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113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建築工程類科


高考三級_建築工程

 

試題  建管行政與法規

https://wwwq.moex.gov.tw/exam/wHandExamQandA_File.ashx?t=Q&code=113080&c=393&s=3203&q=1

 

試題  建築環境控制

https://wwwq.moex.gov.tw/exam/wHandExamQandA_File.ashx?t=Q&code=113080&c=393&s=3205&q=1

 

試題  建築營造與結構系統

https://wwwq.moex.gov.tw/exam/wHandExamQandA_File.ashx?t=Q&code=113080&c=393&s=3206&q=1

 

試題  建築設計

https://wwwq.moex.gov.tw/exam/wHandExamQandA_File.ashx?t=Q&code=113080&c=393&s=3208&q=1


113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 建築工程類科 暫定需用名額 77 名

113年高普考試將於7月5日起舉行 暫定需用名額4,459名

113-02-29

考試院院會今(29)日通過,113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暨普通考試,定於113年7月5日(星期五)至9日(星期二)舉行,於3月12日到21日受理報名,暫定需用名額共計4,459名,歡迎有志加入公共服務行列者,踴躍報考。

考試院表示,這項考試分設臺北、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彰化、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宜蘭、花蓮、臺東、澎湖、金門、馬祖等16考區,其中苗栗及雲林考區是今年起增設,苗栗考區更是國家考試首次設置,以提供中部應考人便利應試環境,服務在地和附近考生,免去舟車勞頓之苦。

考試院進一步表示,至於須進行第二試(口試)之類科,包含高考三級客家事務行政、僑務行政、公職社會工作師、公職獸醫師、公職建築師、公職護理師、公職食品技師、公職醫事檢驗師、公職藥師、航空駕駛類科,以及普考客家事務行政類科,其口試地點則集中在臺北考區舉行。

考試院說明,自今年起,高普考試列考的專業科目數較過去減少1至2科,以減輕考生準備筆試的負擔;高考三級僑務行政、國際文教行政及高普考航空駕駛類科,增列第二試(口試),以強化選才效能,提升公務人員的專業素質與應對能力;另高考三級新增昆蟲、司法行政及資通安全3個類科,以滿足用人機關進用專業人才的需要。

考試院補充,有關這項考試的需用名額,高考三級設一般行政等94類科,暫定需用名額2,920名,普考設一般行政等63類科,暫定需用名額1,539名,合計4,459名,各類科需用名額情形,將於3月上旬公告於考選部全球資訊網;另應考資格、應試科目、試題題型、成績計算與錄取方式等事項,分別依照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暨普通考試規則、公務人員考試總成績計算規則等相關法規辦理,相關規定將載明於應考須知,請應考人留意相關訊息(https://wwwc.moex.gov.tw/main/exam/wFrmExamDetail.aspx?c=113080)。




113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都市計畫技術類科


高考三級_都市計畫技術

 

試題  都市及區域經濟

https://wwwq.moex.gov.tw/exam/wHandExamQandA_File.ashx?t=Q&code=113080&c=360&s=1106&q=1

 

試題  土地使用計畫

https://wwwq.moex.gov.tw/exam/wHandExamQandA_File.ashx?t=Q&code=113080&c=360&s=1107&q=1

 

試題  環境規劃與都市設計

https://wwwq.moex.gov.tw/exam/wHandExamQandA_File.ashx?t=Q&code=113080&c=360&s=1109&q=1

 

試題  都市及國土計畫理論與法制

https://wwwq.moex.gov.tw/exam/wHandExamQandA_File.ashx?t=Q&code=113080&c=360&s=1111&q=1


113年高普考試將於7月5日起舉行 暫定需用名額4,459名

113-02-29

考試院院會今(29)日通過,113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暨普通考試,定於113年7月5日(星期五)至9日(星期二)舉行,於3月12日到21日受理報名,暫定需用名額共計4,459名,歡迎有志加入公共服務行列者,踴躍報考。

