市發展局及財政局幕僚等一同出席。

院長致詞時首先代表立法院誠摯感謝柯市長及其領導的團隊,在防疫、陳抗、治安等各方面的協助,尤其解決立法院長久以來的各項用地爭議,包含2017年變更為「機關用地」、2018年同意「無償撥用」、2021年協助群賢樓地下二層防空避難室兼停車場取得執照等。他表示立法院建築老舊、違章雜陳、管線凌亂,興建具備全國「最高民主殿堂」象徵意義的國會園區日益迫切,因此去年成立「立法院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由相關領域之各界專家組成幕僚小組,協助立法院遴選遷(改)建的合適地點,盼未來國會園區符合5大發展願景:名符其實的最高民主殿堂、全國人民集遊陳抗中心、國內外遊客之參訪地標、公民教育的民主教室、華文圈憲政民主的典範。

院長也感謝柯市長最近提出4個新地點,所以台北市包含現址改建總計10處,分屬不同行政轄區,他本著開放態度藉此機會聽取各界意見並充分溝通,盼使「立法院遷(改)建」期前評估報告更臻完善,再送請由各黨團推薦委員成立之「國會遷(改)建暨監督委員會」來作政策性的討論及決定。

院長最後以道德經第64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闡明國會的遷(改)建工作經緯萬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並盼未來在面對下一代時,我們都有承擔、盡力並與有榮焉的感覺,因此推動過程須密集與各界溝通並廣納意見,激發出多元公民社會的聲音,彰顯民主精神,並共同刻劃台灣國會改革的重要進程,期許新國會能成為未來國際社會的民主典範。

隨後由台北市柯市長以視訊方式致詞時表示,綜觀台北市的建議地點,首選以空總最適合,其中的歷史古蹟可以再研究處理方式,只要立法院需要,這是對台灣歷史有益的事,台北市必定盡量協助。

接著雙方互贈紀念品後,由台北市政府簡報「立法院遷建基地盤點分析」及互相交流。

吳思瑤委員針對柯市長所提空總部分回應指出,空總目前面臨二問題,第一,市政府匡定三分之二土地作為古蹟定著區,無法改建活用;第二,市政府若堅持40%回饋,協商勢必繼續進行。吳委員隨後表示希望今日的討論能即刻啟動未來國會遷建,不能再如同之前以停止收場。吳委員指出國會遷建須符合內部使用需求及乘載外部社會期待,不僅是專業問政場域,更必須成為人民陳抗專區、民主特區、公民教育殿堂、國會外交場域及華人民主典範,新國會是台灣站上國際的重要民主場域,第一要務宜思考軟體與硬體在功能與空間上的需求,更有助於聚焦議題,不致落入政治拔河。吳委員認為若以使用空間需求及現況使用便利性來看,中正紀念堂為首選,將可媲美美國國會山莊,但此為珍貴的首都空間,不必然國會是唯一選項。她也提到若空總可解決三分之二的古蹟定著,當然可以列入思考。

林昶佐委員表示國家最高民意機構轉址,應加入多一點想像力,立法院現址原為學校,本來就不是機關用地,目前已經超載,委員們無論召開公聽會或協調會皆借不到會議室,甚至無法與地方議會相比。林委員建議考量規模之外,多加入一點想像,他認為中正紀念堂的堂體本身比現在議場大很多,而且從這塊地的歷史脈絡來看,若有朝一日成為台灣最高民意殿堂,不僅有廣場供民眾陳抗、外賓參訪時也有一個台灣民主發展的想像空間。

何志偉委員表示以民眾角度看國會遷建,有著想像和脈絡依循,既有功能不符才要遷建,但這10案從第1案一路看到第10案,不是產權問題,就是建地容積率後續需要變更,或是土地破碎山坡地,還有古蹟問題,何委員表示國會除了現階段使用需求外,更需承接未來台灣發展,因此建議社子島。他表示中正紀念堂是轉型的邏輯,但社子島過去在戒嚴時期淹水嚴重,未來若成為名符其實的最高民主殿堂,將有綠地足夠提空安全快速的集會陳抗,規劃也更有彈性,希望可以有機會列入考慮。

