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0206地震 震撼南台(105年2月15日)

 
 
 
 
【聯合新聞網】
 
 
蔡榮根/結構技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台北市)、蔡志揚/律師(台北市)
 
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倒塌罹難人數達一一四人;一棟建造僅廿二年的大樓,從規劃、設計、施工到使用管理,每一環節都犯了防震之大忌,除了追究建商的責任外,政府難道沒有任何責任?
 
一九八三年行政院頒布「改進建築管理方案」,施行「行政與技術分立制度」,核心意義是政府建築管理僅及於行政部分,技術部分完全交由民間建築師或技師自己簽證負責。對攸關建物施工品質的「建築工程中必須勘驗部分」,更將原「勘驗後方得繼續施工」,改為「申報後方得繼續施工」,也就是由建商自行申報,即可繼續施工,將政府管制責任完全交給被管制者。
 
一九八三年八月豐原高中禮堂倒塌造成上百名學生死傷,行政院院會隔天就通過建築法修正草案,並提送立法院三讀通過。表面上是加重建築師和技師的責任以保障公共安全,實際上卻是政府放棄對建築物設計和施工的審查和監督責任。這樣的「行政與技術分立制度」,在九二一地震後果然成為建管機關司法攻防上卸責的理由。
 
地震災害與我國類似的日本雖也有行政與技術分立制度,但其內涵是為了確保建築審查人員執行技術審查的獨立性,排除其他行政的干擾和裁量的餘地。因此九二一地震時,日本建築結構學者專家來台所作的災情分析,指出台灣雖然提高了建築物的設計地震力規定,但是五十公尺以下建築物,結構設計沒有人審查而只有簽證,這種制度和日本差異很大,台灣一般的結構設計沒有審查機制,實有待改善。
 
日本一九九八年修訂建築基準法時,建築業界也主張擴大建築技師「自己簽證制度」,以取代政府的確認與檢查,但未被接受,立法者認為建築設計及監造者欠缺損害賠償能力,及在市場法則運作下,建築技師很難對抗建商的業務委託壓力,可能犧牲對專業的堅持。日本法界更認為住宅是國民一生最高價的財產,其缺陷不僅會危害生命財產安全,並造成社會問題,政府建築管理應如同藥品管理,有嚴格審查業者是否遵守建築基準法關於建物最低限度安全性的義務。
 
日本不敢將建築管制交由民間「自己簽證負責」,阪神地震後更修法加強政府的施工勘驗管制,明確宣示「確保建築物安全」是「國家責任」。反觀我國未能記取九二一大地震慘痛教訓,政府對於建築物結構安全仍憚於承認其國家責任,既不敢管,也不想管。人民對房屋品質良窳欠缺分辨的專業能力,因信任政府核發的建築執照和使用執照而購屋置產,政府卻放棄對建築物該有的監管責任,如今屋毀人亡,政府豈能無責?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台北市)
 
六地震台南遭受嚴重的災難,大家關注維冠大樓的倒塌與救援,雖經一百八十小時馬拉松救援,暫告結束,但接下來更艱難的重建安居工作才要展開。尤其台南這次接獲民眾通報的有安全疑慮建築物總計三百一十六件,倒塌危險的紅單建築有六十三件,損害但暫無倒塌危險的黃單建築有五十二件,尚無疑慮的二一件。除此之外,還有更多民眾飽受震災後的居住安全疑慮,我們應如何面對因應?
 
重整九二一災後重建工作經驗是這次災後重建的首要工作。記取過去經驗,減少重複失敗,提升重建效率應受到重視。藉由九二一經驗建立二六重建工作計畫及相關組織和經費,才能井然有序的推動重建工作。建議善用有九二一重建工作經驗者,特別是台南在地的專業人士協助此次災後重建工作。
 
面對已清楚需要立即拆除重建的建築,「安置住戶」是當前工作,包括提供暫時性住所,協助生活及心理上遭遇的困難;然後就是「住所重建」,組織社區重建小組,包括社區住戶、建築、地政、估價、金融等專業人士,加上政府相關單位參與協助。釐清每戶重建前後的權益及負擔,還有相關困難政府及社會所能提供的協助。由於已有九二一重建經驗,一切比照辦理,應可迎刃而解。社區住戶、專業人士及政府相關單位的熱心投入與彼此信任,是社區重建重要關鍵。
 