考試院表示,這項考試分設臺北、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彰化、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宜蘭、花蓮、臺東、澎湖、金門、馬祖等16考區,其中苗栗及雲林考區是今年起增設,苗栗考區更是國家考試首次設置,以提供中部應考人便利應試環境,服務在地和附近考生,免去舟車勞頓之苦。

考試院進一步表示,至於須進行第二試(口試)之類科,包含高考三級客家事務行政、僑務行政、公職社會工作師、公職獸醫師、公職建築師、公職護理師、公職食品技師、公職醫事檢驗師、公職藥師、航空駕駛類科,以及普考客家事務行政類科,其口試地點則集中在臺北考區舉行。

考試院說明,自今年起,高普考試列考的專業科目數較過去減少1至2科,以減輕考生準備筆試的負擔;高考三級僑務行政、國際文教行政及高普考航空駕駛類科,增列第二試(口試),以強化選才效能,提升公務人員的專業素質與應對能力;另高考三級新增昆蟲、司法行政及資通安全3個類科,以滿足用人機關進用專業人才的需要。

考試院補充,有關這項考試的需用名額,高考三級設一般行政等94類科,暫定需用名額2,920名,普考設一般行政等63類科,暫定需用名額1,539名,合計4,459名,各類科需用名額情形,將於3月上旬公告於考選部全球資訊網;另應考資格、應試科目、試題題型、成績計算與錄取方式等事項,分別依照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暨普通考試規則、公務人員考試總成績計算規則等相關法規辦理,相關規定將載明於應考須知,請應考人留意相關訊息(https://wwwc.moex.gov.tw/main/exam/wFrmExamDetail.aspx?c=113080)。

 



113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景觀類科


高考三級_景觀

 

景觀植物學與景觀生態學

https://wwwq.moex.gov.tw/exam/wHandExamQandA_File.ashx?t=Q&code=113080&c=394&s=3210&q=1

 

景觀規劃

https://wwwq.moex.gov.tw/exam/wHandExamQandA_File.ashx?t=Q&code=113080&c=394&s=3212&q=1

 

景觀工程

https://wwwq.moex.gov.tw/exam/wHandExamQandA_File.ashx?t=Q&code=113080&c=394&s=3213&q=1

 

景觀與都市設計

https://wwwq.moex.gov.tw/exam/wHandExamQandA_File.ashx?t=Q&code=113080&c=394&s=3215&q=1

 

113年高普考試將於7月5日起舉行 暫定需用名額4,459名

113-02-29

考試院院會今(29)日通過,113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暨普通考試,定於113年7月5日(星期五)至9日(星期二)舉行,於3月12日到21日受理報名,暫定需用名額共計4,459名,歡迎有志加入公共服務行列者,踴躍報考。

考試院表示,這項考試分設臺北、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彰化、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宜蘭、花蓮、臺東、澎湖、金門、馬祖等16考區,其中苗栗及雲林考區是今年起增設,苗栗考區更是國家考試首次設置,以提供中部應考人便利應試環境,服務在地和附近考生,免去舟車勞頓之苦。

考試院進一步表示,至於須進行第二試(口試)之類科,包含高考三級客家事務行政、僑務行政、公職社會工作師、公職獸醫師、公職建築師、公職護理師、公職食品技師、公職醫事檢驗師、公職藥師、航空駕駛類科,以及普考客家事務行政類科,其口試地點則集中在臺北考區舉行。

考試院說明,自今年起,高普考試列考的專業科目數較過去減少1至2科,以減輕考生準備筆試的負擔;高考三級僑務行政、國際文教行政及高普考航空駕駛類科,增列第二試(口試),以強化選才效能,提升公務人員的專業素質與應對能力;另高考三級新增昆蟲、司法行政及資通安全3個類科,以滿足用人機關進用專業人才的需要。

