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

【臺北市】國定古蹟行政院(原臺北市役所)



行政院中央大樓於民國87年7月30日由內政部公告指定為國定古蹟。評鑑理由在於:

(1)日據時期為臺北市役所,臺灣光復後,先後供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臺灣省政府、行政院等機關使用,甚具歷史意義。

【臺南市】西竹圍之丘文創園區

 

西竹圍之丘文創園區 - 文化地標

西竹圍之丘文創園區 | Facebook

園區包含市定古蹟廳長官邸,宿舍群前身為臺南一中職務宿舍

目前活化再利用,作為文創產業創新基地
不定期推出展覽、手作坊等各式文化活動

原臺南廳長官邸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下稱文化局)為提供文創業者營運展售及創作空間,並活化再利用舊宿舍群,設置西竹圍之丘文創園區,經審計部臺南市審計處查核發現,園區部分建物使用現況未符使用執照許可用途,經函請檢討改善,已變更建物使用執照用途為店舖,符合法令規定。

審計處指出,文化局將原為臺南一中職務宿舍群活化再利用,連同市定古蹟臺南廳長官邸古蹟,規劃作為文創產業創新基地,設置西竹圍之丘文創園區,土地及建物面積分別為3,010平方公尺及1,228.43平方公尺,以出租建物方式招商,引進文創業者進駐,期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並帶動地方觀光熱潮,並於109年12月正式營運。

然而,審計處於111年2月查核發現,臺南一中職務宿舍群計14戶,建物使用執照(許可)核准之使用用途(類別)為宿舍(H1)或住宅(H2),惟實際用途均係出租作為店鋪經營使用,未符核准用途,審計處遂於111年5月函請文化局檢討改善。

審計處表示,經追蹤改善情形,文化局已於112年4月間完成變更使用執照,由原建物作為宿舍或住宅用途悉數變更為店舖,以符合法令規定。



【臺北市】國定古蹟士林官邸正館

 

士林官邸正館  臺北市士林區

士林官邸正館位於士林官邸公園內

臺北藝文空間:士林官邸正館


士林官邸‧關鍵年代的風雲史詩

士林官邸正館休館養護完成,111年3月9日起重新開放民眾參觀

為維護國定古蹟之運作,本館每年進行2次休館養護。第1次休館養護自2月28日(週一)至3月7日(週一);第2次休館養護自9月3日(週六)至9月16日(週五)。



士林官邸公園 - 公園走透透.臺北新花漾_公園情報


111-03-153月追玫瑰 士林官邸+臺北玫瑰園

「如果一個人在幾百萬顆星星當中,愛上獨一無二的一朵花,那麼他只要望著,就會很快樂」,這是名著《小王子》在行星上曾遇上世上唯一的玫瑰,卻發現沒有任何玫瑰可取代他心中那朵傲驕的玫瑰。在微風輕撫的春天,正是玫瑰花搖曳綻放的季節,邀請民眾一起來到士林官邸玫瑰園,找尋屬於自己心中那朵命定的玫瑰花吧!


   公園處處長黃淑如表示,官邸的玫瑰園已有60餘年的歷史,追溯於蔣宋美齡鍾情於玫瑰的緣故,特別喜愛深紅色的玫瑰,因此在官邸內規劃玫瑰花園,照料極為講究,在玫瑰園小徑兩旁,特別種上先總統蔣中正喜愛的梅花,兩人攜手散步時,一同欣賞玫瑰與梅花競艷,顯得格外恩愛。公園處仍保留這區具有歷史意義的玫瑰園景觀,持續致力於玫瑰的栽培工作,讓這段傳為佳話的記憶繼續流傳。目前玫瑰園花畦中栽植將近百種品種,二千餘株的玫瑰,經過公園處員工們多年來合宜的修剪、辛勤的施肥及病蟲害防治,飽滿的玫瑰花苞已陸續綻放,目前花開約4成成,快來官邸玫瑰園美拍吧!