曾銘宗總召表示,國會在其他國家是很重要的地標,過去曾有機會但稍縱即逝,贊成跨出成功第一步。曾總召表示現址又小又雜亂,為長遠考量同意遷建,至於地點,建議留在台北,他以過去中興新村在中部為例,對於政府官員或陳情民眾都不方便。曾總召認為若在台北市,則建議空總,因產權單純,若古蹟問題能適當處理,將是合適地點。

邱臣遠總召表示,國會代表國家的形象,有國會外交及社會期待的功能,過去可惜未能成功,現在有機會,加上立法委員皆有共識,雖然對於選址各有選區考量,但若以國家整體發展來看,邱總召指出中央機關集中在北部,因此以台北市為主較為適合,不致造成行政成本浪費,也可節省官員通勤時間。若以場址和空間來看,邱總召認為空總舊址較為適宜,若古蹟問題能處理,在交通便利性或國會外交都很合適。其次希望在後備指揮部及中正萬華拖吊保管場,因其交通方便。邱總召希望遷建能作多元功能性的整體評估與規劃,期待院長持續收集各界意見再進一步討論。

最後在大合影後院長及視訊參加之柯市長一同接受媒體聯訪。

院長致詞全文如下:

柯市長、台北市政府團隊各位先進、各位委員同仁及立法院諮詢委員會的各位委員先進、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午安!

今天專程拜會柯市長領導的台北市政府團隊,是為「新國會園區選址」來向柯市長請益,謝謝大家在百忙中撥出寶貴時間來參與。首先要特別感謝柯市長任內,在2017年協助立法院現址的用地變更,把原屬台北市政府所有的「國中用地」變更為「機關用地」,這是很多年的陳年老案,在柯市長任內解決了。其次,感謝柯市長在2018年一舉解決了立法院紛擾數十年的用地爭議,同意「無償撥用」。此外,柯市長也在2021年協助讓群賢樓地下二層防空避難室兼停車場變更使用,取得執照。立法院位於台北市行政區內,無論建築安全、勞動安全、環保衛生、防疫、陳抗、治安等等,都與台北市政府密切相關,今天藉這個難得的機會代表立法院鄭重地向柯文哲市長領導的市府團隊表達誠摯的感謝。

「新國會園區選址」的目的是希望找到新建或原址改建立法院的適當地點。立法院建築老舊、違章雜陳、管線凌亂,自1991年就有遷建之議,甚至在1998年通過241億的遷建預算,後來因故未用而繳庫。近年來隨著台灣國際能見度提升,先進國家訪賓越來越多;舉國家之力,興建一座具備「全國最高民主殿堂」象徵意義的國會愈形迫切。因此,去年4月15日,立法院在COVID-19疫情陰影下,邀集了具有「政治或國會研究專長」及「建築、都市設計或都市計畫專長」等多元專業領域的各界先進賢達,成立「立法院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作為立法院的幕僚小組,以協助立法院遴選遷(改)建的合適地點,並審議通過了「未來國會5大發展願景」,包括:
一、名符其實的最高民主殿堂。
二、全國人民集遊陳抗中心。
三、國內外遊客之參訪地標。
四、公民教育的民主教室。
五、華文圈憲政民主的典範。

從這5大願景可以看出未來的國會園區,「諮詢委員會」希望具備全國「最高民主殿堂」的象徵意義;希望具備集會遊行、陳情抗議的方便性和可及性;希望能像總統府、台北101大樓一樣,是國內外觀光客樂意參訪的重要地標;希望成為學生公民法治教育的「校外教室」;也衷心期待台灣未來的新國會園區,能成為國際華文圈民主政治及開放國會的典範。

歷年來針對「立法院遷(改)建地點」的建議地點總共有15處,很感謝柯市長最近又積極的提出4個新的建議地點,所以建議地點總計增加為19處。其中,光是位於台北市的地點就有10處,除了「立法院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委員建議的在「立法院現址原地改建」1處外;在遷建方面,台北市轄區就有9處,分別是:(一)、立委提案的中正紀念堂、202兵工廠及聯勤司令部;(二)、院會多年前曾經決議的空軍總部舊址及華山藝文特區;(三)、「立法院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所提議的華光社區;以及(四)、台北市政府最近建議的:台北市憲兵隊、台北市後備指揮部、中正萬華拖吊保管場、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等4個新地點。