考試院補充,有關這項考試的需用名額,高考三級設一般行政等94類科,暫定需用名額2,920名,普考設一般行政等63類科,暫定需用名額1,539名,合計4,459名,各類科需用名額情形,將於3月上旬公告於考選部全球資訊網;另應考資格、應試科目、試題題型、成績計算與錄取方式等事項,分別依照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暨普通考試規則、公務人員考試總成績計算規則等相關法規辦理,相關規定將載明於應考須知,請應考人留意相關訊息(https://wwwc.moex.gov.tw/main/exam/wFrmExamDetail.aspx?c=113080)。

 



【高雄市】市定古蹟高雄燈塔(旗后燈塔)


旗津新闢人行步道 拉近民眾與旗后燈塔的距離

為提升遊客前往旗津區旗后燈塔的便利性,市府觀光局與工務局道路養護工程處攜手合作,將新闢前往旗後山登山口的人行步道,並改善周邊環境,該工程已於今(114)年3月中進場施做,完工後可大幅縮短民眾參觀往返的距離,提供更加舒適的景觀空間。  

旗后燈塔(高雄燈塔、旗津燈塔)位於旗津旗後山山頂,始建於西元1883年,百年來看顧著船舶航行往返的安全。1987年(民國76年)核定為市定古蹟,1992年(民國81年)起開放民眾參觀,吸引許多遊客造訪,2022年(民國111年)園區整建重啟後,更成為全國首座夜間開放燈塔。

工務局表示,旗后燈塔園區為熱門景點之一,觀光人數眾多,遊客多乘船到旗津再從輪渡站前往旗后燈塔,既有參訪動線冗長且複雜,較不利於嬰兒推車、輔具需求等使用族群通行。為提升觀光通行品質,道工處配合觀光局「灣區大港-旗津領航」旗艦計畫,進行旗津輪渡站海岸路往旗後山與燈塔步道系統及周邊景觀改善,經協調港務公司,利用既有旗津燈塔停車場新闢人行步道銜接海岸路人行道及旗後山登山步道,將原來950公尺長的路線縮短為350公尺,民眾探訪燈塔更方便。

道工處說明,本次改善工程除以平順、耐久、美觀的優質材料設置及改善人行步道鋪面,同時導入港灣景觀的整體性理念,更新海岸路上人行步道欄杆、整理路側告示牌並拆除安檢所庫房與圍欄等,提升視覺通透性,強化海景的視野效果,拉近與自然環境的距離。後續將再辦理海岸路景觀美化,以街區彩繪營造海灣風情的特色氛圍,為民眾帶來難以忘懷的旅遊體驗。




高雄燈塔:位於高雄港旗後山山頂,為白色八角形磚塔

高雄燈塔舊稱旂後山燈房或旗後燈塔    高雄市旗津區

高雄燈塔Kaohsiung Lighthouse | Facebook


夜經濟新地標 高雄燈塔亮燈 - 高雄畫刊

https://takao.kcg.gov.tw/article/861

百年歷史高雄燈塔 高雄賞月新秘境 | 棧貳庫

https://www.kw2.com.tw/post/kaohsiung-lighthouse

111-06-14高雄燈塔改善工程即將完工

活化古蹟,以人為本,交通部航港局推動高雄燈塔漫步輕食活化再利用,燈塔及辦公室外區將開放夜間參觀,並以燈光照亮牆面,彰顯古蹟的歷史性與主體性。部分員工備勤室則改建為輕食販賣部,另外,燈塔圍牆設置「輕食海景木棧平臺」,可觀賞打狗山、英國領事館及旗後山與打狗山之間的港道,俯瞰往來船隻,遙望晨曦耀眼的彩霞,體驗高雄港都繁華之美。

高雄燈塔舊稱旂後山燈房或旗後燈塔,是全台唯一與砲臺共構的燈塔,原為1883(清光緒9)年所建的白色四角形紅磚造燈塔,1916(日大正5)年打狗開港後,日本人為配合高雄港區擴建計畫而改建為白色八角形混凝土造燈塔,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雖遭機槍掃射,但無損發光運作,足以見證打狗港的發展史。