園藝管理所主任吳旻靜補充,園內可以欣賞到由錨點英國知名育種家大衛奧斯丁育種出黃杏色的「茱麗葉」,有世界上最名貴玫瑰的美稱;也有來自日本知名育種家木村卓功培育綻放出漸層粉紅色花朵的「夏莉瑪」,看似嬌柔空氣感的外表下,其實具有耐旱與耐病的強韌質地;日本品種還有株型較為低矮多刺且擁有紅色嬌豔欲滴的簇生多花型花朵「My Rose」;日本中輪豐花的「美雅子」擁有古典型重瓣相當耐看;台灣本土育種的「紅隊長」小巧紅色重瓣的外表卻能抵抗炙熱的天氣。除了不同育種家精心培育的品種之外,值得推薦的更有重瓣荔枝濃香味的「皇家胭脂」、散發濃烈香味的「結愛」及深紅神秘面紗伴隨獨特香氣的「黑影夫人」,具有雙色紋路花瓣的茶玫瑰花「肯特夫人」姿態也不惶多讓,而在歐式玫瑰園區更有「紅月季」、「肯特夫人」、「櫻鏡」等茶玫瑰花海,邀請民眾一同來到官邸欣賞各種嬌豔欲滴搖曳不同姿態的玫瑰花,讓玫瑰的香氣溫柔地包圍著大家。

士林官邸玫瑰園最新營造的打卡點就是爬滿柔軟枝條的「烏拉拉」玫瑰花牆與拱門,歡迎民眾自3/11起,在和煦陽光的春日裡,與家人朋友們安排趟浪漫優雅的玫瑰花微旅行,從具有歷史意義的士林官邸玫瑰園一路打卡美拍至新生公園的臺北玫瑰園,在花牆前留下美麗的倩影,來玫瑰園中找尋屬於你獨一無二的那朵玫瑰花吧!詳細花訊歡迎追蹤士林官邸旅客粉絲團。

2022士林官邸玫瑰季
展期:111年3月11日至4月5日 
開放時間:上午8時至下午18時


2022士林官邸鬱金香展




【臺北市】國定古蹟臺北公會堂(中山堂)

 


2019-02-23臺北公會堂、旗後礮臺、打狗英國領事館及官邸 升格為國定古蹟


中山堂 (臺北市) - 維基百科

中山堂原址在清領時期,為欽差行臺的所在地。1928年日本人為了紀念日皇裕仁登基,並作為施政紀念重要建設項目之一,移除部分建築物後,在原址開始籌劃興建「臺北公會堂」。1932年11月23日正式動工,於1936年12月26日建造完成,主要設計者為總督府技師井手薰。

⊙【臺北市】國定古蹟陳悅記祖宅

*主題網頁【建築攝取網】文化網>文化資產


文化部長鄭麗君今(25)日到國定古蹟陳悅記祖宅親送國定古蹟公告,鄭部長表示,陳悅記祖宅跟大臺北地區的開發關係密切,歷史意涵及建築特色獲文資審議委員肯定,因此提升為國定古蹟;未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將盡力協助,加速修復工作。



鄭部長表示,她上任後努力改善私有古蹟補償機制,文資局已修正文化資產保存修復及管理維護補助要點,今年起將所有權人自付比率從10%降為5%,因此陳悅記祖宅列國定古蹟後,95%的修復經費將由文化部編列預算補助。此外,文化部將持續強化補償機制,包括研擬成立信託基金,必要時得針對具文化資產價值的建物進行價購等,希望提高私有文資所有權人配合保存的意願。

鄭部長指出,陳悅記祖宅是大龍峒文風鼎盛的象徵,陳家歷代子孫人才輩出,布袋戲國寶大師陳錫煌老師也住在這邊,是「國寶住在國寶裡」,因此她今天一定要親自送上國定古蹟公告。未來不管是有形文化資產維護,或是無形文化資產的傳承,文化部都會跟大家一起努力。

鄭部長特別說明,明年度文資局無形文化資產預算,將從今年的9538萬元增加到3億多,成長為3倍。未來傳習藝生也會提高學習津貼,讓他們安心傳承,例如從陳錫煌老師這邊結業後,就可到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或民間「以演代訓」,每個月都能定期演出、有穩定收入,培育出更多能繼續傳承的大師。