這10個地點分別位處於台北市不同的行政轄區,台北市政府團隊及在地各級民意代表或多或少有所期待或顧慮;錫堃個人則本著開放的態度,希望藉這個機會聽取各界意見並充分溝通,以完善「立法院遷(改)建」的期前評估報告。其後,評估報告完成後將送請由立法院各黨團推薦委員所成立的「國會遷(改)建暨監督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是特別的委員會,現在還沒有成立,未來成熟後成立,像現在的修憲委員會一樣,來作政策性的討論及決定。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國會具有國家主權象徵的重大意義,其「遷(改)建工作」經緯萬端,它的興建也許需要10年、20年或更久時間才能完成。但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項重大、永續、有益國家社會的重大使命,都會先有一個好的起始點。錫堃衷心期盼,未來我們在面對這個國家社會的下一代時,我們會覺得承擔了!盡力了!無愧於心而且還能感到與有榮焉!推動的過程,我們希望密集地跟社會溝通,廣納各界意見,讓公民社會的多元聲音激發出來,這樣更能彰顯台灣的民主精神。

最後,要再度感謝柯市長的撥冗,以及市府團隊關於場地的安排,期待稍後的簡報和意見交流,能激盪出更多的意見和回饋,謝謝大家!也祝福柯市長身體健康,早日解除自主隔離!


游錫堃院長率團拜會北市府討論立法院遷址 柯文哲:全力協助完成歷史任務

111-04-19

立法院遷址懸宕多年,立法院長游錫堃19日下午率林志嘉秘書長、各黨團代表及立法院遷址委員會,前來北市府拜會並就遷址地點進行交流討論,柯文哲市長因正值居家隔離期間,委請副市長彭振聲代為接待。柯市長也透過視訊向游院長向與會委員表達歡迎,表示北市府定會全力協助,完成此一重大歷史任務。

立法院長游錫堃致詞特別感謝柯市長及其領導的市府團隊,在2017年協助立法院的用地變更,把原屬台北市府所有的「國中用地」變更為「機關用地」,一舉解決累積數十年的用地爭議,也同意「無償撥用」。游錫堃強調,這些都是陳年舊案,他認為多年來難以解決的問題,能在柯文哲市長任內做到非常了不起。

他進一步談到,立院位於臺北市,無論建築安全、環保衛生、治安、陳抗、防疫、治安等,都與北市府密切相關,今天他特地代表立法院到這裡來致贈紀念品給柯市長和市府團隊,表達誠摯感謝。

游錫堃院長表示:國會象徵國家主權,立法院選址事關重大,也許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成,但好的開始已是成功的一半。游錫堃說,未來新國會園區須包含五大發展願景:一、最高民主最高殿堂;二、全國人民集會遊行陳情抗議中心; 三、國內外遊客參訪地標;四、教育界的民主教室;五、華文圈見證民主的典範。將來立法院會特別籌組 「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徵詢各界專家意見,以利國會遷建新國會園區。游院長也感謝柯市長及北市府還多提供了幾個選址地點,目前19處待選點中,位於北市的就佔了10處。

隨後,由柯文哲代表市府團隊致歡迎詞,柯文哲表示:很早以前游院長就跟他談過這個問題,他也覺得目前立法院空間狹小,規劃不足、且都是古蹟無法做任何更動,運用上相當勉強,應該找一個更好的地點。柯文哲說,他自己看過這些候選院址,覺得前空總的那塊地最優,不過該地點內也有歷史古蹟,如何處理要再思考。柯文哲明確表態表示,只要游院長及立法院有需要,臺北市一定會盡量幫忙,因為這是對於臺灣歷史非常有意義的事。

會後聯訪,記者詢問游院長選址考量是否還是以雙北為主?今天的討論有無具體共識?游錫堃表示,這次選址評估是先拜訪全國首善之區的臺北市,接下來會拜訪新北市,接著是臺中、彰化,最後可能是宜蘭,原則上只要是有立委提案的或是諮詢委員建議的,都會設法到當地縣市政府,了解一下。