航港局表示,對於文資古蹟進行保存活化,高雄燈塔編列總經費達5,000萬元,本次就庭園景觀、輕食空間配置、夜間照明、感應式廁所及整體步道系統改善等重新規劃,預計於111年6月底前完工,並招商委外營運,開放輕食區及景觀平臺硬體設置,期許營造更親民、多元及活化的燈塔特色。

航港局進一步說明,再活化的高雄燈塔,不僅有歷史的厚度,還有人文的溫度,將持續打造新型態的燈塔觀光,以高雄燈塔做為第一例多元營運場域,結合棧貳庫、駁二藝術特區、高雄港舊港區鹽埕、鼓山等歷史、商業資源,搭配輪渡站、文化遊艇或貴賓船等海上交通,串連旗津區至旗後燈塔,營造高質感觀光旅遊體驗,成為港區遊憩新人氣指標。


105-11-25高雄燈塔1051125日重行開放參觀 請遊客行走經旗后砲臺至燈塔通道


高雄燈塔 - 維基百科



【高雄市】市定古蹟原高雄市役所〔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    行政法人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http://khm.org.tw/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Kaohsiung Museum of History | Facebook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經營的官方粉絲專頁。曾經是日治時代時高雄市役所、高雄市政府,現在是市定古蹟也是博物館,是愛河流域的地標之一,2017年改制行政法人,持續見證城市發展的軌跡。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本館本於深耕高雄、心懷台灣、放眼世界的營理念,除繼續致力於高雄歷史與典藏品的深入研究、豐實各類館藏主題、策辦更多元精彩的在地性展覽、建立本館成為高雄地區文史的知識庫外,並期走向國際,加強文化交流,共同實現城市幸福生活的美麗夢想。

//城市博物館群//

高史博以高雄歷史為基底出發,從而延伸鐵道文化、舊城歷史、傳統表演藝術、人權議題及眷村移民等主題附屬館舍,形成區域性大博物館群,館群包含舊打狗驛故事館、哈瑪星台灣鐵道館、見城館、再見捌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柯旗化故居、高雄市皮影戲館、高雄市左營孔廟。






2024年7月9日 星期二

臺中市政府消防局「韌性防災 安居臺中」專案報告

 

2024-07-09守護市民居家安全! 中市府多管齊下強化防災韌性 盧市長:有備無患

台中市目前列管的高層建築物合計618棟,因應高樓林立,台中市政府消防局除推動高層建築住戶安全宣導、落實推動消防合格申報,也持續添購雲梯車,強化高樓救災戰力,確保台中市高樓層集合住宅公共安全。市長盧秀燕今(9)日主持市政會議表示,市府除加強高樓層建築物火警預防措施,也將跨局處加強宣導各項防災避難資訊,守護市民居家安全。

「有備無患!」盧市長指出,火災發生原因有千百種,雖然絕大部分火災透過專業消防局同仁搶救,但是在火災發生之時,民眾如何自保逃難也很重要。她強調,市民朋友一定要熟悉相關防災避難知識,包括火場逃生原則為「往下逃生」,應往相對安全空間「關門避難」但不要躲到浴室等,盼消防局將相關防災避難資訊統合,透過各局處管道廣為宣傳,輔導教育市民熟悉到內化為本能反應,在重大災難來臨之時,有自行避難逃生的能力。

消防局長孫福佑今日在市政會議以「韌性防災,安居台中」為題進行專案報告,孫局長指出,統計至113年6月底,台中市列管的高層建築物合計618棟(50公尺以上或16層以上建築物),其中集合住宅有511棟。近5年建築物火災共計3,184件,建築物火災類別以獨立住宅1563件(49%)最多,集合住宅748件(23%)居次,因此住宅類(獨立住宅+集合住宅)就佔建築物類火災7成以上。