鄭部長表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傳統戲曲接班人扶植計畫及開枝散葉計畫,明年度預算也將由今年的5400萬元,大幅增加為1億元。鄭部長說,希望臺灣的無形文化資產,例如布袋戲、歌仔戲等傳統藝術,都能好好傳承、發揚光大,「繼續傳承就是最好的保存方式」。
鄭部長也強調,陳悅記祖宅很需要做緊急保護,尤其近來常有豪大雨,需要提前預防,「這個工作非常急迫,我們一起來保護國定古蹟」。

1985819日,陳家邸宅由內政部公告為臺北市之三級古蹟(修法後為直轄市定古蹟), 文化部於今年822日,公告臺北市陳悅記祖宅為國定古蹟。文化部指出,地方稱陳悅記祖宅為「老師府」,是大龍峒清代文風鼎盛的象徵,其建築反映出清代同安民宅建築式樣。陳悅記為來自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之陳家的公號,由開臺祖陳埰海之長子陳遜言所創設,於1807(嘉慶12)年興建大厝,即公媽廳於臺北大龍峒的港仔墘,後陳家又陸續增建公媽廳後進、公館廳、餘慶堂等,形成規模龐大的宅邸,族系子孫世居於此,是為陳悅記祖宅。

陳遜言長子陳維藻、四子陳維英,先後於1825(道光5)年、1859(咸豐9)年中式舉人,故宅邸前埕立有兩對彰顯其功名的旗竿,其中以現存的一對石造旗竿最具特色。而陳維英因長期投身文教作育英才,時人尊稱為「老師」,故陳悅記祖宅又有「老師府」之名流傳於世,所在之里別也名為「老師里」,該祖宅是大龍峒清代文風鼎盛的象徵。

陳悅記祖宅在建築方面反應原籍地同安民宅式樣,整體建築包括公媽廳、公館廳雙軸配置,並發展成各四進,帶有左、中、右三道護龍之規模,保存格局完整,公媽廳軸線的空間機能主要為祭祀與居住,而公館廳主要的空間機能為社交,空間具開放、連續之特質,故對外之儀典及賓客之接待、應酬多在此舉行。前埕兩組旗竿座頗為講究,其中一組臺座的四面搭配了硬團螭虎淺浮雕與簡易斑芝花線雕的裝飾。尤其一對石旗竿,頂部有圓形、方形旗斗,以下則有人物與龍、虎的立體浮雕,造型流暢生動,極具特色。主要空間的大木構架基本上多採取硬山擱檁的作法,僅公媽廳第一進、第二進兩座軒亭採用抬樑式,其中以第一進作品最為精美。



文化部今日公告臺北市陳悅記祖宅、自由之家、大同之家等3處為國定古蹟,全臺國定古蹟已達98處。文化部指出,地方稱陳悅記祖宅為「老師府」是大龍峒清代文風鼎盛象徵,且建築完整反映清代同安民宅建築式樣。而自由之家是50年代中國災胞救濟總會、世界反共聯盟活動舉辦之場所,大同之家在爭取美援時期作為接待美軍援華顧問團之用,見證中美合作發展臺灣經濟建設之歷史,三處古蹟均經文化部文化資產審議會審議通過,因此公告為國定古蹟。

文化部表示,陳悅記為來自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之陳家的公號,由開臺祖陳埰海(字文瀾)之長子陳遜言所創設,於1807(嘉慶12)年興建大厝,即公媽廳於臺北大龍峒的港仔墘,後陳家又陸續增建公媽廳後進、公館廳、餘慶堂等,形成規模龐大的宅邸,族系子孫世居於此,是為陳悅記祖宅。陳遜言長子陳維藻、四子陳維英先後於1825 (道光5)年、1859(咸豐9)年中式舉人,故宅邸前埕立有兩對彰顯其功名的旗竿,其中以現存的一對石造旗竿最具特色。而陳維英因長期投身文教作育英才,時人尊稱其「老師」,故陳悅記祖宅又有「老師府」之名流傳於世,該祖宅是大龍峒清代文風鼎盛的象徵。