游錫堃說,今天首站來到臺北市,非常感謝柯市長,在安排過程中非常順利,柯市長的團隊非常幫忙,也溝通順暢,柯市長非常明確表示會全力協助,還提供增加四個地點。他認為柯市長從市政的角度做考量,提出空總舊址是首選的想法,其次是合併第八案和第九案。

柯文哲則表示,立法院的遷址必須要考慮營運成本,不能離行政中樞太遠,如果總統府和行政院仍在臺北市,那立法院在臺北市仍有地利之便。北市提供的三個地點,空總舊址最簡單,直接變更地目不用回饋,如果真的要回饋,北市府也願意以地換地,給立法院最大的方便。第八案加第九案的爭議比較少也必較快;中正紀念堂那個地點恐怕徒然製造問題,而無法解決問題。他的態度是只要立法院內部有共識,在他的任內一定全力幫忙。



院長出席「新國會園區選址」啟動記者會

游錫堃:完善新國會園區選址幕僚作業 擴大社會溝通

游院長今(18)日上午9時30分在林志嘉秘書長、周雅淑顧問、孔秉杰處長及周傑處長陪同下出席「新國會園區選址」記者會,立法院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林洲民召集人及顧忠華委員亦出席會場。

院長致詞時表示,立法院是台灣最高立法機關,代表國家主權門面,也是彰顯台灣民主成就及精神之所在。但是立法院在1961年遷入現址這個臨時性的學校設施,至今已有61年,多年的將就與拼裝使用,明顯發現議事空間無法滿足民眾旁聽、無法容納委員及行政官員幕僚在場工作、無法讓媒體有足夠的採訪空間、無法配合現代網路科技管線設備、甚至在國際交流方面,都沒有合適的場所接待,國會的遷(改)建已經是刻不容緩。。

院長指出,去年4月15日成立了「立法院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協助進行「立法院遷(改)建選址」的評估工作,並以共識決通過了;名符其實的最高民主殿堂、全國人民集遊陳抗中心、國內外遊客之參訪地標、公民教育的民主教室及華文圈憲政民主的典範,「未來國會5大發展願景」做為選址標準。

院長表示,感謝許多委員和地方首長看到了這點,積極提供協助和建議。歷年來針對「立法院遷(改)建」地點的建議總共有15處,最近台北市政府又增提4處,現總共有19處建議地點。為了能深入了解各「遷(改)建」建議地點的現況及適宜性,立院即將於明天開始,專程拜會可能的遷建地點地方政府,包括台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台中市政府、彰化縣政府及宜蘭縣政府。

院長最後呼籲,「國會遷(改)建」具有台灣邁向成熟民主國家的重大象徵意義,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至於地點,希望藉此次傾聽之旅與各界充份溝通意見,完善前期幕僚作業,其後再送請由立法院各黨團推薦委員所成立的「國會遷(改)建暨監督委員會」來作政策討論及決定。

林州民召集人隨後致詞時表示,委員會這一年來的努力,除了希望建立一個民主殿堂,也看到了立法院所具有的意見對立特性。立法院不僅是民主地標,也是民主教育最好的教室,因此,新國會園區的規劃不僅止於第一線的硬體設計,其本質更在於溝通、溝通、再溝通,這是一個民主社會所具有的對抗和溝通的可能性。爰此,即將正式起步展開溝通,希望加速推動國會新園區。

顧忠華委員也表示,台灣國會在軟體、民主制度和文化上不斷精益求精,國會透明化及國際化的推動都相當有成果。近年有不少國家的訪問團蒞院交流,但反而凸顯立法院的硬體殘破不堪使用。因此,諮詢委員會除了朝數位化、科技化方向努力,也希望強調台灣民主的成就,讓世界知道台灣不僅是華人民主典範,其優良的資訊透明化亦值得國人驕傲。希望全體國人支持立法院的新國會園區,持續為台灣的民主努力。

最後記者會在院長回復媒體相關詢問後於十時左右結束。

附游院長致詞全文:

林洲民召集人、顧忠華諮詢委員、林秘書長、立法院同仁及媒體朋友,大家早安,大家好!