孫局長表示,為確保台中市高層集合式住宅公共安全,消防局透過社區、居家訪視,進行高層建築住戶安全宣導,讓市民了解高層建築避難逃生、用火用電等安全觀念,包括火場逃生原則為「往下逃生」,至樓梯間未見煙霧,才可繼續往下往外逃生;平時應規劃2個方向逃生路線,當主要逃生出口無法往下往外逃生時,請尋找第二逃生出口往下往外逃生,若第二逃生出口也受阻礙,則改往相對安全空間「關門避難」,等待消防人員救援。

孫局長強調,高層建築物火警搶救不易,仍須依賴建築物本身設置的設備,將災害降到最低,並能有效提供消防人員搶救之用。為確保相關消防設備正常運作,高層建築物每年應定期委託消防專業機構進行場所消防設備檢修並完成申報,消防局針對未合格申報者,優先派員前往複查,維持高層建築物消防設備的正常堪用。

此外,消防局也添購雲梯車強化高樓救災戰力,台中市雲梯車現有24輛,其中50公尺雲梯車計有5輛。消防局於111及112年陸續採購3輛雲梯車(50公尺1輛及30公尺2輛),皆已交⾞並投入第⼀線救災⼯作;今年度採購35輛消防車輛,採購預算自109年8,250萬元,提升至今年3億1,049萬元(中央全額補助1億8,000萬元),充實台中市救災戰力裝備。

孫局長也提到,因應近年各車廠接連開發電動車,各大樓也陸續安裝充電樁,提升第⼀線消防同仁有關電動車火災風險及搶救作為的專業知能漸趨重要。為此,消防局邀請各品牌電動車廠商辦理實車展示及教育訓練,深入瞭解電動車運作原理及執行搶救作業時應注意事項;112年至今,消防局累計辦理逾40場次電動車搶救演練,參與人數超過700人,演練地點包含台中市重要地標如市府辦公大樓、國家歌劇院等場所。

都發局長李正偉補充報告,鑑於新竹市「晴空匯」住宅大樓發生火災事件,台中市政府抽查該公司在台中市的2處建案,發現有管道間壁體及維修門有未具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或不當變更等情形,市府已限期在今年12月底前改善完成。

李局長指出,市府清查16層以上或高度在50公尺以上的高樓層公寓大廈,台中市有531棟,目前有申報者506棟, 屬於1年內依規不須申報者有18棟,另7棟為未依規申報,這7件後續會依照建築法相關規定裁處6萬到30萬元。李局長強調,為提升公共安全,未來都發局建管的相關圖資會與消防局鏈結,若已完工建築變更室內裝修,相關圖資可即時同步,讓消防弟兄在救災時可掌握管道間等空間配置。

此外,都發局也配合中央研議加強源頭管制,未來在核發使用執照前,相關管道間、機電空間或消防設備均必須經過專業消防技師與機電技師簽證,都發局才會核發使用執照。


第631次市政會議專案報告(113年7月9日):消防局「韌性防災 安居臺中」




















2024年7月3日 星期三

【監察院】國立臺灣大學校園文化資產維護保存案(113教調22)

 

113-06-25監察委員新聞稿

臺大創校近百年 未有校園文化資產分級、分類、分期修復整體藍圖 文化資產圮毀嚴重 公有文化資產容積移轉規制尚未健全 監察院函請臺大及文化部檢討改進

監察委員:范巽綠

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113613日通過監察委員范巽綠之調查報告,針對國立臺灣大學創校近百年,未有校園文化資產分級、分類、分期修復整體藍圖,文化資產圮毀嚴重,公有文化資產容積移轉規制尚未健全等,函請該校及文化部檢討改進。 