面對尚未釐清是否要拆除重建或只是整建維護的老舊建築,應立即啟動詳細的「老屋健檢」工作,透過完整的專業診斷,提供健檢報告並向社區全體住戶清楚說明,同時提供改善建議。住戶也應透過「區分所有權人大會」(住戶大會)決定社區改善方案。由於此涉及地震災後的公共安全問題,不應容許少數不同意見的干擾,政府應發揮公權力積極介入,以避免震災後的二次危機。
 
至於一般性的老舊建築,政府可以透過補助或「住宅保險」提供「老屋健檢」服務。當然,更積極的應可仿效台北市予以立法,強制要求社區定期自主進行老屋健檢,這就好比老舊汽車的定期強制檢查一般,如此可以確保居住安全,也可避免外牆剝落甚至倒塌的公共意外。
 
最困難的是重建工作是否能獲得全體住戶的一致同意。從九二一到二六震災經驗,住戶應體認居住安全應勝過都更利益,千萬不要只為了獲取都更最大可能利益而延宕了都更的進行;更不要認為都更是白吃的午餐,住戶不用付出即可平白獲得新建安全的居住環境。
 
面對這次災後重建,正是把握危機也是轉機的最佳時刻,藉此災後進行老屋的大體檢,找出可能危險的潛在因子,予以整建維護;甚至整合住戶紛雜意見,凝聚社區意識,徹底進行建築物的拆除重建;而且還進一步透過都市更新的相關獎勵改善鄰里環境,讓老舊都市獲得安全與再生機會。
  
 
【自由時報】
 
【蘋果日報】
 
土壤液化 台南危樓破百棟20160215日)
 
立刻建立災害訊息體系20160215日)
 
 
【中時電子報】
 
 
  
 
環境資訊中心
 
 
 
 
【台南市】
 
 
0206美濃地震,台南市受災嚴重,尤其有安全疑慮倒塌傾斜建築物達上百件;其中針對土壤液化而造成建築物毀損問題,市長賴清德今(15)日上午特別邀集學者專家召開「土壤液化地區復原及因應」行動會議,賴市長結論要求相關單位要務實在七天內儘快將受災戶調查清楚,個案列管追蹤,並於三天完成排水系統下陷造成無法排水之問題調查。
 
由工務局召開的「土壤液化地區復原及因應」行動會議上午9:30在市府永華市政中心6樓簡報室召開,參與專家、學者包括土木技師公會技師曾永裕、大地工程技師公會技師韓明憲、結構工程技師公會技師陳裕賓、台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杜瑞良,及成功大學游保杉院長、陳景文教授、郭玉樹教授和成功大學防災中心副主任李心平,還有市府地政局、水利局、都市發展局、安南區公所、新市區公所、中西區公所等單位主管與會。
 
會中,提報在此次地震中疑似土壤液化造成災損區域有北區:正覺街10240弄等;安南區:聖安街、德安街、惠安街161巷等;新市區:三民街50巷等;中西區:文和街等,總共約500戶。
 
賴市長與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受損房屋如何補強改善、土壤液化區域未來新建建物如何防止等問題;經過2個小時的探討分析,賴市長結論:要求市府相關單位要務實在七天內儘快將受災戶調查清楚,個案列管追蹤之作為;並針對排水系統部份下陷造成無法排水的問題,要求三天內要調查清楚完全掌握狀況,以利後續作業進行。而所有土壤液化地區復原及因應,要化〞座而談〞的會議為〞起而行〞的行動,並立即執行。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206的震撼2016-02-15
 
採訪:陳慶鍾 陳忠峰 柯金源 于立平 林燕如
撰稿:于立平 陳慶鍾
攝影:陳慶鍾 陳忠峰 陳添寶
剪輯:陳慶鍾
 
201626日凌晨三點五十七分,規模6.4的地震,撼動南台灣,造成台南市上百棟建物受損,其中台南市永康區的維冠金龍九棟大樓全部倒塌,災情最為慘重…
 
小年夜這場強震,震碎許多家庭的團圓夢,救難人員在瓦礫堆中搜尋生還者,跟死神搶時間,經過八天搶救,總共救出289人,生還者175人,其中有96人送醫,另有114人不幸罹難,除了維冠金龍大樓,部分人潮來往頻繁的公共建築,像是銀行、市場等,有的嚴重傾斜,有的坍塌。
 