今天邀請大家來,是要向大家報告,「新國會園區選址計畫」正式啟動!感謝「立法院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林召集人洲民先生、諮詢委員顧忠華教授百忙之中撥空參加,也謝謝各位媒體朋友的踴躍參與。

立法院是台灣最高立法機關,代表國家主權門面,也是彰顯台灣民主成就及精神之所在。但是很少人知道,立法院在1961年遷入現址這個臨時性的學校設施,至今已有61年,可以說是全國各級民意機關中最老舊的建築。多年的將就與拼裝使用下來,整個國會辦公場所、委員研究室、會議室散亂各處,導致議事運作效能不容易發揮,別說是要彰顯最高民主殿堂的意象,連比肩其他先進民主國家國會的言語都講不出口。

立法院早在31年前,也就是1991年就曾有遷建之議,甚至在1998年通過241億的遷建預算,後來因故未用而繳庫。邇來隨著台灣國際能見度提升,國際先進國家訪賓愈來愈多;立法院是台灣最高民意機關,是現代民主國家憲政的表徵,應該要有國會議事堂、國會圖書館及國會山莊等整體園區,以彰顯民主至上的莊嚴性。在現今全球民主呈現倒退的趨勢,尤其看到當前國際專制和極權政權對外的侵略擴張,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民主」和「台灣精神」是最佳的國防!國會既然是最高的民主殿堂,應該是最能團結全國人民,彰顯民主的精神堡壘!

立法院為了做好「新國會園區選址」及「遷(改)建工作」的各項期前評估幕僚作業,冒著COVID-19疫情肆虐,在去年4月15日邀集了具有「政治或國會研究專長」及「建築、都市設計或都市計畫專長」等多元專業領域的各界先進賢達,成立了「立法院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作為立法院的幕僚小組,協助進行「立法院遷(改)建選址」的評估工作,並以共識決通過了「未來國會5大發展願景」,包括:

一、名符其實的最高民主殿堂。
二、全國人民集遊陳抗中心。
三、國內外遊客之參訪地標。
四、公民教育的民主教室。
五、華文圈憲政民主的典範。

從這五大發展願景,可以看出未來的理想新國會園區,諮詢委員會希望具備全國「最高民主殿堂」的象徵意義;希望具備集會遊行、陳情抗議的方便性和可及性,讓國家主人很方便、很容易到達;希望能像總統府、台北101大樓一樣,是國內外觀光客樂意參訪的重要地標;希望成為學生公民法治教育的「校外教室」,使每一位中學生畢業之前都有機會來過立法院實際體會我國國會議事;也衷心期待台灣的未來新國會園區,能成為國際華文圈民主政治及開放國會的楷模。

近年來,台灣民主成就經常被國際友邦譽為典範,但是,立法院這個全國最高民主殿堂,現況卻是侷促而窳陋的,不僅基本的國會議事和國際交流功能常陷入困境,遑論要比美歐美先進民主國家了,相信各位媒體朋友在院區採訪時應該深有同感!

一個民主開放的國會,要有蓬勃的公民參與,也要有密集國際交流,但我們的議事空間無法滿足民眾旁聽、無法容納委員及行政官員幕僚在場工作、無法讓媒體朋友有足夠的採訪空間、無法配合現代網路科技管線設備、甚至在國際交流方面,都沒有合適的場所接待。這情況在這兩年多的疫情中更是每況愈下。每凡國外訪賓蒞臨,我們立法院為了配合訪團人數、議事,還要避免影響委員研究室進出,調度捉襟見肘,戰戰兢兢,深怕升高防疫風險。面對後疫情時代,以及提前因應未來新興傳染病攻擊所衍生的隔離與社交距離需求,國會的遷(改)建已經是刻不容緩,不能再紙上談兵,該有積極行動了!