監察委員范巽綠調查發現,依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第15條規定,興建完竣逾50年之公有建造物,「處分」前應先由主管機關進行文化資產價值評估,而國立臺灣大學「一號館」修繕工程未達建築法第9條對於「建造」之定義,尚難認其違反文資法第15條「處分」規定,惟「一號館」於91年即列冊追蹤,屋齡更達92年,其修繕工程實應審慎為之,以為文化資產保存之表率。又,文化部為文資法之中央主管機關,卻未能以文化資產面向規範文資法第15條所稱之「處分」,逕行援引建築法第9條,致生疑義,顯有未當,該部允應明確規範相關執行事項並建立申報系統,使公有建造物之所有或管理機關(構)有所憑依,俾免爭議。 

詢據國立臺灣大學說明在文化資產維護保存上遭遇之困難: 

政策變遷:91年行政院成立國家資產經營管理委員會,全面檢討低度利用國有土地,928月時任財政部林全部長舉國立臺灣大學1戶眷舍近500坪土地,市價值2.8億元,只住1位老太太為例,要求學校檢討宿舍土地使用狀況。為能兼顧文化資產保存及土地資源有效開發利用,該校即於當年度委託夏鑄九教授通盤調查殖民時期老建物。完成調查資料後,將80戶相關資料提送95年臺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議,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請漢寶德教授擔任召集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實地勘查並經過4次專案會議討論後,才提送文化資產大會審議,決議指定5處為古蹟、8處登錄為歷史建築,其餘則不予指定或登錄。惟文資法於105年修正後,接受個人及團體提報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價值者之內容及範圍,並依法定程序審查後列冊追蹤,以及增訂50年以上建物處分前須先辦理價值鑑定,因國立臺灣大學老舊建物甚多,動輒遭舉報指定,目前經指定保存之文化資產已達68處(占臺北市有形文化資產比率約8.8%)。 

決策反覆:直轄市定古蹟「俞大維故居」、歷史建築「僑光堂」、紀念建築「臺靜農故居」等處文化資產,前皆經臺北市政府審認不具文化資產價值建造物,後續因新事實或新證據之發掘,逕而再行審認具文化資產價值之案例,但都市規劃及校園建設均屬長遠計畫,而文化資產的認定與保存對其影響深遠,若常決策反覆,易錯失開發時機或文化資產維護契機,虛耗行政資源。

修繕經費不足:國立臺灣大學有1,135棟建造物,其中屋齡逾50年建造物369棟(含37棟直轄市定古蹟、30棟歷史建築、1棟紀念建築,5棟暫定古蹟,共68棟),全校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為2205,495平方公尺,常態性修繕預算約26,4411,980/年,每年可用於建築物之修繕經費約為120/坪,卻要照顧越來越多又越來越老的老房子(理想的文化資產建造物修繕經費,以日式宿舍估算約167,888/平方公尺;以磚石類宿舍估算約29,948/平方公尺,如進行全面修繕,粗估經費將高達311,3968,275元;另逾50年建造物理想的修繕經費約12,403/平方公尺,如全面修繕,粗估經費約達278,6382,858元)。少數建物獲得捐贈或專案補助款得以大修,其他建物大多只能勉強維持現況。此外,老房子的每年例行維護費用高,屋齡逾50年建造物369棟,一年維護費估計至少5,430萬元(日式宿舍116棟,年維護費約25萬元/棟;一般建築物253棟,年維護費約10萬元/棟),每年都要籌措相當經費。 

本案諮詢專家學者以國立成功大學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與國立臺灣大學因歷史傳統不同,管理架構不太一樣。 

國立成功大學對於校園空間(含戰後的館舍等老建築)之營繕、更動及景觀設置等,皆須先提計畫送永續校園規劃及運用委員會(下稱校規會)的工作小組審查,再提校規會討論,文化資產的認定及主動盤點等重要議題亦同。校長為校規會召集人,工作小組成員包括建築、都計、土木等各領域的老師。 

長久以來,臺南市和國立成功大學的關係很密切,該校會主動把老房子列冊,主動提報文化資產,和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關係密切。

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有很重要的責任是校園文化資產(有形及無形)維護,也協助總務處(營繕組)辦理文化資產及日治時期建築的研究,能提早面對老建築保存、維護、研究等工作。而國立臺灣大學的博物館尚在整合中。 