陳悅記祖宅在建築方面反應原籍地同安民宅式樣,整體建築包括公媽廳、公館廳雙軸配置,並發展成各四進,帶有左、中、右三道護龍之規模,保存格局完整。所選用的石材種類豐富包括花崗岩、安山岩、玄武岩、砂岩等。在主要空間的踏階櫃臺腳造型、柱珠、石窗及石旗竿等等均可見石雕作品。大木構架部分基本上採取硬山擱檁的作法,僅公媽廳第一進、第二進兩座軒亭採用抬樑式,其中以第一進作品最為精美。1985819日,陳家邸宅由內政部公告為臺北市之三級古蹟(修法後為直轄市定古蹟)


另,自由之家原為臺灣銀行董事長(頭取)宅邸,興建於1902年,1911年轉為「台銀俱樂部」供員工休憩之用。1945年戰後交由國防部聯合勤務總司令部作為外事招待所,接待外賓及國際友人之用;外交部使節回國亦多寄居於此,曾一度被稱為「大使之家」。在50年代臺北缺乏大型聚會及旅社,因此自由之家成為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救總)、世界反共聯盟(世盟)固定舉辦世界反共活動的主要場所。早期也是胡適、殷海光、雷震等知識份子發行的思想開放政論雜誌《自由中國》重要集會演說地點。

大同之家創建於民國42(1953)年,由當時美援運用委員會主任委員嚴家淦先生為爭取美援而規劃,交臺灣銀行與聯勤總部外事處合建,作為接待美軍援華顧問團之用;1975年轉為嚴家淦總統接待貴賓與辦公的官邸附屬建築空間。見證中美合作發展臺灣經濟建設之歷史,具重要歷史意義。




【臺北市】國定古蹟大龍峒保安宮


大龍峒保安宮


臺北大龍峒保安宮 | Facebook 


大龍峒保安宮,俗稱「大浪泵宮」或「大道公廟」,為國定古蹟。在清朝與艋舺龍山寺、清水巖祖師廟有台北三大寺廟之稱。

關於保安宮的創建,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其一相傳清乾隆七年(1742),渡海來台的福建同安人來到大浪泵拓墾後,返回故里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的慈濟宮,將守護神-保生大帝,乞靈分火至大龍峒,名為「保安宮」,寓有保佑同安人之意,惟當時人口稀少,僅以木造架設簡陋廟宇奉祀。由於保生大帝神蹟顯赫,有求必應,時常顯靈濟助人民,信眾為感念保生大帝的庇佑,便於乾隆二十年(1755)醵資建造正式宮廟,歷經五年完工。


2022-02-21文化部長李永得訪視國定古蹟大龍峒保安宮 感謝無私保存、傳承文化資產

文化部長李永得今(21)日走訪大龍峒保安宮,實地瞭解目前管理維護及每年「保生文化祭」慶典活動概況。李部長表示,大龍峒保安宮見證大臺北地區近300年的開發史,其建築特色及百年來累積發展的寺廟文化、民俗活動,堪稱臺灣有形、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典範;董事長廖武治用心經營管理保安宮,亦為全國宮廟管理者的表率。

大龍峒保安宮建於1742年、重建於1804年,迄今已有280年歷史,現仍留存諸多重建時的石柱、石雕、石獅等原物;在日治時期整修留存的「對場競技」木作,更見證匠師「拚場」競技的歷史;二戰後繪製的壁畫,至今也保存完整,整體建築呈現高度歷史、藝術價值。此外,大龍峒保安宮致力於保存、推廣與傳承保生大帝信仰、藥籤文化、保生文化祭等,亦充分反映在地社群的凝聚力。

董事長廖武治在參訪中,謙遜的述說自己擔任保安宮董事、總幹事、董事長等工作超過40年的點滴,包含完成全國第一座宗教管理全電腦化、堅持傳統材料與工法的古蹟修復、現今兼採現代科技的管理維護等工作;在宗教及文化資產保存外,大龍峒保安宮也持續推動社會公益,更於2018年作為臺灣第一個民間宗教團體赴教廷晉見教宗等歷程。