感到欣慰的是,不只立法院院內工作同仁切身感受這些困境和急迫性,甚多委員先進及地方政府首長也看到了,並且積極協助提供許多選址建議地點,真的非常感謝。
歷年來針對「立法院遷(改)建」地點的建議總共有15處,其中除了「立法院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建議的,在「立法院現址原地改建」1處外;在遷建方面,台北市轄區就有5處,分別為:(一)、立委提案的中正紀念堂、202兵工廠及聯勤司令部;(二)、院會決議的空軍總部舊址及華山藝文特區;(三)、「立法院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所提議的華光社區。很高興最近看到柯市長又積極的提出4個新建議地點,分別是:台北市憲兵隊、台北市後備指揮部、中正萬華拖吊保管場、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等4處。所以,現在位於台北市的遷(改)建地點總計有10處。

為了能深入了解各「遷(改)建」建議地點的現況及適宜性,我們即將於明天開始,專程拜會上述地點的地方政府,一方面感謝各地方政府支持「立院遷(改)建計畫」,另一方面希望聆聽各縣市政府的聲音,也對未來可能發展作意見交換。我們懷抱著謙卑的心態希望兼顧社會溝通的效果,為未來國會園區選址奠定堅實的社會共識。

目前預定的行程是:4月19日(二)下午拜會台北市政府、4月28日(四)下午拜會新北市政府、5月5日(四)上午拜會台中市政府、5月5日(四)下午拜會彰化縣政府,最後再安排宜蘭縣政府。我們的首站,明天要拜會擁有各界建議地點數最多的台北市政府。

「國會遷(改)建」具有台灣邁向成熟民主國家的重大象徵意義,錫堃呼籲全民共同來關心與討論,為未來理想的新國會園區建設一起貢獻心力。至於地點,錫堃本著開放的態度,希望藉這個傾聽之旅能啟動與各界意見的充分溝通,完善「遷(改)建」期前的幕僚作業,其後再送請由立法院各黨團推薦委員所成立的「國會遷(改)建暨監督委員會」來作政策討論及決定。

最後要再度感謝各位的蒞臨參加,希望我們邁出的一小步,可以成為未來國會園區發展的一大步,謝謝大家!



立法院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2022-03-31






2021-11-04

立法院游錫堃院長今(4)日主持「立法院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會議開始身兼召集人的游院長致詞表示感謝委員願意再次撥冗出席會議並提供寶貴意見,隨後經過三個小時討論,會議最後做成幾點結論:

一、未來國會園區發展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會議,應如實紀錄各委員發言與建議並提交專案小組討論。

二、確定組成專案小組,由林委員洲民擔任小組召集人,小組成員包括劉委員可強、顧委員忠華、蔡委員衛民、殷委員寶寧、林委員靜娟及王委員秀娟。嗣後專案小組召開會議時,請業務單位副知其他委員。

三、各界提議之遷建地點,提交專案小組評估。

游院長致詞全文如下:

各位委員女士先生、媒體朋友及本院同仁,大家午安!今天是立法院「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感謝各位委員先進再度撥空參加,錫堃在此代表立法院表達誠摯的感謝。

受到疫情影響,本會直到今天才召開第二次會議,距離4月15日的第一次會議已經超過半年了!這讓我個人感到很挫折,因為我很希望透過各位的協助,在任期內把遷建地點確定下來,然後交給下一任的院長去積極推動。不過,轉念一想,COVID-19在全球已經帶走了500萬人性命,確診人數也超過2億4千萬人,今天我們還能夠聚在一起開會,實在是一件非常幸福之事,真是天佑台灣!感恩!

上次會議,承蒙各位委員先進提出許多寶貴意見,錫堃已經責成幕僚單位將各位的發言製作成為影像紀錄,及2萬4千多字的逐字稿,並整理出摘要,稍後也要請各位委員過目、確認,謝謝大家!