不只集合式住宅及公有建築毀壞,許多透天厝也受災。部分民眾觀察到家中的地板牆壁,發生大小龜裂,甚至建築結構安全出現問題。就連挺立數百年的老建築或祈福保佑平安的廟宇,都難逃劫難,像是351年歷史的國定古蹟祀典武廟,被震得梁柱歪斜移位、屋脊崩落,277歲的市定古蹟風神廟,廟前鐘樓也被震毀。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台南市成為206地震的重災區,中央氣象局從地震資料分析,主震震央是在高雄美濃,震源深度16.7公里,來自沒有被發現的盲斷層。這個盲斷層位在潮州、旗山、左鎮斷層之間的密集地震帶,而地層破裂方向,從美濃開始一路往台南走,最後破裂點停在台南,因此這裡的餘震也特別多。
 
另外,因為嘉南平原的地質屬於鬆軟的沖積層,震波經過時會被放大,振動時間也會拉長,也導致建築物遭受比較大的震動量,容易受損。
 
不過永康區並不是台南震波強度最大的區域,為什麼維冠金龍大樓會嚴重倒塌,死傷慘重,根據台南地檢署調查,建商有偷工減料之嫌,大樓建造的鋼筋數量,竟然比結構計算書上少了50%之多,外加上永大路一側一到五樓的梁柱接頭,強度嚴重不足,無法達到應有的耐震程度,因此倒塌主因可能指向人禍。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從台南地質的前世今生分析,表示永康區早期是大灣低地,百年前為溼地型態,土質軟弱,泥沙堆積特別厚。他認為,要蓋建築量體比較大的大樓,必須更重視建築耐震結構。
 
206這一震,相當於釋放兩顆原子彈的威力,不但震出建築耐震問題,也震出土壤液化危機,台南市的安南區、中西區及新市區,陸續傳出土壤液化災情。
 
走在安南區溪頂里街道上,處處可見土壤液化痕跡,許多民宅地基沉陷,造成房屋傾斜、龜裂,甚至細沙與地下水從地底竄出,導致室內積水。根據居民回憶,早期這裡是魚塭,四十年前左右開始建設,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表示,填土通常會使用含沙量高的土壤,地震時很容易產生液化。
 
許多居民擔心居住安全,只能暫時搬離家園,這些受到地震損害的房子,能不能再安心居住?或者該如何補強改善?台南市政府針對市民通報案件,進行初步勘查,截至213日為止,已經完成409棟建築物的勘查,有66座被列入紅色警戒,必須盡速拆除,56座需要進行結構補強,除了土壤液化的受災區,其他建物毀損案件,有些是建築物本身的結構出現問題。
 
206南部強震後,成大建築系第一時間組成團隊,協助國家地震中心,勘查建築物受害情形,其中公共建築是重點之一。東區的大智市場,原本是四層樓的混合式建築,地震時一樓菜市場應聲倒塌,二到四樓是公寓式集合住宅,當時有五十多人受困,所幸經緊急搶救疏散,只有少數住戶受輕傷。
 
成大規劃設計學院副院長姚昭智分析,一樓是開放式設計的營業空間,沒有隔間牆壁量少,二樓又是隔間量多的住家,這種軟弱底層形成結構弱點,地震發生時,所有能量被最軟的地方吸收,導致一樓梁柱被壓垮,許多在地震中倒塌的私有建築物,普遍都可看到這種軟弱底層的現象。
 
九二一大地震後,政府提高建築耐震設計標準,並在2008年嘗試立法,全面獎勵推動私有住宅進行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但因涉及經費籌措、租稅減免和法規等問題,而裹足不前,學界認為面對強震威脅,不管是公有或私有建築,都應立即進行全面體檢。
 
地震是最難監控與掌握的自然災害,因此做好減災相當重要。一棟好的耐震建築,可以保全性命,將傷亡降到最低。另外,充分了解腳下的地質,並公開資訊,才能防範於未然,像是西部平原區、宜蘭平原及台北盆地等處,都是可能發生土壤液化的區域,開發和建設時就應該特別注意。
 
幾秒鐘的震盪,改變了許多台南居民的人生,有的家毀了、有的與親人永別,206的震撼,震出許多漏洞,黑心建商沒有按圖施工、偷工減料,審核監督未落實;老舊建築結構耐震不足,補強速度緩慢;軟弱地層的規劃開發,缺乏法規限制。
 
種種原因,導致居民受害,根據科技部「台灣地震模型」團隊研究估算,未來三十年,台灣各斷層可能發生規模6.5以上地震的機率,以南部的64%為最高,下一場地震,隨時可能會再發生,這是地殼變動正常的能量釋放,只有做好防災的萬全準備,才有機會安全與地震共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