李部長回應到,廖董事長不僅展現對宗教及文化資產保存的熱情,更以無私的精神,讓大龍峒保安宮成為國家面向世界重要的代表。今日到訪除了向廖董事長表示致敬及感謝,也期許文資局應將大龍峒保安宮的努力及故事,盡力的記錄與傳揚,作為民間宗教文化的重要典範。

大龍峒保安宮自1995年自行出資進行長達7年大規模的古蹟修復工作,並於2003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其建築形制、區位發展、信仰文化、民俗推廣等,皆極具特色,且與大臺北地區的開發關係密切,於2018年獲文化部指定為國定古蹟;「大龍峒保安宮保生大帝聖誕慶典」2021年獲臺北市政府登錄為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

【臺北市】國定古蹟艋舺龍山寺

 

艋舺龍山寺      https://lungshan.org.tw/tw/


台北市艋舺龍山寺      https://www.lungshan.org.tw/


財團法人台北市艋舺龍山寺  | Facebook


艋舺龍山寺 | 臺北旅遊網

https://www.travel.taipei/zh-tw/attraction/details/68


艋舺龍山寺 - 維基百科



2023年11月26日 星期日

【臺北市】市定古蹟臺北清真寺

 

2022-11-10出席臺北清真寺第一期修繕工程竣工 柯文哲:明年二期工程結束後 在臺穆斯林朋友將擁有品質更好的宗教場所

臺北市長柯文哲今(10)日出席臺北清真寺第一期修繕工程竣工感謝茶會,他在致詞時表示,為提供穆斯林兄弟姊妹更好的心靈安靜與歸屬感的宗教場所,臺北市政府特別協助修繕工程,他並笑稱自己順便來「監工」,看看第一期工程品質如何,希望在明(112)年5月二期工程結束後,穆斯林朋友能擁有更好的心靈歸屬的地方。

柯文哲表示,在新生南路上的臺北清真寺已經有 60 年的歷史,是臺北市最具有特色的宗教建築,也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伊斯蘭文化建築。這幾年來,臺灣的穆斯林兄弟姊妹增加很多,不管是移工、看護及留華學生,還有因為商務來此上班的人,臺北清真寺就是給這些穆斯林兄弟姊妹找到歸屬感與心靈安靜的地方,特別是臺北清真寺還舉辦許多活動,如每個星期五的禮拜(Juma)、每年的齋戒月(Ramadan)及忠孝節等重要節日,很多穆斯林朋友都會到清真寺做禮拜和行善功,相互幫助,展現彼此深厚的兄弟姊妹的情誼。

柯文哲表示,臺北市是一個多元共融的城市,全世界非回教國家,只有臺北有開齋節。最早是在臺鐵臺北車站大廳內舉辦,後來考量空間太小,移至臺北車站外面,舉辦一次後發現因為沒有遮避的地方,一天下來對參舉者來說天氣太熱不舒服,後來有一陣子在清真寺門外舉辦,但是也會影響到新生南路上的人車通行,所以後來就一直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大安森林公園是個不錯的開齋節舉辦場所,有綠蔭可供野餐,空間也相當開闊。

柯文哲表示,COVID-19新冠疫情後,臺北市這三年沒有辦理開齋節,但他表示,日後臺北市政府在回教重要節日,仍會給大家最大的幫忙,因臺北清真寺已經被指定為古蹟,市府一定會負起修復責任。他在致詞時也感謝文化部文資局,出資協助臺北清真寺的修繕工作。


2022-11-10文化局補助臺北清真寺第一期修繕工程竣工 打造多元友善信仰環境 促進城市文化共融

直轄市定古蹟「臺北清真寺」耗資約2,100萬元,由文化局補助其中約1,120萬元經費,進行第一期修復工程,並於今日舉辦工程竣工感恩茶會,除各界穆斯林團體與教友們踴躍出席外,柯文哲市長、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約旦、汶萊、阿曼及奈及利亞等多國駐臺代表也共襄盛舉,一同欣賞臺北清真寺修復後的高雅風采;文化局並提供約400萬元經費,補助臺北清真寺接續進行第二期修復工程,讓這座有超過60年歷史的信仰重鎮能夠再現昔日風華,也使臺北成為更加多元友善的共融城市。