監察委員范巽綠指出,國立臺灣大學之文化資產建造物主要由總務處負責不動產之產籍管理、文化資產資料彙整及建物修繕,各館舍使用單位負責建物日常管理維護作業,博物館群則少有參與校內老建築保存、維護、研究等工作;該校自103年設立「國立臺灣大學具歷史價值之建築及文物保存維護與活化委員會」,105年作成「校外日式宿舍以不增加學校額外負擔」、「活化之規劃應儘量考慮與藝文、文創結合」、「文化資產活化應秉持學校免負擔」等三大處理原則,至112年僅召開5次會議,惟10年來國立臺灣大學文化資產數量日增,保存責任日重。校方宜正視文化資產保存之重要性,結合校園規劃、博物館群、土木、城鄉、歷史等專業系所,儘早盤點並主動提報具文化資產潛力之院系所館舍,透過修復再利用計畫進行完整歷史與現況之調查研究,將院系所館舍修繕需求進行分類、分級、分期,藉由臺大百歲之契機擘劃校園文化資產整體藍圖。 

監察委員范巽綠表示,鑒於國立臺灣大學校務基金逾200億元,近5年文化資產維護修復經費占該基金比率低於0.3%,校方允宜擬定專案計畫多方籌措文化資產修復經費,如編列年度預算、向文化部或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爭取補助、自籌經費、善用校友力量募款等方式,分期、分區執行修復再利用計畫。此外,校方應與臺北市政府暨文化局加強良性對話與溝通,提升互信,共同化解文化資產管理維護之歧見。 

監察委員范巽綠認為,國立臺灣大學未善盡文化資產保存、修復及管理維護之責任,導致直轄市定古蹟「戴運軌寓所」、「潮州街9號日式宿舍」、歷史建築「李鎮源故居」及「舊藥學館」等處圮毀嚴重,其中3處近年雖搭建緊急防護鋼棚架保護建物本體,但已影響其原有文化資產價值,並衍生後續高昂之修復費用,核有失當。 

監察委員范巽綠指出,國立臺灣大學逾50年建造物計369棟,面積達29萬餘平方公尺,且逐年增加,維護修繕費用亦與日俱增,該校雖自109年起即以古蹟修復名義進行募款,惟成果有限,仍高度仰賴政府部門補助。按容積移轉原係對私有財產因文化資產管制之補償機制,卻被大量運用於公共設施保留地等徵收手段,107111年古蹟容積移轉總計僅38件,而都市計畫容積移轉(不含具保存價值之建築定著土地)卻高達3,282件,比例懸殊。1121129日文資法第41條修正後,已將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土地納入容積移轉適用範圍,且公有文化資產定著於私有土地者亦適用。爰文化部允應會商內政部檢討文化資產容積移轉偏少之情形,並研議如何於文化資產容積移轉範圍納入一定比例公有文化資產容積移轉,俾以穩定的財源促進我國文化資產修復及再利用之健全、良好發展。


調查報告    https://www.cy.gov.tw/CyBsBoxContent.aspx?n=133&s=38770

范巽綠委員調查:據悉,國立臺灣大學創校迄今已有近百年歷史,屋齡50年以上建物計有369處,面積逾29萬平方公尺,占建物總面積達13.5%;其中,登錄為古蹟及歷史建物者有67處,面積超過7.3萬平方公尺。然該校民國112年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經費僅編列新臺幣400萬元,歷史建物鹿鳴堂(原僑光堂)曾險遭拆除,近日又發生已列管為50年以上建物之「一號館」於修繕前疑未依規定提報工程計畫,且遲未提供緊急搶修計畫等情事。究該校有無積極維護管理校內文化資產,合理編列相關預算並妥適運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對該校之文化資產有無落實追蹤?對公有列冊之文化資產有無善盡監督管理之責並公開透明?實有深入瞭解之必要案調查報告。(113教調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