今天的會議,幕僚單位準備有三項議題:一、未來國會願景;二、籌組專案小組;三、報告各界建議地點。

關於第一個議題:未來國會願景,在上次會議中,各位委員先進曾經廣泛討論過,會後也有媒體問我的意見,引起社會上的一些關注。我綜合各界意見提出五項願景如下,敬請大家參考:

一.全國最高民主殿堂:未來國會應具備全國「最高民主殿堂」的象徵意義。
二.人民集遊陳抗重要基地:未來國會應具備集遊、陳抗的「方便性」及「可及性」。
三.國內外遊客重要旅遊地標:希望未來國會成為國內外觀光客參訪的重要景點。
四.公民教育的民主教室:希望成為大中小學生公民法治教育的「校外教室」。
五.華文圈民主憲政典範:華文圈第一個民主國家,希望成為華文圈的國會典範。

上述五點只是我個人綜合各界意見提出的淺見,並不能代表我們整個委員會的意見。因此,希望今天的會議能夠聚焦,大家一起討論出未來國會的明確發展願景。

第二個議題是籌組專案小組,並且選出專案小組的召集人,我們希望今天能夠把專案小組定下來,以利後續各種意見的討論與整合。

第三個議題是源自於上次會議中,有許多委員先進提到國會遷建的必要性,也強調國會在首都的象徵意義、以及行政與立法的不可切割性。我要強調,我個人對於國會遷建地點並沒有預設立場。這30多年來,曾有許多委員提出遷建建議,本屆委員也已經有6個提案,也有一個縣市政府的建議案。

立法院是合議制,我身為國會議長,對於已經有的7個案樂觀其成,其地點有:高鐵彰化站、霧峰省議會、台中市烏日區、台中市成功嶺、高鐵台中站、南港202兵工廠、新北市土城看守所、宜蘭縣、台北市中正紀念堂等。針對這些提案,幕僚單位已經在國土整體規劃、區域均衡發展、都市計畫、自然和人文環境、交通環境、區位規模、以及國會整體運作等基礎上,提出分析意見供本會參採。

以上錫堃淺見,藉此拋磚引玉。敬請各位委員等一下多多提供寶貴意見,今後也希望能集思廣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未來國會願景的規劃,謝謝大家!



立法院 - 院長主持立法院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游錫堃: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成員涵蓋多元專業、性別平等,協助評估分析,彙整最佳方案

2021-04-15

立法院游錫堃院長今(15)日主持「立法院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會議開始身兼召集人的游院長致詞時表示感謝委員願意撥冗出席會議提供寶貴意見,期使未來的台灣國會園區有一個莊嚴美麗的願景,讓國會園區建設工作能夠順利推動。

游院長提到,國會園區建設工作經緯萬端,之前也討論了非常久的時間,各黨派委員也陸續提出不同的建議,原地改建與遷建的意見都有,華山藝文特區、中正紀念堂、南港202兵工廠、舊空軍總部、土城看守所及宜蘭等地,中部的台中高鐵車站特定區、烏日成功嶺、台灣省議會紀念園區、中興新村及彰化高鐵車站特定區等等,都是曾被提及的遷建標的,為了審慎討論各界對國會園區建設的提議,並提供本院「國會建設規劃暨監督委員會」先期專業諮詢及幕僚作業,爰請各界先進賢達推薦具國會政治、建築都計及其他相關專業背景的專家學者,組成今天的「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冀望經由各諮詢委員的專業建議及創意發想,能勾勒出本院未來國會園區明確且可行的發展願景。

游院長接著提到,眾所周知,立法院在1990年,提出院址遷建華山車站案,並在1992年通過以華山車站舊址為遷建地點,199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首度編列院址興建經費100億元,惟在第2屆立法院審議時遭刪除,立法院遷建首度告吹。嗣後,第3屆立法院考量凍省後的第4屆立法委員將擴增至225席,遷建案再度被提出,行政院遂在1997年編列立法院新院址興建計畫工程特別預算241.4億元,之後在1999年第4屆立法院時,將遷建地點變更為舊空軍總部,於立法院第4屆第1會期決議通過特別預算,並在1999年6月22日立法院第4屆第1會期第16次院會決議以舊空軍總部為本院新院址,然而於辦理都市計畫變更過程,遭當時的臺北市議會反對,又遇921大地震全國投入賑災影響,最後逾5年預算保留期而終止,立法院第2次遷建計畫又無疾而終。