柯文哲市長表示,臺北清真寺是臺北市最具特色的宗教建築物,近年來臺灣增加了包含移工看護、留學生和商務人士在內的許多穆斯林朋友。臺北市作為多元共融的城市,雖然並非回教國家,但仍持續辦理臺北開齋節,活動地點由一開始的臺北車站,後來改到大安森林公園,規模也漸漸變大,近三年來雖然因為疫情影響,開齋節暫停舉辦,但市府未來仍會持續辦理開齋節,同時給予臺北清真寺文資修復上的協助,希望給穆斯林兄弟姊妹們一個能找到歸屬感和心靈安寧的所在。

臺北清真寺始建於民國47年,並於88年被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為近代臺灣最早的回教建築,建築出自楊卓成建築師之設計,採用伊斯蘭建築風格,主殿為圓頂,正面設拱圈迴廊,兩側有一對高聳壯觀的邦克樓(喚拜塔)。回教建築不使用動物圖案,而多運用植物或幾何紋樣作為裝飾,使建築呈現高雅清靜之感,臺北清真寺外觀莊嚴,是臺北市的信仰重鎮之一,許多回教國家國王、總統與各界領袖來臺訪問時,常蒞臨這座清真寺,約旦國王胡笙、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費瑟及馬來西亞國父東姑·阿布都拉曼皆曾蒞臨造訪。可以說臺北市清真寺展現了臺北對全世界穆斯林國家的友善與友好。

臺北清真寺經過60多年的風霜洗禮,古蹟外觀及內裝漸顯老化與不敷使用,文化局自107年起陸續協助清真寺完成調查研究及緊急加固工程,今年再協助完成第1期修復工程,包括屋頂防水、大殿穹頂、前後衛塔修復、外牆花格磚新作開模、大殿地坪修復、排水蟲蟻防治,至室外車道修復等項目,文化局補助經費約1,120萬元,占總經費2,100萬元中53%,臺北清真寺後續將進行第2期修復工程包括門窗、室內天花牆面、夜間照明等項目,預估總經費將達約1,000萬元,本局補助40%經費,以維護本市文化資產。



本府為落實多元文化共融的城市願景,近年來積極推動穆斯林文化友善政策,除辦理穆斯林友善旅館認證、穆斯林友善環境認證外,每年皆舉辦臺北開齋節慶祝活動,以促進多元文化交流;同時為維護臺北穆斯林信仰重鎮臺北清真寺,文化局也提供最大額度的修復工程補助經費,並提供文化資產相關行政協助,期待藉由保存修復文化資產,豐富臺北市的多元文化內涵,更多臺北市文化資產相關資訊可上文化局臉書專頁查詢。




【臺北市】歷史建築草山行館

 

草山行館 - 回溯草山行館風華    http://www.grassmountainchateau.com.tw/


草山行館 | Taipei | Facebook



2022-11-07歷史建築「草山行館」重新開幕 公私協力修復周邊建物,形塑「草山微型聚落」

歷史建築「草山行館」於今日宣告加入臺北老房子夥伴行列,成為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第22處開幕的文化資產。文化局與草山行館營運單位攜手合作,投入逾3,400萬元經費,修復主行館及周邊5棟建物並擴大開放範圍,以「主題園區」概念,打造養心茶屋、親子書屋、小農基地、樂活教室、草山歇腳處與飲食文化體驗等6大主題空間,形塑一座以生活藝術為核心的「草山微型聚落」,展示草山行館的歷史風華。

 

柯文哲市長出席開幕典禮表示,臺北做為一座現代化城市,要思考如何建構城市的文化,臺北市做為全臺文化資產數量最多的城市,積極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2.0」計畫,藉由公私協力引入民間團隊,並透過維修費用減免租金的優惠,鼓勵民間團隊參與文化資產保存再利用,目前已有22處老房子對外開放。柯市長同時也強調,建築要有故事才有生命,文化資產承載著城市的歷史記憶,需要政府單位、民間企業與市民共同努力維護保存,呈現出臺北城市發展的深度與廣度。

 

草山行館原為日治時期臺灣糖業株式會社之招待所,民國38年前總統蔣中正來臺後以此為臨時官邸,周邊5小棟建築則做為官員或隨扈居所,後因官邸移往士林官邸,而將此改為「夏季避暑行館」。過往前總統蔣中正曾於此接待許多國內外貴賓,無形中見證臺灣戰後發展歷史,而其建築中具有中日兼併的風格,也代表著時代的特色與歲月的印痕。草山行館歷經不同時代與角色的定位,從流溢著文化氣息、名流雅士的匯聚之處,轉變為肩負歷史使命的臺灣首座總統官邸,並在完成階段性任務後,卸任為悠閒雅適的避暑之所,每個階段都訴說著不同的故事、蘊藏著時代的記憶。

 

未來營運團隊將以「主題園區」的概念出發,透過歷史場域的延續、藝文展覽的辦理、文化創意的延伸以及在地資源的串聯,將草山行館形塑為一座以生活藝術為核心的微型聚落,期待能以歷史記憶的傳續作為導引線,藉由場域中的建築語彙、記憶語彙、歷史語彙、地景語彙,和到訪的旅客與居民們相互串聯、產生互動。未來也規劃推出園區文化體驗遊程,將依6棟建物場域的主題屬性為核心,推出茶席體驗、親子共讀、藝術課程、農夫市集等多元文化遊程,讓民眾來到草山,品文化、享生活、嚐美食。

 

 草山行館參觀時間及最新活動消息請關注官方粉絲專頁「草山行館」;另更多老房子相關訊息可至臺北市文化局-設計臺北臉書粉專查詢。

 

2022-11-07出席「草山行館」重新開幕記者會 柯文哲:透過整合歷史建物與文化 打造臺北高附加價值的精緻文化體驗!

臺北市長柯文哲今(7)日下午出席「草山行館」重新開幕記者會,柯文哲致詞時強調透過公私協力合作、法令的修改以及租金的減免,承載著歷史記憶的文化資產才得以重新呈現在市民的眼前,然而完成古蹟的建設只完成了一半,還要思考如何將資產的內涵進行整合推廣,仿效日本京都將臺北市的觀光走向精緻化和高附加價值!


柯文哲談到臺北市作為一個都會型的城市當然會有高樓大廈,然而在加入現代化的同時,不忘建構既有的文化資產,這是必須要去思考的。他接續說到,臺北雖然不是全臺灣最古老的城市,但是也被指定了400多個文化資產,從現實面來看,要修復或是維護就要有預算。


他剛上任時,面臨這些被指定的文化資產先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1.0」,後來才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2.0」,透過公私協力的合作,市府減免房屋稅、地價稅、租金,民間整修、經營。他認為只要心態轉念就好,撇除實際收益多少不談,北市就是賺到一個文化資產、歷史建物、古蹟,經由老房子文化運動,一來老舊的古蹟得以脫胎換骨,二來市民朋友也多一個地方可以走走看看。


柯文哲說,建築物要有故事才有生命,像大稻埕就是充滿故事性的文化瑰寶,因為大稻埕是1920年是臺灣新文化運動的起源地,走在大稻埕歷史會一頁頁重現在眼前,像是蔣渭水先生的醫院、創辦臺灣民眾黨的街道、臺灣民報的發行地等歷史足跡,因為建築有故事,所以街道也有了生命。


柯文哲強調臺北市要跟上海拚高樓大廈不是對手,因此臺北的戰略目標是向日本京都看齊,以打造從臺北車站到新北投站的綠廊帶為例,他就希望每一段都有獨特且精緻的歷史內涵。而讓臺北重新成為有文化的城市,柯文哲坦言,作完硬體建設只完成了資產活化的一半,後續還要思考怎麼把資產背後的歷史內涵整合起來行銷,面對邊境解封臺灣觀光重新活絡,政府和民間要向日本京都仿效,打造精緻高單價的觀光體驗消費是我們的終極目標。