游院長表示,國會為國家最高民意機關、民主殿堂及最高民主機構,因此相較世界先進國家「國會園區」之經驗,以園區面積而言,立法院現址占地僅約1.9公頃,美國國會110公頃,德國國會29.5公頃,澳洲國會32公頃,日本國會10公頃,相較之下,立法院空間明顯不足,而國會又代表國家門面,建築的象徵意義非常重大,除了會議及內部行政辦公空間外,規劃上亦應考慮民眾參訪、公民教育、集會遊行等民意表達訴求的處所,才符合一個民主國家國會園區的基本功能。因此,為了能集思廣義,獲得最多元的意見及資訊,本委員會沒有預設目標及立場,希望大家能暢所欲言,不拘型式給予專業指導與建議。

游院長說明,「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的成立目的為提供將來立法院就地興建、改建或遷建的諮詢意見,立法院屬於合議制,未來國會園區遷建委員會或是就地興建委員會等特種委員會則要由立法委員來組成。此外,這30多年來各政黨委員都陸續提出遷建提案,尤其本屆委員特別重視,已經累積6件遷建提案;地方政府也提出1案。立法院各黨團都會有多元意見,有人認為現在應該談國會內部改革,不急於談國會園區建設,但是他身為國會行政的立法院長,碰到有7個建議案時,他也不能不加以理會。因此在尚未進入立法院組成特種委員會之前,他認為可以藉此機會讓各界專家及學者提供更多寶貴意見,讓未來立法院成立特種委員會時,可以做為先期專業諮詢參考。

游院長接著說明,民主國家有國會萬能論、國會至上論,國會更是民主政治裡的最高民意機構與民主殿堂。而台灣在憲政發展的民主過程中,立法院的地位已經從過去威權政治、戒嚴、黨政報禁時期的立法局地位,慢慢邁向國會至上,因此如果立法院的建築物能夠更加莊嚴,將成為大家引以為傲的地方。游院長表示,很多觀光客到美國東部一定會去參訪美國國會, 他之前也參訪過澳洲國會,因此他希望未來觀光客來台灣參訪的時候,除了到總統府、101大樓外,也能到立法院來參觀,同時也讓立法院成為全國高中職、大專學生到國會參訪的公民教育重要基地。他也舉過去擔任宜蘭縣縣長規劃宜蘭縣議會的建築為例,當時在縣議會一樓特別規畫一個讓民眾可以不怕下雨天、安心集會遊行、陳情抗議的場域,未來國會可以比照辦理,表達對人民的尊重。

隨後游院長頒發「立法院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諮詢委員聘書,並由總務處進行簡報後,游院長及各諮詢委員一同走訪立法院院區現地勘查,包括行政大樓一樓走廊南側庫房的違章建築、群賢樓內公報處、圖書館、印刷所等辦公空間狹窄違規使用、合作社違章建築、法定停車空間不足等地點。再繞行鎮江街檢視占用計畫道路情形,最後還到議場二樓走廊實地了解管線凌亂陳列的情形,並於議場前合影後結束勘查,進行閉門會議討論。現勘過程中游院長與諮詢委員逐一檢視院內建築空間違建、違規使用情形,同時互相交換意見,游院長盼能在短期找出解決佔用道路、違建、違規使用、停車空間不足的方案外,未來更希望透過「立法院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會議,以精粹而具觀瞻的視野,透析建築空間與設計的定位,探討國會遷建或改建的瓶頸與願景。

備註:立法院未來國會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成員共21人(男性11名,女性10名,建築、都市設計或都市計畫專業7名,國會或政治研究專長7名,其他相關專業7名。)

1.游錫堃(國會與政治)
2.蔡其昌(國會與政治)
3.林志嘉(其他相關專業)
4.王秀娟(建築與都計)
5.王奕婷(國會與政治)
6.丘如華(其他相關專業)
7.李綠枝(建築與都計)

8.沈有忠(國會與政治)
9.林靜娟(建築與都計)
10.林洲民(建築與都計)
11.林芳慧(建築與都計)

12.紀政(其他相關專業)
13.殷寶寧(建築與都計)
14.陳孟秀(其他相關專業)

15.張佑宗(國會與政治)
16.黃秀端(國會與政治)
17.劉可強(建築與都計)
18.蔡中民(國會與政治)
19.蔡衛民(其他相關專業)
20.薛化元(其他相關專業)
21.顧忠華(其他相關專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